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授人以漁:淺談非洲職業教育新發展 @GDYT《智本青析》2024

作者:大外交智庫GDYT

編者按:本文系大外交青年智庫(GDYT)《智本青析》編輯部原創作品,轉載時請标明來源(微信公衆号“庫智交外大”)、出處(大外交青年智庫《智本青析》編輯部)、日期(本文首發年月日)、标題、作者(作者與稽核)等資訊,否則視為侵權行為,将追究其法律責任。

授人以漁:淺談非洲職業教育新發展 @GDYT《智本青析》2024

撰稿|王祉涵,《智本青析》實習評論員,就讀于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初審|張瑞迪,《智本青析》實習評論員,就讀于山東大學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院;

二審|周帝言,大外交智庫(GDYT)助理研究員、《智本青析》編輯部執行副主編;

終審|吳翔,大外交智庫(GDYT)研究員、《智本青析》編輯部執行主編。

2023年7月24日,第八屆非洲職業技能挑戰賽(Africa Tech Challenge,簡稱ATC)在肯亞首都内羅畢舉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賽由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聯合肯亞教育部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共同舉辦,來自肯亞、科特迪瓦、埃及等9個國家的83支隊伍、332名學員參賽。挑戰賽開設了數控車賽和機械工程制圖及計算機輔助設計賽兩個專業比賽,相較于往年,賽事還增設了職業教育論壇研讨交流和工廠參觀等環節。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在中國駐非洲企業的大力推動下,每年一次的非洲職業技能挑戰賽機制不斷走向成熟,同時,賽事也旨在通過舉辦免費職業技能教育訓練,提升當地青年就業技能,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非洲技能挑戰賽機制的形成隻是中非教育合作的一個縮影。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十年,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非教育合作範圍不斷擴大,合作的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多樣。眼下,面對非洲不斷發展的經濟水準,什麼樣的教育合作方式更能比對非洲的工業發展需求和人才缺口?本文将從中非教育合作現狀、非洲人才市場缺口以及職業教育發展新方向展開。

一、中非教育合作的兩種模式

進入21世紀,非洲逐漸邁向快速發展階段,經濟成長有目共睹,被視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大洲。根據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日前釋出的《2024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非洲經濟預計在2024年增長3.5%。

(一)非洲人才缺口表現

進入經濟高速發展階段,非洲各國也在采取相應的措施鞏固發展成果。近年來,塞内加爾政府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實作國内工業發展,優化國内營商環境來吸引外來投資。并旨在通過 “振興塞内加爾計劃”來改善民生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此外,南非政府計劃在2024年成立氣候變化應對基金,對綠色能源進行投資,支援本土電動汽車産業發展,并計劃改善港口和鐵路網絡設施,提高物流運輸系統效率;摩洛哥、尚比亞等國大力投資可再生能源,嘗試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埃塞俄比亞等國積極推廣智慧農業,利用氣候資料科學規劃農業發展、推廣抗旱耐鹽作物,以提高農業生産力。得益于農業、金融、交通運輸和制造業等行業拉動,非洲主要國家的經濟穩中向好。

工業化水準的提升有利于非洲在實作可持續經濟發展,并為提高當地就業率、減少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提供必不可少的條件。然而,絕大多數非洲開發中國家在實作工業化的過程中都遇到了各種挑戰,最主要的挑戰之一則是人才供不應求。專業技術人才匮乏阻礙非洲工業化程序。在人才培養領域,相比于過去,非洲地區人民在受教育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職業教育水準依舊需要進一步提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1年《非洲職業教育訓練轉型正在進行》白皮書顯示,非洲大陸在職業技能教育訓練建設方面有待提升。實作職業技能教育、勞動者和市場需求間的比對是非洲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問題。

職業教育發展遲緩将導緻學生無法習得市場所需的應用技能,進而激化整個非洲大陸勞動力市場的就業沖突。事實上,由于缺乏技能,許多非洲大陸的勞動者正在從事技術需求較低的産業,甚至在違規産業中工作。南非、安哥拉等國家在2023年的青年失業率突破了50%。教育投入不足、師資匮乏、市場供需無法比對等問題,都阻礙着非洲各國職業教育的發展。

