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命不息 演奏不止-為紀念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逝世十年祭而作

作者:皮皮二胡

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離開我們已經有十年了。她一生正謂是“生命不息、演奏不止”,她逝世後更是“音容尚存、琴聲繞梁”。

闵惠芬出身于江蘇宜興縣的一個水鄉小村莊,她父親就是當地有名的民族器樂演奏家、教育家闵季骞。父親後來成為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南京樂社”社長。1947年他求學于國立音樂院,1949年轉入中央音樂學院國樂系學習,先後師從多位前輩著名音樂家,有音樂學家楊蔭浏、二胡演奏家儲師竹、琵琶演奏家曹安和與程午嘉、筝演奏家曹正等,可以說他是劉天華的再傳弟子,民族樂器樣樣拿得起。而闵惠芬從小在如此濃郁的民族音樂家庭氛圍中,音樂的耳濡目染、潛入于心間。不僅激起了她極大的好奇心,尤其鐘情于二胡,而且,幼時已表現出對音樂特殊的悟性。

1956年僅11歲的她就參加了南京鼓樓區“少年之家”紅領巾藝術團,1958年考入了上海音樂學院附中民族音樂科,師從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王乙習二胡。最為引人矚目的是,當時還是在念附中的小姑娘,竟然在1963年“上海之春”全國二胡比賽中,力克衆雄而榮獲第一名,繼而名聲大噪充分顯示出了她的藝術潛力與才華。次年被破格升讀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大學,師從著名二胡演奏家陸修棠,并于1969年畢業。此後,曾在上海樂團、中國藝術團、上海藝術團擔任二胡獨奏演員,十年後調入上海民族樂團。于是,在國内國際的舞台上,頻頻展現出她靓麗的身姿與精湛的技藝。

1988年獲上海文學藝術獎,1989年獲中國唱片社首屆金唱片獎,同年,獲全國優秀文化藝術工作者稱号。1991年再次獲得“上海之春”優秀演奏獎,獲寶鋼高雅藝術獎,1998年獲“德藝雙馨藝術家”光榮稱号,2001年獲世界萬張唱片比賽《十佳之最》第一名獎。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闵氏的演奏頗富激情,雖是一位女性演奏家,卻有一種大開大阖、女丈夫的氣勢。真是“巾帼不讓須眉”,這在那時為數不多的女性二胡演奏家中尤為突出。然而,正當她步入中年而意氣風發、奮力有為之時,1981年卻身患了重症,這對她來說不無晴天霹靂。但對于從不服輸的她來說,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越發呈現在缤紛的舞台上,令人肅然起敬。

她演奏劉文金的《長城随想》就是非常鮮明的一例。這首樂曲的寫作初衷,是在二十世紀70年代末,著名作曲家劉文金和闵氏一起随中國藝術團通路美國,在參觀紐約聯合國大廈時,休息廳裡懸挂着一幅巨幅的萬裡長城彩色壁毯,氣勢雄偉,光彩奪目。他倆久久凝視着、沉思着,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創作沖動交織在一起,心靈的極度震撼,思緒的浮想聯翩,旋律已在劉氏胸中自然成章,随即以真摯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詩人歌手的風度氣質,來抒發對古老長城的深切感受、讴歌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和光輝燦爛的曆史。于是,創作出了這樣一首非凡的二胡協奏曲。

然而,正當要把這首輝煌的作品,通過同樣是深感其境的闵氏搬上舞台之時,她卻已病重不起,正是老天不公啊!但是,長城那高大巍峨的形象,象征着中華民族的崛起,激勵着闵氏必須要完成這樣一項任務,雖然此時對她來說已是一件頗具艱巨的任務。出于對中華民族悠久曆史的崇高情懷與對中國民族音樂的高度使命感,她毅然在病房裡就開始不斷琢磨起,如何以最嚴苛、最準确的要求來诠釋此曲。正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更不負有病人,1982年身體稍有恢複的她,在上海民族樂團的協奏下首演了此曲,演出取得了十分圓滿的成功,由此也創造了二胡創作史與演奏史上的一個奇迹,一個高峰,正可謂“天行健,君子而自強不息”(出自《周易·乾》)。

