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坐标系|線控底盤初創企業的戰與略

對話坐标系|線控底盤初創企業的戰與略

坐标系已獲得過億融資,年内還将推動進一步的融資計劃。距離量産,大概還差一個“小目标”。

文丨智駕網 零醬

編輯丨浪浪山與明知山

“純機電線控技術是未來智能汽車的核心的基石,它相當于一個基礎設施,這套基礎設施搭建完了之後,你會發現整車可以大幅拓展智能汽車的應用場景,改變座艙設計和整車形态,但是沒有這個技術你做不到。”

蘇州坐标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顔士富這樣描述線控技術。

作為一家成立僅半年的企業,坐标系選擇線控底盤領域有怎樣的戰略,是行業和資本都想知道的故事。

在顔士富看來,戰略兩個字可以分開來解釋:

戰是選擇做什麼,略是選擇不做什麼。

這是一家初創企業需要思考的根本問題。

01.

Tier 1&Tier 0.5的差别

“線控”——一項不怎麼新鮮的技術,在近些年搭載在汽車底盤之後,被行業普遍認為是未來智能汽車的技術架構之一。

簡單來說,線控底盤分為線控換擋、線控油門、線控懸架、線控轉向和線控制動五大功能。其中,線控制動系統可分為液壓式線控制動系統(Electro-Hydraulic Brake,EHB)和電子機械線控制動系統(Electro-Mechanical Brake,EMB)兩種。其中,EHB系統延續了傳統的液壓制動系統結構,是目前主流的制動系統。

而EMB系統,則通過舍棄複雜液壓管路和零部件,具備系統重構、軟硬分層的核心優勢,是線控制動未來發展的方向。

采埃孚已于去年底釋出四輪EMB方案和樣車,其采用全新的幹式制動系統,無需制動液,可幹濕混合使用。舍弗勒也在其太倉新能源二期工廠啟用儀式上表示其正在開發線控轉向系統的核心部件。汽車底盤本土龍頭伯特利在剛剛釋出的2023年報中表示,其已開展對電子機械制動(EMB)的研發工作,EMB的A輪首樣已于2023年8月完成制作,并已進行冬季試驗驗證。

我們可以看到,國際和國内企業都在積極擁抱這項技術的落地,EMB引來量産曙光。

但如何突圍呢?

對話坐标系|線控底盤初創企業的戰與略

坐标系創始人兼CEO顔士富認為,供應商定位Tier 1和0.5的差别是關鍵。

純機電線控底盤,是對現在的底盤系統的一次颠覆性的變化與重構。

包括底盤的域控制器,純機電線控EMB、線控踏闆、線控轉向和線控懸架在内的部件,都需要供應商跟主機廠之間進行深度的協作,共同的定義,甚至共同的開發,最終才能明确這套系統的傳遞的狀态。

整個架構如何設計,如何搭建,如何分工,不能再用Tier 1來定義。

沿用命名模式,可以稱之為Tier 0.5

對話坐标系|線控底盤初創企業的戰與略

“但這裡的Tier 0.5,并不是指簡單的供需關系,而是一個能力模型,包括整套系統的架構能力、軟體分層解耦能力和硬體傳遞能力。有了這些能力,我們可以多元度滿足整車廠的差異化需求,不僅能傳遞單一的執行器或者域控制器,也可以傳遞完整的系統方案。”

作為未來智能汽車的基礎架構,純機電線控技術必須與主機廠共同定義共同開發,互相是推動新技術落地的盟友關系。

越開放,越透明,利潤越公開。

“英特爾那麼強大,為啥還冒出了英偉達,chatGPT為什麼沒誕生于谷歌呢?”

這也是在底盤行業深耕多年的顔士富聯合多位業内人士創立坐标系的初衷所在。

02.

電氣化&智能化共用的突破點

在對話過程中,顔士富一直在強調一句話:

“線控底盤的競争,不是廠與廠的競争,是路線的競争,是液壓與線控的競争,類似燃油車與電動車的競争。”

那坐标系為什麼選擇線控路線?

“我幹了二十年底盤,曆經幾代底盤産品更疊,對于目前底盤從液壓系統向機電系統切換,我覺得是一次巨大的轉變。技術領先、成本更優,就沒遇到過這麼劃算的方案”

顔士富用一句話,概括了坐标系全面放棄液壓技術的原因。

具體劃算在哪裡?

