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維最佛系的一首詩,其中金句被蘇轼學生“抄襲”,依舊流傳了1200年

作者:閱讀時代雜志
王維最佛系的一首詩,其中金句被蘇轼學生“抄襲”,依舊流傳了1200年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日子,在風風雨雨中逝去;生活,在忙忙碌碌中度過。

看着眼前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你的内心是否還淡然如初?

或許,誰也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

但我的内心,總是不自覺地浮現出王維和他的作品:

有人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他是人才。

然而,《紅樓夢》中黛玉教香菱學詩,卻首推他,反倒把李白放到末位。

按理說,李白狂放不羁,杜甫心系蒼生。他倆都志向高遠。

然而隻有他,在這二者中間,用禅意将自己的人生填滿,也啟發了後世。

王維最佛系的一首詩,其中金句被蘇轼學生“抄襲”,依舊流傳了1200年

他那許多看似不着痕迹的句子,卻是一句句佛家的偈語。

初讀之隻覺得美,細品之卻充滿着哲理,一股淡然清雅的氣息撲面而來。

最能代表他的禅意與哲理的,便是這首晚年所作的《終南别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那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長安陷落。

王維被迫出任僞職,卻在戰亂平息後入獄,差點喪命。

因在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

又因其弟削籍為其求情,王維才得到寬宥。

經此一難,王維徹底看淡了官場,投向了佛的懷抱,寄情于山水。

760年,他升任尚書右丞,也是他此生擔任過的最高官職。

但此時王維擡起頭卻發現,前路似乎隻有自己一個人了。

曾舉薦過自己的上司張九齡已經故去,好友孟浩然和王昌齡也已離去。

他厭惡的李林甫和楊國忠也已不在,連那個讨厭的李白都不知去向。

王維最佛系的一首詩,其中金句被蘇轼學生“抄襲”,依舊流傳了1200年

歲月,偷換了人的容顔,也偷走了身邊的朋友和敵人。

也讓王維,徹底活成了自己。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王維,其實是那個最早醒悟的人。

35歲,已在濟州司倉參軍任上熬了5年之久的王維,終于等到提拔。

然而還不到一年,就又被貶到涼州擔任河西節度幕判官,這一去又是三年。

38歲,他終于再次回到長安任職。

内心卻已開始看淡,不再執着于官場。

所謂“好道”,不過是曆經磨難之人最後的心靈避風港。

現實的沖擊讓王維明白自己的力量終究有限,

與其求而不得,不如淡然處之。

王維最佛系的一首詩,其中金句被蘇轼學生“抄襲”,依舊流傳了1200年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王維回到長安後,在朝堂之外另覓淨土——藍田辋川别業。

并就此過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山林之間,有山有湖,有溪有谷,其間還有若幹館舍。

王維有事上朝,無事便遠離朝堂紛争。

他在辋川與山水同作伴,與日月共清歡。

他看過雨中山果落,聽過燈下草蟲鳴。

王維經常獨來獨往,遇到景色的妙趣,也無人分享: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他并不覺得清閑有什麼不好,相反他享受一個人的孤獨時刻。

俗話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于王維而言,于你我而言,又何嘗不是?

與其強顔歡笑的走入人群中,不如在無人在意的地方獨守一份自在。

王維最佛系的一首詩,其中金句被蘇轼學生“抄襲”,依舊流傳了1200年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王維的佛系,其實并不是一天練成的,而是經曆了各種“風刀霜劍”。

不僅官場上幾起幾落,生活中也一直在失去:

王維出身顯貴,卻在9歲時喪父,31歲時喪妻,

40歲時又失去了摯友孟浩然。

50歲時,母親也去世了。

此時王維無子,孤身一人。

他悲痛也好,感傷也罷,然而現實的殘酷,不容他過多沉溺其中。

人其實從不能在時代裡選擇自己的命運。

但他,既沒有舍生取義,也沒有随波逐流,而是開始找回自我。

既已經“行到水窮處”,

他也終于領悟了何為“坐看雲起時”:

被貶至邊塞的路上,他見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在隴西,他見過戰争的場景“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

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尋尋覓覓,他終于徹底放過自己: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

人生,就是一個獨自前行的過程。

既然如此,何不放下?

王維最佛系的一首詩,其中金句被蘇轼學生“抄襲”,依舊流傳了1200年

于是,他把經營多年的辋川别業捐給了寺院,從此專心修佛。

從來都是上天從他手中奪走本屬于他的東西,而現在他自願放下。

佛曰:勘破、放下、自在。

王維放下了,他已經不再以物喜,以己悲。

是以葉嘉瑩的老師顧随對王維的評價堪稱知己:

王維之“行”并非意在“到水窮處”,而“到水窮處”亦非“悲哀”;

“坐看”亦非為看“雲起”,看到雲起時,亦非快樂。

不喜不悲,不嗔不怒,不怨不恨,心如止水,保持一顆甯靜的心。

甯靜之下,才有大自在。

禅音袅袅,佛香陣陣。

王維的禅意不僅拯救了自己,也為自己圈粉無數。

200多年以後,蘇轼的得意門生晁補之(蘇門四學士之一)被貶到信州(今江西上饒)。

心情苦悶之際,就直接在詞作《臨江仙.信州作》中将這一句“洗稿”成“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

不學蘇轼的潇灑豪邁,卻向往王維,也許這樣的人不止他一位吧。

王維最佛系的一首詩,其中金句被蘇轼學生“抄襲”,依舊流傳了1200年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在官場中浮浮沉沉,做人始終小心翼翼,片刻放松不得。

現在在這獨屬于自己的天地裡,終于徹底放松下來了。

人心不古,官場險惡,倒不如寄情山水,自得其樂。

正如200多年後的著名隐逸詩人林逋所言:

“人生貴适志耳,志之所适,方為吾貴。

每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

隻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

人生啊,貴在舒适自得。

功名利祿,不如青山綠水,俗世的繁華,

哪裡比得上内心的安甯。

可見,王維早就勘破了。

真正的“佛系",不是厭世,也不是逃避。

而是,看穿世事後的大徹大悟。

忠于内心,懂得取舍,敢于拒絕。

王維,才是真正的智者。

王維最佛系的一首詩,其中金句被蘇轼學生“抄襲”,依舊流傳了1200年

孟子說: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他的内心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淡定、從容,

也使山水詩畫的成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是繼陶淵明、謝靈運之後的第三位山水田園詩大家。

蘇東坡在《藍田煙雨圖》中曾題跋贊頌王維:

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的淡然,不同于李白的豪氣沖天,亦不同于蘇東坡的豪邁超脫。

而是,就算處江湖之遠,他依然能将一顆靈魂妥帖安放。

在孤苦的獨行路上,他依然能發現山水田園的清新和諧之美。

王維最佛系的一首詩,其中金句被蘇轼學生“抄襲”,依舊流傳了1200年

這世間,從來不會天遂人願。

但你的内心,卻依然可以有一份淡然的風景:

可以将那些痛苦、寂寞和彷徨,統統都淡化;

可以在無人了解、無人傾訴時,依然不消沉;

可以在鮮花和掌聲中,依然不會放縱迷失。

誠然,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誘惑,才是真正的佛系。

拒絕浮躁,遠離喧嚣,将最喜歡的事,做到極緻。

無關名利,無關得失。

這,才是真正的圓滿。

詩佛,如是也。于你我,也希望如此。

來源:微信公衆号“詩詞世界”

編輯:潘茜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其它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