授人以漁:淺談非洲職業教育新發展 @GDYT《智本青析》2024

規模龐大且無所事事的青年人口是社會政治不穩定的天然導火索 (圖源@駐外之家)

(二)“引進來”的高等教育合作

筆者認為,目前中非教育合作集中在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其在合作形式上也有非常不同的表現。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援之下,越來越多的非洲青年選擇赴中國學習深造,非洲來華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從2013開始,非洲來華留學生人數逐年攀升,由3萬人增長至近10萬人,中國已經成為非洲青年重要的留學國家之一。

目前,鼓勵非洲留學生來華接受大學甚至更高學位教育是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形式。來華非洲留學生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農業、環境化工、中醫、生物醫藥、語言、航空航天、電子通信、礦業、教育學等領域。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高端人才,實作未來非洲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

(三)“走出去”的職業教育合作

目前,非洲的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 2022年全世界生育率排名前十的國家均來自非洲,這意味着非洲國家兒童和青少年占總人口比仍在不斷提高。例如,在2021年,尼日爾0到14歲人口占比接近該國的1/2,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等30多個非洲國家。通常,人口年輕化會被視為可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豐富勞動力供給的人口紅利,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開發中國家無法接受教育的青年勞動力,勞動素養不足的青年群體往往會導緻當地的高失業率,進而影響社會穩定。非洲人口過快增長和教育資源短缺并行,将制約非洲人力資源有效轉化。

經濟學家卡洛斯·歐雅曾提到,在非洲部分國家,絕大數多數企業都需要為員工進行多種類型的崗前教育訓練,是以,勞動力市場的主要沖突集中在勞動者自身技能無法與企業需求比對,進而制約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而職業教育與勞動者技能教育訓練直接相關,非洲國家人口紅利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非洲國家在發展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實用性強的職業教育。即便出生人口衆多能夠促進開發中國家經濟增長需求,但低端的勞動力供給仍然會導緻人口紅利變成人口負擔,而發展職業教育是可以幫助勞動者快速掌握市場應用技能的方式。

2018年,中國國家上司人在中非合作論壇上宣布将在非洲設立10家魯班工坊,為非洲青少年提供職業教育機會。魯班工坊是由中國政府發起,中非雙方政府在非洲大陸共同設立,用以培養非洲青年職業技術的教學基地。魯班工坊設立的主要目是為非洲各國經濟發展和制造業培養所需的進階技能人才。2019年初,大陸在非投資建設的第一所魯班工坊——吉布地魯班工坊正式建成。吉布地魯班工坊采用職業技能訓練和學曆證書教育相結合的模式。工坊内建設有智慧實訓基地和先進的教學硬體。除此之外,中國還加強了對非洲教師的教育訓練,通過派出專師隊伍和技術專家對非洲本土師資開展技術能力教育訓練。

目前,中國部分職業技術院校也開設了針對非洲留學生的技能教育訓練項目,但相比之下,魯班工坊的設立更能節約時間成本,不僅有利于中國在非洲國家資助科技與職業教育發展,而且有利于中國和非洲國家更深入的外交與經濟交往。但除此之外,另一種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也應該得到重視。

授人以漁:淺談非洲職業教育新發展 @GDYT《智本青析》2024

非洲學徒學習機械制造。 (圖源@新華網)

二、中資企業對非職業教育建設

(一)中資企業的技術溢出效應

此前,中非教育合作更多停留在政府層面,企業對于非洲職業教育的建設往往沒有形成成熟的培養機制,培養範圍也僅僅限于企業内部員工。目前,中資企業由于在經營性質、模式、所在地區、文化理念等方面的不同,其培養非洲本土人才的管道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如下幾種情況:一是公司在當地成立教育訓練中心。比如,中興通訊集團公司在阿爾及利亞設立了教育訓練中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則在非洲的不同區域建立了六家教育訓練中心。這些教育訓練中心不但可以培養公司人才,還同時作為實習基地為公司所在區域的高校提供服務。二是企業委托高等院校為公司非籍員工進行技術教育訓練。中資企業對非洲當地人才進行培養,不但能夠為當地企業帶來堅實的人才保障,同時能夠為非洲培育更多的技術人才,提高勞動效率。

