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今醫學治病的誤區:腰椎間盤突出輕易手術,手術後易複發

作者:經方中醫張先生

由于長期勞累、着涼引起腰腿疼,長期不好,突然一天加重不敢轉身或起卧,這屬于脊柱失去支撐全身之力,本應從“腎生脊髓”理論出發,急應從補氣血入手,而誤認為手術可以完全治好。

生活中,很多人腰一疼就自己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了,或是去醫院檢查一拍片子有腰椎間盤突出就吓夠嗆,真是應了那句政績不突出業績不突出腰間盤突出,好像大家多多少少都在突出,仿佛腰椎間盤突出成了大家最常遇到的疾病。

當今醫學治病的誤區:腰椎間盤突出輕易手術,手術後易複發

很多患者在幻想哪天椎間盤能夠複位就好了,這是很難的。為什麼呢?椎間盤就像汽車的輪胎,輪胎橡膠内部的尼龍繩如果斷裂以後,輪胎就會鼓包,這種鼓包是不能複位的,椎間盤也是同樣道理。椎間盤如果脫出,纖維環破裂髓核流出,這種情況就像是輪胎爆裂,無法自己愈合,因為髓核和纖維環裡邊幾乎沒有血液循環,沒有自愈的能力。

如果椎間盤脫出嚴重,髓核脫落到椎管裡,這種情況通過各種保守治療方法還是緩解不了疼痛症狀的話,是有必要手術的。椎間盤患者需要手術治療的不到3%。但是很多不需要手術的患者,還是被安排了手術。

而且就算是手術還是會有30%以上的複發率,40%左右的術後症狀不緩解,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大家往往忽略了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疼痛症狀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就是無菌性發炎和水腫。發炎和水腫不消除,症狀也很難緩解。

很多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腰酸背疼,最後忍不住做了手術,術後恢複時間過去一陣時間,患者認為自己好了,就不管不顧,最後沒想到腰椎間盤突出又複發。

很多患者腰突複發後不知道怎麼辦,白天不敢用力,晚上睡不好,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生活,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當今醫學治病的誤區:腰椎間盤突出輕易手術,手術後易複發

在确定是做手術的腰椎孔複發了,那麼就不能再做手術治療了。因為腰椎孔其實非常脆弱,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患者會得腰突的原因。而在手術過後,原先的腰椎孔就會變得更加薄弱。這個時候如果再次做手術,就有可能導緻脊柱斷裂。一旦脊柱斷裂,患者就癱瘓了。是以像這類的腰突患者,應該采取保守方法來控制病情。

中醫學認為,骨并非獨立存在的,無論是生理還是病理上,它都屬于腎功能的範疇。中醫理論明确提出“腎藏精主骨髓”。

中醫學認為,骨并非獨立存在的,無論是生理還是病理上,它都屬于腎功能的範疇。中醫理論明确提出“腎藏精主骨髓”,《素問·宣明五氣篇》也說“腎主骨”,說明骨的強弱與腎之精氣的盛衰有着極大的聯系。腎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養,便會強健有力,骨質堅韌,活動自如;腎精虧虛,骨髓生化無源,骨骼失養,便會痿弱無力.影響骨骼發育。

現代研究表明,腎在體内,很難直接觀察,而骨為。腎之外合,位置比較淺顯,易于觀察和感覺,是以在臨床上,骨的症狀成為判斷腎髒症狀的客觀标志。一般而言,可以通過觀察骨的形态、感覺、功能等方面的變化來分析’腎的健康與否。如果表現出骨酸、骨疹、骨痛等症狀,則說明腎精不足。同時中醫也有“齒為骨之餘”的說法,說明牙齒酸痛、松動、脫落等均為腎虛的表征,也從側面證明骨與腎的關系。

當今醫學治病的誤區:腰椎間盤突出輕易手術,手術後易複發

是以,中醫在治療骨骼疾病的時候,多從腎主骨出發,采用補腎壯骨的中藥材,如牛膝、續斷、狗脊、補骨脂、骨碎補、胡桃肉等進行治療。

中醫理論中,一直都有“久立傷骨”的論斷,認為長時間站立必然會加重骨骼負擔,導緻骨損傷。而在日常生活中,站立過久确實會感覺到腰酸背痛、腿軟足麻、足背水腫等,長期從事站立工作的人也是腰肌勞損、骨骼變形、下肢靜脈曲張的高發人群。由此可見,久立傷骨所言非虛。

現代研究同樣表明,人在站立時需要腰部和下肢力量的支撐,這些部位的骨骼、肌肉、韌帶等持續受力、緊張,非常容易形成勞損,久而久之就會引起骨骼、肌肉、筋膜病變?腎精為骨的物質基礎,骨骼在受力、運動時對腎精的需求量會增加,是以骨骼持續受力相應地對腎精的耗損量也有所增加。骨骼使用時間越久,承擔的負荷越重,腎精的消耗也越大。故持久站立及負重等行為會傷腎。

