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勤奮重要100倍的,是系統思考能力。

作者:鳥哥筆記

來源:陳辭令

今天我想和你聊聊系統思考。

我會分兩大塊為你說明:

第一,什麼是系統思考。

第二,如何系統思考。

我們開始。

01、什麼是系統思考

要了解一個複雜概念,你可以先了解它的反面。

系統思考的方面是什麼呢?

是線性思考。

那麼,什麼是線性思考呢?

我舉幾個例子:

  1. 數學計算:
  • 問題:如果我有5個蘋果,你給了我3個蘋果,我現在有多少個蘋果?
  • 線性思考:5 + 3 = 8。這是一個簡單的加法問題,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和可預測的結果。

生産線效率提升:

  • 問題:如何提高工廠裝配線的産出?
  • 線性思考:通過增加勞工數量、減少單個任務的處理時間或引入更多的自動化裝置,可以直接提高生産線的産出。

預算規劃:

  • 問題:如何平衡公司年度預算?
  • 線性思考:通過減少非必要開支、提高價格或增加銷售量來增加收入,以達到預算平衡。

你可能發現了,這樣的思考方式你很熟悉,因為我們接受到的教育以及我們在工作中采取的思考方式,大部分都是線性思考。

線性思考是基于因果關系和直接的邏輯推理。這種思維方式傾向于将複雜的問題簡化為一系列有序、連續的步驟,每個步驟都有明确的輸入和輸出,且假設這些步驟之間是直接相連的。

但如果是下面這些問題呢?

如何恢複受污染的河流生态系統?

如何預測股市的未來走勢?

如何設計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你很難再用上面的線性思考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了。

這就需要用到系統思考了。

比勤奮重要100倍的,是系統思考能力。

系統思考是一種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它強調整體性、互相關聯性和動态性,認為系統中的各個部分都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

系統思考超越了傳統的線性思考模式,不僅僅關注單個元素或者簡單的因果關系,而是試圖了解整個系統的結構和行為模式,以及這些模式是如何随時間演變的。

太複雜了,對不對?

還是拿上面的幾個問題舉例子:

  1. 生态系統管理:
  • 問題:如何恢複受污染的河流生态系統?
  • 系統思考: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如水質、生物多樣性、污染源和氣候條件等,這些因素互相作用,不能簡單地通過單一的解決方案來處理。

經濟市場變化:

  • 問題:如何預測股市的未來走勢?
  • 系統思考:股市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宏觀經濟狀況、政策變化、市場情緒等,這些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是非線性的,需要綜合分析和動态預測。

城市規劃:

  • 問題:如何設計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 系統思考: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設計需要考慮交通、住房、綠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等多個方面,這些方面互相依賴,需要綜合規劃和協調。

我相信,這幾個例子,你應該對系統思考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了。

那我們繼續往下走?

02、如何系統思考

四個步驟:找問題→找原因→找結果→找回路。

A、找問題

定義問題,比解決問題重要100倍。

問題定義偏了,後面的精力就全浪費了。

需要通過系統思考去解決的問題,往往是長期記憶體在、周期性出現,也不是通過某一招、某一式就能立竿見影解決掉的。

B、找原因

“找原因”是系統思考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它要求我們在面對一個問題時,不僅要識别問題的表象,還要深入挖掘問題背後的各種潛在原因。

這個過程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子步驟來進行:

比勤奮重要100倍的,是系統思考能力。
  1. 列出原因:
  • 首先,盡可能全面地列舉出所有可能導緻觀察到的問題的原因。這些原因可能包括直接的、間接的、明顯的和隐藏的各種因素。

深入挖掘:

  • 使用一些工具和方法來幫助深入挖掘問題的根本原因。例如,5Why提問法通過連續問五個“為什麼”來追溯問題的根源;冰山模型則通過分析現象、趨勢、結構和心智模式來了解問題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分層聚類:

  • 将列舉出的各種原因進行分類,将相似的原因歸為一類,形成不同層次的原因結構。這樣做有助于我們更清晰地了解問題的複雜性,并為後續的分析和解決方案制定打下基礎。

結構化呈現:

  • 将分類後的原因結構化地呈現出來,通常可以使用圖表、流程圖或者思維導圖等形式。這有助于可視化問題的多個方面和它們之間的關系。

C、找結果

“找結果”是系統思考過程中的另一個關鍵步驟,它關注的是問題可能産生的各種潛在後果和影響。

這個步驟要求我們不僅要考慮問題的直接影響,還要預測可能的間接影響和長期後果。以下是“找結果”步驟的具體内容:

  1. 預測可能的結果:
  • 分析問題可能導緻的各種結果,這些結果可能對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或業務領域産生影響。例如,任務進度不理想可能直接影響團隊的業績,同時也可能對團隊士氣、客戶滿意度、市場競争力等産生間接影響。

考慮不同主體:

  • 在分析結果時,需要從不同主體的角度進行考慮。這意味着要了解問題對團隊成員、管理層、客戶、供應商等不同群體的影響。

同理心:

  • “找結果”步驟強調同理心的重要性,即基于對人性和社會行為的了解來預測可能的結果。這要求我們設身處地地考慮問題對他人的影響,以及他們可能的反應和感受。

D、找回路

找回路涉及到識别和分析問題背後的回報循環,特别是那些導緻問題持續存在或惡化的增強回路。

比勤奮重要100倍的,是系統思考能力。

通過識别這些回路,我們可以找到打破惡性循環的方法。“找回路”步驟的具體内容如下:

  1. 識别增強回路:
  • 增強回路是指系統中的一種自我強化機制,它可以導緻系統的某種行為或狀态不斷增強。例如,業績壓力導緻放寬選人标準,進而導緻任務進度落後,反過來又增加了業績壓力,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分析回路的影響:

  • 分析每個增強回路如何影響系統的行為和狀态,以及它們是如何互相作用的。這有助于我們了解問題的持續性和複雜性。

尋找解決問題的杠杆點:

  • 在識别了增強回路之後,尋找可以幹預這些回路的杠杆點。杠杆點是指系統中的某個關鍵要素,對其進行小的改變可以産生系統性的大影響。

制定幹預措施:

  • 基于對增強回路的了解,制定具體的幹預措施來打破惡性循環。這可能包括改變政策、調整流程、提供教育訓練、改善溝通等。

實施和監測:

  • 實施幹預措施,并持續監測其效果,確定所采取的行動能夠有效地改變系統的動态,進而解決問題。

03、寫在最後

比勤奮更重要的,是系統思考能力,因為勤奮有可能讓你陷入低水準的重複,而深度能幫助你深入了解問題的本質,進而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