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作者:何延根

來源:臨夏文藝 2024-04-12 15:48 甘肅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書法奇才彭大金王維勝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文字是符号,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文字是文化得以傳承和儲存的有效方式和工具。不管是古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文字、美洲的瑪雅文還是英文,其功能和中國的漢字沒有一絲差别。但是在世界衆多的文字演化過程中,漢字不僅保持着文字的功能而且發展成為藝術,那就是書法。

既然是藝術,就要遵循藝術的規律。著名畫家黃永玉說:“藝術有一個鐵打的基礎,都要憑人的智慧和手藝做出來。”這句話有兩個關鍵詞,一智慧,二手藝。換句聽得懂的話,書法要寫得好,不僅靠天賦而且要勤學苦練。世上所有的手藝,不吃苦,不勤練,終歸創作不出美的作品。比如說現在的書法家,雖然臨摹了許多古人碑帖,甚至癡迷到能感受出古人氣息的程度,但是不管吹噓得多麼厲害,拍賣價有多高,終究超越不了古人的書法。這并不是天賦不夠,而是環境使然。今天的人寫書法,大多怡情悅性而已。而古人寫字,不僅是全神貫注而且用性命來書寫。我們知道,古代的翰林院是皇帝的秘書機構,上至翰林學士下至庶吉士。他們工作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起草诏書、管理史冊、文翰、考議制度、詳正文書、編修實錄、玉牒、史志、六曹章奏,一句話,他們的工作就是天天寫字。皇帝的诏書,通俗點說就是檔案,下發到地方,放在現在,不過是費點紙張影印的事,可是古代必須一筆一劃地寫出來。下發上百個地方,得寫上百份,下發上千個地方,就得寫上千份,可見工作量之大,還不得有錯字,若诏書寫錯一個字,便要掉腦袋。怪不得古人的書法,絕少錯别字,而現今所謂書法家,甚至于名氣很大的書法家,錯字連篇,被人指出來,狡辯或唬人說是書法體。在我看來,盡量不要寫錯别字,這是寫好書法的最起碼的要求。再一個要求,确實要下功夫,而不是所謂的技巧和設計。實際上大家看得清楚,現在的書法其實已是一門生意。購買者往往将頭銜放在首位,這讓書協中那些善于鈎心鬥角的人物增添了光環,提高了身價,而真正的好作品難有出頭之日。可以這麼說,現代書法寫得好的人,并不在書協,而在下功夫的那群人中。真正搞收藏的人,懂得收藏的人,眼睛總是盯着有功夫的字。這就是藝術領域不見“人書俱老”怪現象的原因。因為那些在書協身居高位的人,一旦離開崗位,其字畫作品價格一落千丈,不值得收藏。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創作中的彭大金)

在我認識的書法家中,彭大金是唯一一個沒有加入任何一級書協的人,也是唯一個對書法本身近乎瘋狂的癡迷者。

我已經記不清多少次目睹他書寫時的風采。每當酒飲微醺,便是他書寫的最好狀态,便能看到他眼裡隐約地泛起憧憬,此時的他站在書案前,垂首懸肘,青黝的臉上那一抹像魯迅一樣濃密的胡子因為高度專注而神采飛揚。那支筆在他手中,一副枕戈待發的模樣。他書寫時眼睛從不看人,胸中似乎湧泛起着複雜的情緒和無法抑制的激情。他的身體微微縮回複又往前移動。指尖觸碰到宣紙時,身子泛起奇異的戰栗。筆在手中,指頭自然變成雙鈎,掌虛腕平。毛筆看起來平靜,卻感受到了欲動之勢,似乎能量在筆杆内部流動。

我也記不清在好友張維吉相約下跟他喝了多少場酒,許多時候飲酒興起,維吉唱歌,大金潑墨,或者揮毫之後吟詩作賦,此時的彭大金就變了個人,變成了王勃,變成了李白,變成了王羲之。《滕王閣序》《将進酒》《蘭亭集序》倒背如流。“縱飲一夜吟長句,不覺天明月色和”,喝起酒來,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夜就深了。但我發現,第二天淩晨,大金會準時在微信朋友圈曬出他寫的作品,換句話說,他每天習書的時間雷打不動。他的書架上,除了百來本碑帖,幾十本書法辭典、書法理論和書法史著作,古人詩詞集外,占據空間更多的是宣紙、墨、筆筒,還有書法家曆年搜集的來自不同朝代的硯台。