闵氏二胡藝術的另一高峰,是她自己改編創作的《洪湖主題随想曲》,又稱《洪湖人民的心願》。此曲是根據歌劇《洪湖赤衛隊》(張敬安、歐陽謙叔作曲)中唱段《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改編的二胡獨奏曲。唱段訴說了洪湖人民在舊社會遭受苦難,展現了赤衛隊對敵鬥争的畫面和對未來的暢想,表達了女英雄韓英大義凜然,為人民解放事業奉獻自己的決心。也許是闵氏從女英雄韓英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而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旋律每一個音符的表現之中。于是,充分利用了二胡拟人化音色及其多種多樣的演奏特點,突出了原曲豐富的内涵,發揮了原曲深邃的意境。二胡的這種柔和細膩的技巧,似乎特别适合表現女性的情感,因而聽來非常的感人。樂曲一開始在強烈的戲曲化的節奏陪襯下快速而激情,然後,突然慢下來,深情地引出了主題旋律:

生命不息 演奏不止-為紀念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逝世十年祭而作

這一主題是兩兩小節的上下句結構,再加上後面一小節的下句補充樂句。整個旋律委婉起伏、如訴如泣非常感人。技巧上運用了不少滑音,具有“咔腔”的效果,這是拉弦樂器上特别擅長的。正是“娘的眼淚似水淌,點點灑在兒心上”,二胡的字字音音進入了聽衆的耳朵,使人猶如親曆其境。之後,原曲進入了叙事的階段,二胡也随之潇灑發揮:

生命不息 演奏不止-為紀念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逝世十年祭而作

“滿腹的話兒不知從何講”,想說似說欲言又止,最後變成對娘親一聲聲深情的呼喚“娘啊!”二胡通過纏綿的運弓、慢速的呼吸、誇張的揉弦和滑音将這份深情“呼喚”了出來。這裡,特别要指出的,闵氏此曲采用了二胡較少運用的A調(4-1)定弦演奏,就是内空弦即最低音是4音,這樣增強了旋律深情而歎息的成分。而後,轉入了對敵人的憤怒“彭霸天,喪天良,霸占田地”,闵氏奏得頗為铿锵。尤其是她的抽弓有力,用指堅決,很好地表現了旋律的内涵。

生命不息 演奏不止-為紀念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逝世十年祭而作

值得指出的是,對于地主惡霸的憤怒,常展現在大、小切分音符的節奏上,還有就是表現于附點音符節奏上,似有一種咬牙切齒情感。對于旋律中升号與還原号的運用,看來用二胡來演繹也是顯得特别的合适。接着,後面的“自從來了共産黨,洪湖的人民見了太陽”。闵氏用了極為歡快的情緒,似泉水般的噴湧而出。至此,後面則開始出現了運用密集的十六分音符進行,這也是作為二胡改編曲的技巧發揮之處。于是,充分發揮了它那潇灑自如的快弓技巧,通過演奏者穩健勻稱的呼吸而成為此曲的一大亮點,将這份堅定信念和熱情洋溢推到了極緻。

生命不息 演奏不止-為紀念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逝世十年祭而作

樂曲的尾聲是一個華彩性樂段:“兒要看天下勞苦的人們都解放”,旋律激昂,字字有力,展現了韓英甯願用自己生命換取革命勝利的崇高品質,将一位心系群衆的偉大女英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緻。

闵氏演奏的代表曲目除了上述兩首外,善奏的樂曲還有《喜送公糧》《賽馬》《江河水》《新婚别》等。這裡,需要指出的是,闵氏在後期演奏中尤其注重于一些模仿聲腔唱段的作品,例如,對平劇唱腔《李陵碑》《卧龍吊孝》《逍遙津》《珠簾寨》《斬皇袍》等,細心琢磨、刻意模仿。實際上這不僅是一種單純的模仿,而是一種加強中國化音樂語言色彩的再創造。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文化部曾召集部分民族樂器演奏家,進行了這種器樂演奏聲腔化的實驗,闵氏就是其中主要的一員。而且,二胡的弦樂器又特别勝任這一工作。其實,早在上世紀30年代,著名盲人大擂演奏家王殿玉,在上海“大世界遊樂場”,用大擂模仿著名平劇老生演員馬連良的唱段而引起轟動,連演15天欲罷不能而成為一大新聞。那麼,用二胡來模仿比大擂則更要細緻入微些,藝術的層次似乎也要更豐富更高一些。後來,這一工作闵氏一直堅持了下來,并身體力行地加以推廣,成為她又一演奏的特色亮點。

闵氏認為:“民族音樂如果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給折了,那就是罪人。”這種曆史使命感與民族自覺性,令人肅然起敬。當今,演奏家們如果都有這樣一種精神,民族音樂振興的希望不日可待。

生命不息 演奏不止-為紀念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逝世十年祭而作
生命不息 演奏不止-為紀念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逝世十年祭而作
生命不息 演奏不止-為紀念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逝世十年祭而作
生命不息 演奏不止-為紀念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逝世十年祭而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