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作者:聰明的風鈴008

自古以來,人類不斷追求着長壽。

在西方,有亞曆山大大帝與西班牙探險家德萊昂尋找不老神泉的傳說;在中國,有秦始皇派徐福東渡尋找仙丹、漢武帝等封建統治者招攬煉金術士,煉制不老神丹的典故。

而在山東,有這樣一位普通人,他大字不識,從沒聽說過不老泉,更不懂什麼是長壽仙丹,卻能無病無災地在人世間走過117個春秋。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他就是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大陸山東省迄今為止有記載的最長壽男壽星,楊明運老人。

曾有記者向這位在當地家喻戶曉的壽星讨要健康長壽秘訣,楊明運老人笑呵呵地答道:多鍛煉,吃好,睡好。

真的就這麼簡單嗎?讓我們來探究一下吧。

1897年,也就是光緒23年,楊明運出生于河北省樂亭縣的一戶普通農家。

當時正值動蕩的清末,在那個年代,普通的農民家庭不得不靠租種佃戶家的土地耕種為生,楊明遠的父母也不例外。

即便他的父母整日辛苦勞作,家中人仍舊食不果腹,加上正值饑荒,家裡時常會揭不開鍋。于是在這種連基本的衣食都難以保障的情況下,楊明運便從小跟着父母去田間勞作。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13歲時,楊明運經一位遠親介紹,來到了當地鳳凰山寺廟做一名雜工,灑掃、挑水、做飯、種植莊稼和蔬菜,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

也許是在寺廟呆久了,劉明遠在這裡受到了感染,這也為他之後與世無争的性格的養成做了鋪墊。

時間不緊不慢地流逝,楊明運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

楊明運在26歲時,為了生計,跟随父親遠赴山東煙台,在碼頭謀得一份裝卸貨物的差事。

在那裡,楊明運每天天不亮就趕早起床去往碼頭,扛着沉重的貨物來回不停地搬運。

這是一份力氣活,雖說勞累在所難免,但楊明運并不覺得辛苦,而且能拿到在家鄉更多的工錢,楊明運非常高興,決定要好好幹下去。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工作之餘,楊明運沒什麼消遣與愛好,唯一便是練習他當年在寺院跟随一位老和尚學來的“搖山晃海”功。

偶然的一天,楊明運收工後在趕回住處的途中,見一家小茶館裡燈火通明,擠滿了人,人群中不時傳來喝彩聲。

他好奇地走近,聽到人群中抑揚頓挫的聲音:“說時遲,那時快,隻見武松……”

他納悶地拍拍旁邊人的肩膀,詢問道:“這是什麼?”

旁邊人轉過頭答道:“這是在講武松打虎呐!”

原來是民間藝人在說書啊!

從這以後,楊明運收工後,一有空隙,就會來這裡。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隻要見到說書藝人穿着一身長衫,坐在一條木桌子後,手持折扇和醒木,他就知道說書又要開始了!

楊明運不識字,但這并不妨礙他聽評書,于是他在勞作的間隙聽了許多傳統故事,其中不乏一些中國傳統名著,像《三國演義》、《水浒傳》、《西遊記》、《包公案》、《嶽飛傳》、《楊家将》等等。

不知道是楊明運記憶好,還是因為他聽得多了的緣故,幾個月後,他竟然都能記得下來,并且津津有味地講給工友聽。

久而久之,工友們空下來時,就會鼓動楊明運講上幾段:楊明運,開講!楊明運!開講!

楊明運樂在其中,他發揮“專長”的時刻到了。于是,他開始眉飛色舞地講起來!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講故事的人,百講不厭;聽故事的人,時而好奇發問,時而哈哈大笑,常常聽得意猶未盡,一段講完了還會要求繼續。可有時天色已晚,眼見屋外月亮已升得很高了,楊明運隻能擺擺手,告知大家“欲知後續,且聽下回分解”。

眼看周圍的工友都結婚了,可楊明運還是單身一人,家裡也張羅着要請人給他介紹婚事。

30歲那年,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楊明運結婚了。婚後的夫妻兩人非常和睦,但因為妻子的身體原因,夫妻兩人一直未能生育子女。