大金擅行草,他的案頭,總是躺着一軸已經開封的長卷,随展随寫随裁。他的筆頭濡墨那一刻,也是他最開心的時候,筆頭觸到白如蠶繭的紙上,逆入,下切,回鋒,翻轉,下壓,上提,平移。此時掌控毛筆或被毛筆所呈現的是融入了呼吸的節奏和變化莫測的形與勢,這種勢一經形成,萬物皆為筆。勢運所至,揮毫就達到了極緻,字就活了。筆下出現了鷹隼沖天,獅虎相搏。那一幅幅作品,看不去就像高峰上的危石欲墜未墜,又像古木間的蒼藤迂曲盤結,又似蝴蝶穿花低回婉轉。他内心的焦慮、疑惑、思念、憤怒、哀怨和悲涼的情感就流入筆底,凝結為不斷顯形的墨迹,化成了江河湖泊。

米芾的《蜀素帖》、顔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轼的《黃州寒食詩帖》、王铎的《贈張抱一行書詩卷》,這些大師們的頂級作品,都是大金研習的教材更是他癡狂的源來。無論是數九寒天還是炎炎烈日,他習慣躲在自己的閣樓裡,躲在書房裡臨摹,一字一字地細摳,一線一點地着摸研。我常跟他開玩笑,描述他寫字的情景,穿一件大褲衩或者什麼都不穿,赤條條地面對古人的碑帖,與大師對話。當然夜晚是他的,淩晨五點前的時間是他的,像張旭一樣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濃厚的胡子蘸墨,在月光下中揮毫潑墨,将自己的情感傾瀉于紙上,那都是他獨自一人時的創作狀态。這樣的創作往往更加真實、動人,也更能打動人心。他最癡迷的還是王羲之,臨摹最多的要數《蘭亭集序》。在大金的眼裡,王羲之是書仙,筆底有仙氣。對書法有悟性的人大都能悟到,王羲之難學,一旦走偏,很難走出困境,别說滞步不前,甚至會毀了書法前程。顔真卿是書聖,像詩歌中的杜甫。顔真卿門戶開闊,連小孩也可以學,不容易走偏。顔真卿的師父張旭是書癫,他指點過的懷素是書狂,唐朝憑這三個人,就能平視魏晉,壓倒後世。張旭的草書藝術不僅在當時備受贊譽,而且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作品傳承千年,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能夠從他的作品中感受到那份激昂、奔放的情感和無與倫比的創造力。

和彭大金交往久了,他的作品看得多了,了解深了,便覺得他的作品有了張旭的味道,這是彭大金的魅力所在。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彭大金書法欣賞: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 《梅花》)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曲徑通幽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山水情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轼 《定風波》)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千秋筆墨驚天地萬裡雲山入畫圖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将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 《将進酒》 )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王勃 《滕王閣序》)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鹭影兼秋靜,蟬聲帶晚涼。陂長留積水,川闊盡斜陽。(元好問 《山居雜詩》)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毛澤東 《沁園春·長沙》)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同類相依,同義相親,同難相濟,同道相成,同藝相規,同巧相勝。此乃數之所得,不可與理違。釋己以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素書》部分)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王羲之 《蘭亭集序》 部分)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齊彭殇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叙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是以興懷,其緻一也。後之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 《蘭亭集序》 部分)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作者簡介:

王維勝,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茅盾獎入圍作家。出版長篇小說《黃蠟燭》《雙城》《打馬走過草地》《花兒》;傳記《胡廷珍傳奇》《馬殿選傳奇》;大型旅遊散文集《尋古探幽覽勝》;網絡小說《王維勝揭秘馬仲英》。曾獲《小說選刊》筆會獎、黃河文學獎、敦煌文藝獎等多種獎項。長篇小說《花兒》入圍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第六屆黃河文學獎,第八屆敦煌文藝獎。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作者(右)與彭大金(中)、張維吉(左)合影

【河州書畫】書法奇才彭大金

申 明 本公衆号為公益傳播文藝動态、展示文藝風采、交流文藝精品、繁榮文藝事業。 插圖來源于作者投稿或下載下傳于網絡,如有關于作品内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後的30日内聯系我們。

歡迎朋友們關注我們公衆号編 輯:王維勝 王 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