天天看點

任正非警告:社會最終走向人工智能 不努力連做勞工的機會都沒有!

作者:紅星照耀全世界

随着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人工智能(AI)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制造業格局。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的警示之言——“社會最終走向人工智能,不努力連做勞工的機會都沒有”——不僅揭示了這一發展趨勢的必然性,也對個人、企業乃至整個社會提出了緊迫的适應與變革要求。本文将以全球視角探讨人工智能在工廠中的應用執行個體及其替代勞工資料,以此印證任正非的前瞻性論斷,并深入剖析其背後的社會經濟影響。

任正非警告:社會最終走向人工智能 不努力連做勞工的機會都沒有!

近年來,全球範圍内,制造業企業紛紛擁抱人工智能技術,以提升生産效率、産品品質、資源使用率以及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釋出的《2027年世界機器人報告》顯示,2029年至2030年間,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量預計将增長近50%,達到每年近80萬台。其中,亞洲地區特别是中國、南韓、日本等制造業大國,将繼續引領這一增長趨勢。

任正非警告:社會最終走向人工智能 不努力連做勞工的機會都沒有!

以汽車制造為例,特斯拉的加州弗裡蒙特工廠采用高度自動化的生産線,通過內建AI算法、物聯網技術和協作機器人,實作了車身焊接、塗裝、總裝等環節的智能化作業。據公司披露,該廠Model 3生産線的自動化率已超過75%,顯著提升了生産效率并降低了人工錯誤。類似地,德國寶馬集團在丁格芬工廠引入AI驅動的品質檢測系統,能夠實時識别并糾正生産過程中的微小偏差,使缺陷率下降了近30%。

任正非警告:社會最終走向人工智能 不努力連做勞工的機會都沒有!

AI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裝置維護和供應鍊管理中。美國通用電氣(GE)借助AI預測模型,成功将其風電裝置的故障預警準确率提高至90%,大幅減少了非計劃停機時間和維修成本。此外,亞馬遜通過AI優化倉儲物流,實作庫存精準預測和自動化揀選、包裝、發貨流程,據估計,其倉庫中每千件商品的搬運成本較傳統模式下降約20%。

任正非警告:社會最終走向人工智能 不努力連做勞工的機會都沒有!

在3D列印、個性化定制等領域,AI助力實作按需生産與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荷蘭飛利浦醫療利用AI驅動的3D列印技術,能夠在24小時内完成定制化醫療植入物的設計與制造,較傳統工藝周期縮短90%以上。同時,AI算法還能夠動态調整生産計劃,確定生産線在面對多品種、小批量訂單時仍能保持高效運轉。

任正非警告:社會最終走向人工智能 不努力連做勞工的機會都沒有!

盡管人工智能帶來了生産效率的大幅提升,但其對傳統工作崗位的替代效應也不容忽視。根據牛津大學馬丁學院的研究,全球約有47%的現有就業崗位在未來20年内面臨被自動化取代的風險,其中制造業是受影響最為顯著的行業之一。

任正非警告:社會最終走向人工智能 不努力連做勞工的機會都沒有!

國際勞工組織(ILO)資料顯示,自2015年至2022年,發達國家制造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比例下降了約3個百分點,部分原因在于AI驅動的自動化導緻的崗位減少。普華永道的一項研究指出,到2030年,中國制造業将有近26%的工作時間可被AI自動化,相當于近1億全職工作崗位。然而,AI也将間接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如AI系統開發、運維、資料分析等,預計新增就業将抵消約30%的崗位流失。

任正非警告:社會最終走向人工智能 不努力連做勞工的機會都沒有!

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制造業變革,任正非的警句提醒我們,個體與社會均需積極應對。一方面,勞動者應不斷提升自身技能,掌握與AI共事及利用AI工具的能力,轉向更高附加值、更具創新性的職業領域。另一方面,政策制定者需推動教育體系改革,強化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同時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幫助因技術進步而失業的勞工順利過渡。

任正非警告:社會最終走向人工智能 不努力連做勞工的機會都沒有!

綜上所述,任正非的預言“社會最終走向人工智能,不努力連做勞工的機會都沒有”,在全球工廠智能化程序中得到了生動展現。随着AI技術的持續滲透,制造業正經曆深刻變革,既有就業崗位被大量替代,同時也催生出新的工作機會。面對這一趨勢,唯有主動适應、持續學習與創新,才能在智能社會中找到立足之地,實作個人與社會的共赢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