在那個奉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年代,這件事也并未影響夫妻雙方感情,夫妻倆非常豁達:“順應自然吧。”

後來,楊明運的侄子楊玉興被過繼給老兩口撫養,一來因為兄弟家孩子衆多,二來也讓夫妻倆多一份感情寄托。

楊明運夫妻十分高興,他倆對侄子視若己出。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楊明運會教侄子楊玉興做人做事的道理,侄子也非常懂事,小小年紀就很沉穩,會幫大人做事,待人接物有禮有節。

侄子楊玉興到了适婚年紀,時年13歲的呂玉珍嫁入了楊家。

楊玉興與呂玉珍婚後,育有4個子女,後來又給楊明運夫妻添了4個孫輩,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父”賢“子”孝的大家庭。

楊明運是看着這些晚輩長大的,對這些晚輩,他總是很有耐心。他仍然愛講故事,以前講給侄子講,後來就經常講給孫輩聽。

“厚德以載物”、“宰相肚裡能撐船”等這些以前聽評書時聽到的話,楊明運老人會借來教育後代。

楊明運性格和善,與家人相處很融洽。侄媳呂玉珍賢良淑德,自打13歲時嫁入楊家,她與丈夫一樣,對楊明運夫婦也非常尊敬。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呂玉珍愛幹淨,總是把家裡打掃得幹淨整潔,在那個縮衣節食的年代,她總是常年穿着打滿更新檔的舊衣服,卻把好的留給老人和孩子。

周圍的鄰居常常稱贊呂玉珍,在他們眼裡,呂玉珍扶老攜幼,懂得持家,心地善良不做虧心事。

上行下效,楊明運一家的孫輩也非常孝順,有禮貌。

時間飛逝,楊明運已經是一位百歲老人了。

2004年的尋常一天,楊明運老人在衛生間不慎跌倒了,這一跌,一陣鑽心的劇痛,老人當場無法動彈。

聽到聲響,楊明運的孫子立刻沖到了衛生間,随後侄子侄媳也馬上趕到了,他們叫來了車,将他送到附近的醫院。

醫院診斷出楊明運是因摔跤導緻腿部受傷,需要住院。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在楊明運住院期間,侄媳呂玉珍給他喂水喂飯,端屎端尿。

挂了6天吊瓶後,醫院讓楊明運出院了。老人實在歲數太大,而這一跤又摔得不輕,連醫生都認為楊明運以後恐怕很難獨立行走了。

可是成天躺在床上缺少活動,對身體健康百害而無一利啊,這可怎麼辦?楊明運也還想着能自己走動走動。

于是家人四處尋醫問藥,後來在一位老中醫處,得知可以嘗試采用按摩的方法。

侄子于是每天找時間給楊明運按摩,熱敷理療。天氣晴好時,用輪椅推着他到戶外适當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看看風景。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月後,鄰居看到楊明運老人竟然拄着拐杖在小區樓下顫巍巍地走動了,而他的家人寸步不離地在旁邊照看着他。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老人家康複得不錯!好好養身體!”周圍鄰居見了都替老人家高興。

楊明運指了指旁邊的侄子侄媳,然後笑着用盡力氣張大嘴大聲說:“是侄兒侄媳照顧得好,比親生的還親呐!”

家人看到老人又能拄着拐杖活動了,都替老人開心,健康長壽就是家人對楊明運老人的最大心願。

在侄子侄媳内心裡,老人就是家裡的福星,正因為老人健在,家裡過年過節都更喜慶!

侄媳呂玉珍,不止盡心盡力照顧楊明運,還曾悉心照顧楊明運的老伴兒。

楊明運的老伴兒,不幸在60歲那年雙目失明,直到71歲時病故,這期間一直都是侄媳呂玉珍在跟前照顧,毫無怨言。

楊明運老人90歲時,偶爾還會喝一點小酒,老人既愛吃瓜果蔬菜,也愛吃海鮮和肉食,一點也不挑食。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不過,年逾百歲後,楊明運幾乎不再喝酒了,但其它飲食習慣并無太大變化。