(二)如何發揮中資企業的溢出效應

溢出效應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涉及到經濟、環境、社會等多個領域。在分析和管理溢出效應時,需要綜合考慮其正面和負面影響,并采取适當的政策和措施來減少負面溢出效應,同時促進正面溢出效應的發生,實作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于企業而言,事實上在技術轉移領域,跨國公司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将先進技術轉移給東道國及其勞動者,這種技術轉移對東道國産生的外部經濟效應。如果在非中資企業為非洲制造業帶來了新的技術和知識,而這項技術能夠被非籍員工和其他本土企業學習和應用,則可以對整個市場産生積極影響。對于在非洲的中資企業而言,将企業技術傳遞給當地勞動者,可以更加快速的實作勞動者學習先進技術,并推動相關産業的發展。

通過企業内部和中非企業間的技術傳遞,可以使求職者更快地掌握技術,實作職業教育的目的。相比之下,這種方式具有高實踐性、低成本和節約時間的優勢。在未來,如果在非中資企業能夠引入更多的青年求職者進入工廠學習,鼓勵非洲青年在實踐和工作中擷取技能,并實作非洲本土新興企業的發展,那麼非洲的職業教育将融入更多的企業色彩和市場需求。

授人以漁:淺談非洲職業教育新發展 @GDYT《智本青析》2024

洛陽钼業中剛方團隊相處融洽 (圖源@南方周末)

(三)中資企業對非職業教育的多元度意義

至此,筆者從勞動力、技術學習和培養特點等方面說明了中資企業在發揮培養非洲職業技術人才的優勢。但如果将視角置于更加宏觀的國際層面,這種職業教育合作方式仍然具有不可小觑的優勢。在國際層面對非教育援助中,相比于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容易被忽視,同時,近年來的國際社會的對非援助偏向于采取“授人以魚”的模式,例如,二手衣物往往以超低價格運輸至非洲國家,但這類紡織品卻容易擠兌本土制造業的發展,造成大量人口實業。但中資企業發揮的技術溢出效應,卻能同時解決非洲職業教育和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困境。是以,企業在職業教育合作中,更能夠實作“授人以漁”。

三、結語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非教育合作已經取得了飛速的進展。面對目前非洲不斷增長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非洲職業教育可以基于現有的發展模式開展新嘗試,發揮企業的在創造、應用和傳遞技術知識中的作用,并形成常态化機制,讓技術溢出效應惠及更多人口,作為中非政府間合作的有益補充,實作探索非洲職業教育的新可能。

參考文獻

[1] 張媛遠:《中非教育合作架構下非洲人才職業能力供需差異研究——以埃塞俄比亞為例》, 載《中國輕工教育》, 2023年第6期,第52-59頁。

[2] 邵一民,萬秀蘭:《“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中非職業教育合作的階段成效與深化政策》, 載《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23年第30期,第24-33頁。

[3] 徐墨:《中非高等教育合作十年回顧與展望 》,載《世界教育資訊》, 2023年第9期,第16-24頁。

[4] 蔡施浩:《自主求穩促發展——2023年非洲形勢前瞻》,新華網,2023年1月5日,http://www.news.cn/world/2023-01/05/c_1129258187.htm

[5] 何淼:《構築職教合力 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聯盟正式啟動》,人民網,2022年6月23日,http://edu.people.com.cn/n1/2022/0623/c1006-32454816.html

[6] 孫曉萌:《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光明網,2020年5月4日,https://theory.gmw.cn/2020-05/04/content_33802176.htm

[7] 人民日報:《中非職業教育合作前景廣闊》,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2年8月28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208/t20220829_65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