在三體宇宙中,“技術爆炸”是其世界運作的基本概念之一。

而在顔士富看來,線控技術目前也出于“技術爆炸”的前夜,燃油車時代“穩定供電”的技術難題在電動汽車滲透率逐年提高的現今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對話坐标系|線控底盤初創企業的戰與略

電動汽車的爆發式增長為線控底盤規模化上車提供了充足的土壤。

在此之上,智能化和價格戰正成為推動線控底盤發展的兩大動力。

據億歐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950萬輛,其中智能電動汽車銷量為614萬輛,滲透率為65%。

從2023年初開始,特斯拉、小鵬、理想、蔚來、問界等品牌接連推動城市NOA (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動輔助領航駕駛)的落地。而智己、比亞迪等一系列品牌,也都計劃在2024年落地城市NOA。未來十年,将是L1、L2、3、4、5個級别的智能駕駛長期複雜共存的時期。

這對于傳統液壓系統來說,需要通過不斷“打更新檔”的方式逐級适配智能駕駛的需求,也逐級增加車企的成本。

而純機電線控底盤從設計上面就滿足了自動駕駛的所有的需要,從制動器備援、電源備援、通訊備援,包括響應速度,它可以滿足從L1到L5所有場景的需要。

而這對于降低造車成本,至關重要。

顔士富認為,車企的價格戰正逼迫供應商企業不得不推進技術突破。

“新技術的應用對車企來說,至少可以讓整車價格有溢價的空間,最差的情況也可以保持你的價格,這就是新技術帶來的吸引力。”

顔士富适時地介紹了一下目前的技術團隊:

“坐标系的CTO、COO等核心團隊成員,曾先後任職于博世、耐世特、瀚德等知名企業,兼具制動、轉向的雙面開發經驗,有成熟的商業化落地經驗。在EMB領域,坐标系是國内投入資源最多的企業。

現在整個團隊有50個人左右,其中有80%都是研發團隊,然後到年底的話應該差不多大概在60~70左右,增量部分主要是線控轉向的電控系統的開發,這是一個幾乎整個行業都尚未實作規模化量産的領域。”

那成績是什麼呢?

對話坐标系|線控底盤初創企業的戰與略

作為2023年8月成立的新創公司,目前坐标系已經完成EMB首樣開發,且已獲得多家國内一線整車廠的聯合開發項目,并完成了相關車型的全套EMB系統(EMB執行器、線控踏闆和域控制器)聯合冬測,預計将于2025年底正式量産。同時,坐标系還正式啟動線控轉向SbW的開發,發力XY雙向融合控制,并與多家生态鍊企業簽署了合作。

對話坐标系|線控底盤初創企業的戰與略

為了迎接即将而來的智能底盤規模化量産需求,坐标系首條EMB生産線落戶蘇州工業園區。

03.

千億市場&資本寵兒

曾經有業内人士這樣估算:

“2023年,國内汽車銷量突破3000萬台,按照這一數字推斷,如果自動輔助駕駛技術完全普及,則至少有2000萬台汽車需要使用線控底盤技術。線控制動、線控轉向、線控懸架三大線控底盤系統的單車價值約為1萬元,等于一年的國内市場規模為2000億元。”

一個尚未被國外大廠壟斷的千億市場,勢必成為資本眼中的香饽饽。

根據蓋世汽車的統計,僅2023年上半年,國内披露的線控底盤領域的融資不下10筆。

對話坐标系|線控底盤初創企業的戰與略

坐标系目前已完成Pre-A輪融資,由北極光創投和蘇州順融聯合投資,這也是坐标系成立半年來獲得的第二筆融資。

北極光創投合夥人黃河表示:“線控底盤是一個千億市場規模的市場,國産底盤廠商有望迎來曆史機遇期。在關鍵産品選擇上,EMB 系統可能成為市場新參與者的重要切入口。作為線控制動的下一代方案,EMB 系統已在全球各大車廠進入預研階段,由于EMB制動系統取消了被使用了幾十年的液壓子產品,我們相信在 EMB 制動系統這條賽道上,有新公司的機會。”

作為新公司的坐标系一邊數錢一邊給媒體算了筆賬:

“比如我們現在目标是2025年底要達成量産狀态,就是說從産品、技術、開發、驗證、團隊,包括工業化的投入,工廠、工藝、實驗室,我們估算一下量産前要需要大約兩個億左右的資金,真正實作盈利的話可能還要翻一倍”。

據悉,坐标系已獲得過億融資,顔士富透露,年内還将推動進一步的融資計劃。

距離量産,大概還差一個“小目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