為了更好地照顧老人,侄媳呂玉珍總會根據老人的口味變着法子做出适口的飯菜。

由于老人早已掉光了牙齒,呂玉珍還會特意把飯菜燒得更軟爛,加上老人年紀大了愛吃稀飯,呂玉珍就會燒一些利于老人腸胃消化的粥,有時是南瓜粥,有時是雞蛋粥,熬成糊狀。

2013年,楊明遠老人116歲,他已經随侄子侄媳搬進了煙台市毓璜頂街道的錦繡小區。

由于侄子侄媳已年事漸高,孫輩便加入了照顧爺爺的行列。

擔心楊明運年紀大了有什麼閃失,家裡幾乎24小時寸步不離地照顧着他。

小孫子楊貴春每晚都會來到楊明運的房間陪着他睡覺,其他孩子則會在白天輪流過來照顧楊明運。

不僅如此,逢年過節之時,小區的從業人員也會來探望楊明運老人。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老人的居住環境還是不錯的”從業人員說道。

楊明運的房間朝南,采光很好,房内還擺放着一大盆綠意盎然的植物,和煦的陽光灑在房間裡暖融融的,整間卧室顯得溫馨而又富有蓬勃生氣。

房内牆壁上還挂着老人一幅放大的照片,照片上,老人面容慈祥,精神矍铄,胡子雪白,開心地笑着。

從業人員對2000年時去探望老人的情景還印象深刻,雖說那時老人已經年過百歲,身體卻非常硬朗!

“他當時還推着自行車給大夥兒講評書呢!”當時的情景仿佛還曆曆在目,從業人員都不敢相信楊明運大字不識,因為他講起故事來,生動有趣,還時不時會穿插幾句文言文呢!

2013年的一天,小區所在的毓璜頂街道的從業人員照例來看望老人,隻見楊明運坐在鋪着棉麻靠墊的椅子上閉目養神。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老人這一年瘦了好多。”楊玉興擔憂地說到,“老人一輩子沒怎麼吃過藥,這一年啥藥都吃過了。”

從業人員上前輕輕拉住老人的手,“老大爺,您好!我又來看您了,您還記得我嗎?”

但老人家好像沒聽見似的,依舊一動不動。老人的侄子楊玉興解釋說,老人現在聽力大不如前,需要很大聲講話他才能聽到。

這時,楊玉興把嘴湊近老人耳旁,大聲說:“這是每年都過來看你的主任。”老人點點頭,記起了眼前這位從業人員。

“您今年多大歲數了?”從業人員逗老人說話,116歲的楊明運老人張嘴費勁地大聲說:“我不知道呢,我是光緒年間生的。”原來,老人一直記得自己出生于光緒年間。

老人的侄子楊玉興有些擔憂地說道:“自從去年中秋節老人生了一場病後,身體狀況已經大不如前了”,“前兩天老人吃了兩勺蘋果泥後拉肚子,這兩天我們不敢輕易給他喂水果泥了。”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楊明運愛吃流食,尤其是甜品,合胃口的他就吞下去,不合胃口的就吐出來,連藥也會吐出來,這也令楊玉興非常擔心。

“好在老人頭腦還是很清晰的。”楊玉興補充道。

縱觀老人的一生,無論是早年在寺廟做勤雜工,還是青年時期為了謀生來到煙台當搬運工,以及後來進入到面粉廠,老人的一生平凡而辛勞,雖然沒有“耀眼”的履曆,但他知足常樂、與世無争,這無疑不是一種生活的大智慧。

“老人不愛跟人紅臉”,侄子楊玉興說起楊明運時,很是敬重。“以前跟工友不吵架的,在家裡也不急不惱,跟鄰居也沒争執過”。

大家眼裡的楊明運,見人時總是樂呵呵的,好像沒什麼煩心事一樣。

楊明運不僅懂得知足,還知恩圖報。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楊明運當年在煙台碼頭當搬運工時,時值冬季,天氣寒冷,由于缺衣少食,在裝卸貨物途中,他因為勞累加上饑寒,一不留神暈倒在地,一位不認識的工友見狀,将他扶回住處,給他倒熱水、還給他做了飯。

事後,楊明運心懷感激,始終與這位工友保持聯系,還接濟過工友一家。

新中國成立後,日子越來越好,楊明運經常感慨自己趕上了好時代,更應該多一些開心,還哪有時間和精力跟别人計較呢!