當今社會,從事“站立”職業的人為數不少,如教師、售貨員、空姐、服務員、理發師等都是“久站一族”,也是“久立傷骨傷腎”的受害者。雖然由于職業限制,“久站”不可避免,但隻要在工作中多加防護.采取适當的措施進行調整,還是可以将“久立”的危害降到最低點,如可根據條件,經常變換姿勢,不要一種姿勢保持過久。可能的話,最好站立1~2小時後休息幾分鐘;或站立I~2小時後,換其他體位工作一段時間.使身體得到放松和休息。如果由于條件所限,必須保持站立體位,也可通過輪換雙腳承受身體重心的方法進行休息,或每隔的緊張。在鞋子選擇方面,應穿矮跟或中跟鞋,以減輕腰背脊椎的壓力。鞋宜稍肥一些,鞋底不宜過硬,以減輕腳部疲勞和不适感。日常飲食中可多吃一些補腎健骨的食物,如核桃、栗子、骨頭湯等。如果久站後自覺腰背酸痛、腳膝酸軟,也可适當服用青娥丸、六味地黃丸等補腎藥物。

當今醫學治病的誤區:腰椎間盤突出輕易手術,手術後易複發

因腎主藏精,而精能生髓,髓居骨中,骨賴髓以充養,是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曰:“腎生骨髓”《素問·六節髒象論篇》曰:“(腎)其充在骨”《素問·四時刺逆從論篇》曰:“腎主身之骨髓。”若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分滋養而堅固有力。反之,腎精虛少,骨髓化源不足,骨骼失去濡養則出現骨髓空虛,骨骼脆弱無力,甚至發育不足,小兒囟門遲閉,骨軟弱無力等。若腎為邪氣所傷,以緻腎精不足而骨髓空虛,則出現腰膝酸軟,甚至腿痿難行。是以《素問·痿論篇》曰:“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萎。”

腎主骨,齒與骨同出一源,故牙齒也由腎中精氣所充養,《雜病源流犀燭·口齒唇舌病源流》說:“齒者,腎之标,骨之本也。”故有“牙為骨之餘”

之說。腎精充沛,則牙齒堅固而不易脫落;腎中精氣不足,則牙齒易于松動,甚至早期脫落。

髓有骨髓、脊髓和腦髓之分,三者皆由腎中精氣所化生。脊椎管内之髓稱為脊髓,脊髓上通于腦,髓聚而成腦,故稱腦為“髓海。”故《靈樞·海論》曰:“腦為髓之海。”“腦為奇恒之腑,”位于顱内,其功能主司人的精神活動。腎中精氣充盈,腦髓充實,發揮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思維清晰,記憶力強,聽視靈活,精力充沛。反之,腎中精氣不足,髓海失養則精神委靡,思維遲鈍,記憶力差,視聽衰退。故《靈樞·海論》曰:“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胫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卧。”《素問·靈蘭秘典論篇》曰:“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實際上也是指腎中精氣主骨生髓生理功能的展現。

當今醫學治病的誤區:腰椎間盤突出輕易手術,手術後易複發

精與血互相資生,精髓又能化生為血,精足則血旺,而毛發的潤養則來源于血,故曰:“發為血之餘。”發的營養雖來源于血,其生機則根于腎氣,故發的生長與脫落、潤澤與枯槁,是腎精盛衰的反映,是腎的外候,故曰:“其華在發。”青壯年腎精充足,頭發茂密,黑而光澤;老年腎氣衰弱,頭發變白脫落。是以《素問·上古天真論篇》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五七陰陽脈衰,面始焦,發始堕;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五八腎氣衰,發堕齒槁;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面焦,發鬓斑白;…八八則齒發去。”說明腎氣關乎人的生長盛衰與齒發的關系。

腰椎間盤突出症一病屬中醫學"腰痛"、"腰腿痛"範疇。中醫學認為:腰為腎之府。故腰椎間盤突出症一病與腎關系最為密切。腎主骨,生髓、通于腦,這從生理上說明脊柱的生理、病理與腎有着必然的聯系。

《諸病源候論·腰痛候》認為"凡腰痛病有五:一日少陰,少陰腎也。

十月萬物陽氣所傷,是以腰痛;二日風痹,風寒著腰,是以痛;三曰腎虛,役用傷腎,是以痛;四日臀腰,墜堕傷腰,是以痛;五日寝卧濕地,是以痛。"《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主濕熱,腎虛,瘀血,挫傷,有痰積。"上面這些論述概括了腰痛的病因。

