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作者:蓋爾文社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感謝您的支援。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2011年7月的一天,河南電視台記者崔松旺接到了一通急切的電話。電話那頭,一位年邁的老婦人淚流滿面地訴說,她的智障兒子在外出打工時被人販子綁架,最終被賣到了黑磚窯,經曆生死後才逃脫回來,身心俱疲。

老婦人語帶哽咽,訴說着兒子遭受的痛苦,這令崔松旺内心深受觸動。

作為一名熱血沸騰的新聞工作者,崔松旺立即奔赴老婦人的家中。親眼目睹那兩名受害智障青年傷痕累累的樣子,他心中燃起了熊熊正義之火。

回想起當年自己進入新聞事業的初衷,崔松旺感慨萬分。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還記得他大學時期就獲得了法學和新聞雙學位,憑借出色的才幹順利進入河南電視台,成為一名光榮的新聞記者。

從小,他就深受身為河南人民偶像的付振中先生的影響和鼓舞,對從事新聞事業充滿熱忱。他深深感受到,媒體工作者肩負着神聖的社會責任,必須以實事求是的原則來報道新聞,揭露社會陰暗面,維護弱勢群體的權益。

此次面對黑磚窯猖獗的非法買賣人口行徑,崔松旺内心更是怒火中燒。他下定決心要親自深入調查,通過新聞報道向社會全面曝光這一令人發指的罪行。

崔松旺堅信,隻有徹底揭開黑磚窯的黑暗面,才能為那些無辜的受害者伸張正義,捍衛社會公平。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對于河南境内黑磚窯的确切位置,崔松旺和團隊成員們費盡心力,查閱了大量媒體報道、求助熱線記錄等資料,但線索卻寥寥無幾。

最終,他們決定将河南全境劃分為若幹區域,由每個人分别負責一個區域,采取外部觀察的方式進行排查。經過一番努力,他們終于在7處窯廠中發現了異常迹象。

接下來的難題是,如何才能成功潛入黑磚窯内部。崔松旺先後嘗試了各種身份掩護,例如僞裝成剛剛越獄的囚犯、賣菜的小販,甚至是前來洽談業務的商賈,但無一例外都遭到了驅趕。

顯然,這些黑心工廠老闆們對于安全防範已經高度警惕,不輕易讓外人進入。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就在崔松旺進退兩難之際,一個大膽的想法突然浮現在他的腦海中——他決定親自僞裝成一名智障流浪漢,深入黑磚窯的内部。

于是,他開始了為時一個多月的細緻準備工作。

在酷熱難當的河南夏天,崔松旺連續半個多月沒有洗澡梳洗,身上遍布污垢,指甲縫中更是積滿了厚厚的泥垢。他還摘掉了500度的眼鏡,換上了度數差異懸殊的隐形眼鏡,讓目光顯得漫無焦點。

連日常的洗手習慣,他也刻意忽略了,生生将自己塑造成一名真正的流浪漢形象。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8月14日,崔松旺來到駐馬店火車站,以智障流浪漢的姿态坐在站外的柏油路上,靜候機會的到來。果然,次日一個身穿灰色衣服的男子走近他,伸出雙手向他求助,詢問是否願意提供勞動力。

崔松旺故作天真地大笑着回應,讓對方倍感疑慮。

幾天後的8月16日,崔松旺再次出現在火車站附近的涼皮攤旁,引起了兩名身穿黑白兩色衣服的男子的注意。他們上下打量着這位"智障流浪漢",直到一位顧客留下了涼皮的剩餘部分,崔松旺立即大口享用,這副饑餓的模樣更加強化了他的僞裝形象。

終于在8月17日,那兩名灰衣男子驅車來到火車站,邀請崔松旺前往尋找工作機會。在路上,又有一位新的乘客上了車。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到達目的地後,其中一名灰衣男子一腳将崔松旺狠狠踹進了位于西平縣宋莊的黑磚窯内。就這樣,崔松旺終于成功潛入了黑暗的黑磚窯腹地。

進入黑磚窯後,崔松旺猶如身處地獄一般。與他同住的還有5-6名其他智障人員,這座狹小的房屋不僅是他們的居所,也是進食起居的全部空間。

這裡随處可見持鞭的兇悍監工,他們時刻盯防着每一名智障勞工的一舉一動,隻要稍有異常行為就會遭到無情的毆打。

無論是用皮鞭、鞋子還是手中的磚塊,監工們對待智障勞工的方式無一不是殘暴兇狠。他們将這些無助的智障視為毫無生命的工具,可以任意虐待,根本無法與之進行正常的交流。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面對監工的謾罵和拳打腳踢,崔松旺内心充滿了無助與憤怒,卻隻能無奈地眼睜睜地看着眼前的慘劇在不斷上演。

長達3-4個小時的繁重勞作,讓曾經健康的崔松旺也難以承受。他試圖向監工求得片刻休息,卻遭到了一次次狠厲的耳光打擊。

崔松旺内心絕望萬分,卻隻能強忍着疼痛繼續工作,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遭受殘酷的懲罰。

就在崔松旺覺得自己快要堅持不下去時,他終于抓住了一個逃脫的機會。趁着監工短暫離開,他迅速掏出手機聯系同僚,告知了自己所在的具體位置。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然後,他不顧一切地沖破黑磚窯的大門,開始了驚心動魄的逃亡之路。