可見,這樣的好心态使他少了許多的煩惱,心情變好,身體自然也會好。

老人的習慣之一:堅持了百年的“搖山晃海”功

楊明運老人當年在寺廟做勤雜工時,見到僧人每天會端端正正坐下來,全身不停前後左右晃動,他十分好奇。

“請問你們在練習什麼功夫?”年少的楊明運止不住好奇,問其中一位和尚。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搖山晃海功 ”一位老和尚問他是否願意學。

劉明運當然願意了,于是在老和尚的教授下,不久劉明運就學會了,不僅如此,老和尚還教會了劉明運穴位按摩,據說可以活血通淤,舒緩筋骨。

從那以後,他每天早晚都會堅持練習半個小時。

“練完後,會覺得渾身輕松自在,頭腦清醒。”楊明遠老人曾說。

練完“搖山晃海”功後,楊明運老人還會堅持穴位按摩,這也是他早年在寺廟跟随一位老和尚學會的。

1957年楊明運老人從煙台面粉廠退休後,他鍛煉的時間也更多了些,鍛煉的場所也并無講究,室内、戶外都會加以練習。

除了堅持練習“搖山晃海”功,楊明運老人每天還會散步,尤其愛去煙台的海邊,有時是爬山。回到家後,他會做些力所能力的家務,給孫輩講故事,看電視,聽一些節目。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也許正是每天堅持鍛煉和穴位按摩,在老人很大歲數時,依舊能耳不聾,眼不花,頭腦清晰。

老人的好習慣之二:作息規律,不挑食

“生活很規律,每天天還沒亮就起床活動,然後吃早餐,看看電視裡的早間新聞。”楊玉興介紹着楊明運老人的作息習慣,“晚上看完新聞聯播後,就去睡覺了,差不多睡8-9小時,早上5點多就起床了”。

百歲後,老人每天上午和下午會各增加一些休息時間,哪怕不睡覺,也會閉目養神。

老人胃口好,不挑食,既愛吃精米白面,也不介意五谷雜糧,每次隻吃七八分飽。每天會喝一點白酒,但僅限于一小盅。

侄子楊玉興說,老人百歲後一日三餐以粥為主食,每次搭配新鮮蔬菜,每天會吃少量葷菜,尤其愛吃魚,有時還愛吃肥肉,早餐時老人會吃雞蛋喝豆漿,新鮮水果也是老人愛吃的。

是以,老人的精氣神一直都不錯。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2014年3月17日,117歲的楊明運老人在家中安然離世。

兩天後,追悼會在煙台市芝罘區殡儀館舉行。

老人走得非常安詳,是微笑着離開的。臨終時,一家人都守在老人的身邊,老人并沒有留下任何遺言或者遺願。

楊明運離世後,家人把他那幅開懷大笑的照片,高高挂在了客廳的牆上,每當路過看見照片時,他們總會覺得楊明運老人還陪伴着他們。

照片上的楊明運,像是一位仙者,以自己獨有的精神感染着他的家人,甚至是來此悼念他的人。

環繞在照片周圍的,是各種“世紀老人”、“長壽之星”、“壽星之家”的證書與獎杯,還有他們一家各個年代的全家福照片。

回顧楊明運老人的一生,他之是以如此長壽,無疑離不開良好的心态、日常的鍛煉、規律的作息以及健康的飲食。

楊明運是一位普通人,沒有大富大貴的出生,甚至生不逢時,他做着最普通的工作,曾整日艱辛勞作但三餐仍難以為繼,他無兒無女,卻收獲了侄子一家的孝順與愛。

傳奇老人楊明運:從光緒23年活到2014年,一生無兒無女靠侄兒贍養

有人說他的長壽,是因為好的生活習慣。

正确又不完全正确。豁達、樂觀的心态,似乎更是健康的加分項。

是的,我們無論生活在哪個年代,其實都不可避免地有各個時代的憂慮,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關鍵是以怎樣的心态去看待去面對,是計較還是放下,才決定了你未來的走向。

隻有健康,才能充實人生的長度,豐盈生命的品質。

而自律和堅持,才能讓淤泥中開出鮮豔的花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