當今醫學治病的誤區:腰椎間盤突出輕易手術,手術後易複發

《諸病源候論·腰痛候》還對腰痛病機作了分析,認為:除卒然傷損于腰而緻的"腰痛"外,其餘腰痛皆與"腎氣虛損"有關。如"風濕腰痛候"為"勞傷腎氣,經絡即虛,或因卧濕當風,而風濕乘虛搏于腎經,與血氣相擊故腰痛";"卒腰痛候"為"夫勞傷之人腎氣虛損,而腎主腰腳,其經貫腎絡脊,風邪乘虛,卒人腎經,故卒然而患腰痛。"指出:即使是突然腰痛,本源仍有與腎虛有關。《雜病源流犀燭·腰臍病源流》則明确指出:"腰痛,精氣虛而邪客病也……腎虛其本也,風寒濕熱痰飲,氣滞血瘀閃挫其标也。"腰椎問盤的退衍性變是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生理性退變。從生理上講,椎間盤的發育以20歲為發育高峰,20歲後椎間盤就開始發生退行性變,20~30歲有的就有明濕的退變,如纖維環出現裂隙等。30~40歲的椎間盤蛋白多糖減少,髓核趨向膠原化,失去其彈性及膨脹性能。椎間盤的退變随着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椎間盤的退變基本上是一種規律性的生理性改變。

中醫學早期的經典著作《素問·上古天真論》就指出,在女子"三七"(21歲),男子"三八"(24歲)時,身體就"長極",即發育到了極限,極則必反,而後随着年齡的增長,逐漸"發堕齒槁",而"齒為骨之餘",即是說骨結構逐漸發生生理性退變。

椎間盤會因老化、外傷、姿勢不良、過度勞累造成肌肉緊繃、肌腱發炎及不當用力而使纖維環破裂,當纖維環破裂時,髓核容易向後外側脫出,壓迫相鄰的脊髓或神經根導緻背痛及手腳酸麻疼痛,經過姿勢矯正、休養及藥物治療,多數患者都可以獲得改善。

然而也有一些患者卻有持續性的下背疼痛,且疼痛可延伸至大、小腿,甚至造成腿酸麻無力,此即所謂的坐骨神經痛。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頗多,最常見的病因之一是腰椎間盤向後突出,造成神經根的直接壓迫,此症狀臨床稱為椎間盤突出症。

椎間盤突出症常發生在腰部及頸部,我們今天将重點放在腰上。引起病發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突然的脊椎負荷改變,尤其是快速彎曲,側屈或旋轉。

當今醫學治病的誤區:腰椎間盤突出輕易手術,手術後易複發

少數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時可造成多數神經壓迫,将可能出現「馬尾症候群」,此時甚至會有大、小便失禁或滞留,肛門周圍麻木,下肢無力等症狀,有時連緊急手術都無法挽回已造成的永久性的神經損傷。

中醫稱腰椎間盤突出症為腰痛、閃腰。中醫理論認為「腰為腎之外府」,《素問·脈要精微論篇》中雲:「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将憊矣」。這段經文從生理和病理的角度論述了腰與腎之間的密切關系,腎氣充盈,腰則強壯;腎氣不足,腰難負重;許多彎腰時間稍長一點就直不起腰來的人,其緣由為腎虛較甚。

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初期多為患者腎虛至某一程度,即使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某一個小的動作,如打噴嚏、咳嗽等都可導緻發病,緻使氣血瘀阻而出現腰腿疼痛;并且會在咳嗽時加劇腰痛,嚴重者呼吸亦然。

當今醫學治病的誤區:腰椎間盤突出輕易手術,手術後易複發

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在其急性發作期尤為顯著。中醫認為不通則痛,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急性發作期,應以緩解疼痛為主;治宜行氣血,破瘀阻,通經絡,經隧通暢則腰痛自愈。在疼痛緩解期,則應以補益腎精為主。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腎氣虧虛為緻病根源,正因為腎虛,才導緻「閃腰」的發生;也正因為腎虛,才使得腰椎間盤突出症經常反複發作;是以說,補益腎精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關鍵。腎虛有陰虛、陽虛、氣虛,臨床上須辨識腎虛的證型而定方;同時在益腎時應佐以通絡破瘀、行氣活血之品,補中有散,攻補兼施。針灸取穴則為大腸俞、阿是穴、委中、陽陵泉、關元俞。臀部疼痛者加環跳,大腿後側疼痛者加殷門,大腿外側疼痛者加風市,小腿疼痛者加承山。大腸俞、關元俞直刺1.5寸,使針感向下肢傳導;阿是穴、委中、陽陵泉直刺1.0~1.5寸,可配合三棱針委中放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