在漆黑的夜色中,崔松旺拼命奔逃,卻不幸墜入了三個深不見底的土坑。他掙紮着爬出土坑,又跳入河水中。玉米田暫時為他提供了掩護,但崔松旺的腿部已經嚴重受傷,隻能單膝跪地拼命前進。

身後傳來監工們此起彼伏的怒吼和狗吠聲,崔松旺内心充滿惶恐,不住地催促同僚快點報警。然而,他最終還是決定暫時放棄報警,因為那些寶貴的照片記錄必須得到保護。

這場驚心動魄的逃生之路足足持續了3個小時,直到同僚們終于将him找到。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此時的崔松旺已經筋疲力盡,淚水不住地從臉頰滑落。雖然終于擺脫了那個猶如地獄般的地方,但他心中依舊充滿憤怒和痛苦,畢竟他親身經曆了那些智障勞工所遭受的無法想象的折磨。

2011年9月4日,崔松旺拍攝的調查紀錄片《智障奴工》如期播出,在全國範圍内引起了轟動。片中詳實的證據材料,令人發指地揭示了黑磚窯犯罪集團的猖獗行徑。

在崔松旺提供的關鍵線索下,警方迅速采取行動,一舉逮捕了8名從事人口買賣及磚窯控制者等違法分子。這些惡貫滿盈的人,貪圖眼前的利益,不顧人性地買賣、虐待智障人士,最終還是難逃法律的制裁。

就在這次震驚社會的調查報道中,崔松旺不僅成功解救出30餘名失去自由和尊嚴的智障奴工,還赢得了"拼命三郎"的崇高稱号。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這名勇敢果決的新聞記者,憑借自己的堅持和奉獻,捍衛了正義,彰顯了媒體工作者的社會責任。

此後不久,崔松旺還獲得了由正義網頒發的"中國正義人物"獎項。但面對衆多的榮譽,他從未是以自負,始終銘記在大學時期學到的新聞報道原則:"務必秉持實事求是的态度"。

回想起那段艱難的經曆,崔松旺内心依舊難以平靜。"人性泯滅,人販子的行為簡直令人發指!我必須全力以赴,拯救這些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可憐人們!"這是他當初接到報案時,内心湧起的強烈正義感和責任心。

在大學學習新聞知識的時候,崔松旺就深深領悟到"新聞報道務必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這一根本原則。這一信念一直指引着他的前行,讓他在痛苦和危險面前從未退縮。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即便是在黑磚窯内部,遭受無情毆打的折磨,他也咬牙堅持下去,誓要将這個黑暗的秘密徹底曝光。

有時回想起當時在黑磚窯内的遭遇,崔松旺仍會感到心有餘悸。被人販子當成牲口一樣粗暴對待,遭受監工的無情鞭打,這些畫面至今依然曆曆在目。

但即便身處險境,他也從未放棄過對那些無助智障的同情和救援,即使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終于在逃脫黑磚窯後,崔松旺終于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他提供的詳實證據,讓警方得以一舉打擊了這個猖獗的犯罪集團,成功解救出30餘名遭受折磨的智障人士。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雖然過程艱辛危險,但他内心的喜悅和自豪,卻是任何榮譽獎項都無法比拟的。

時至今日,崔松旺已經成為"拼命三郎"和"中國正義人物"的榮譽獲得者。但對于他來說,這些褒獎并非最重要,更寶貴的是自己始終如一地堅守新聞報道的實事求是原則,用真摯的态度和勇敢的行動,維護着弱勢群體的權益,捍衛着社會公平正義。

讀完這篇報道,我不禁為之動容。崔松旺的經曆,無疑令人深思黑磚窯這一嚴重的社會病痛。

而崔松旺這位新聞記者,正是憑借着堅韌的品格和高尚的職業操守,冒着生命危險奮勇而戰,用鏡頭記錄下這一切,為受害者伸張正義。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他所展現出來的社會責任感,令人為之動容。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這個日益物質化的社會中,許多人早已喪失了對弱者的同情心。但崔松旺卻始終保持着對弱勢群體的關愛,用自己的行動诠釋了新聞工作的神聖使命。

他不畏艱險,用自己的雙腳踏入黑暗的黑磚窯,用雙眼見證了那裡的慘狀,用手中的鏡頭記錄下了一幕幕觸目驚心的畫面。

在逃脫黑磚窯的過程中,崔松旺幾經波折,差點喪生,但他始終堅守着自己的信念,甯可放棄報警,也要確定那些珍貴的證據資料得到保全。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這種舍身取義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最終,憑借崔松旺提供的關鍵線索,警方成功打擊了這個犯罪集團,解救了30餘名智障奴工。而崔松旺本人,也因為這次勇敢的調查行動,獲得了"拼命三郎"和"中國正義人物"等榮譽,成為社會各界的楷模。

但對崔松旺來說,這些榮譽并非最重要,他始終銘記在大學時期學到的那句話:"新聞報道,務必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這正是支撐他前行的動力,也是他始終堅守的職業操守。

黑磚窯有多恐怖?記者裝殘障被賣進黑磚窯,拍下了刻骨銘心的畫面

在這個日益功利化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像崔松旺這樣的新聞工作者,用真誠的态度和勇敢的行動,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為弱勢群體發聲,這才是媒體的神聖使命所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