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沖高的定期存款:23家銀行一年多了16.8萬億

沖高的定期存款:23家銀行一年多了16.8萬億

摘 要

為了應對負債端的壓力,多地的中小銀行繼續宣布下調存款利率,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多類存款産品

文|陳洪傑

編輯|胡蓉萍 袁滿

近期,某股份制銀行不再新發三年期、五年期大額存單,其他一些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長期限大額存單也出現了額度緊張。“我在一家銀行存款專區發現僅有兩年期及以下的大額存單産品,打電話一問,原來三年期、五年期被暫停發行了。現在其他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期限較長的大額存單也不好買。”有儲戶稱。

長期限大額存單的告急反映出了銀行流動性相對充裕、定存高增的現狀。截至4月12日,Wind(萬得)顯示,在近期已經公布的2023年23家上市銀行相關資料中,定期存款餘額共計為99.36萬億元,較2022年的82.5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6.8萬億元,增幅為20.33%。

進一步來看,這23家上市銀行在2023年的個人定期存款餘額增速尤為迅速,為57.75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2.28%;公司定期存款餘額為41.61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7.72%。

而活期存款增長較為乏力。上述23家上市銀行的活期存款餘額總計在2023年僅比2022年增長了400億元左右。其中,個人活期存款餘額增長了1866億元,公司活期存款餘額減少了1471億元。

“居民存款表現出了高增長且定期化趨勢明顯的特征,說明了居民消費和投資需求疲軟。企業在面對一些不确定性,也傾向于定期存款。”多位銀行業人士稱,同樣受客戶風險偏好下降,企業資金活化不足影響,活期占比有所下降。

2024年,多家銀行在負債端的政策依然是保持成本适當,努力實作負債量價協調發展。“重點推動低成本結算性活期存款增長,有效借助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下調機遇,引導負債成本快速下降。”一家股份制銀行高管稱。

1.大行為存款增長主力軍

存款是銀行最主要的負債和資金來源,也是開展各項業務的基礎,是立行之本。“在過去,即便支付的利息較高些,我們也渴望長期限的存款。但近年居民和企業存款意願較強,但資産端投放相對乏力且利率下行較大,我們正壓降高成本的長期存款。”有銀行高管表示。

Wind顯示,在2023年已經公布的23家上市銀行相關資料中,定期存款餘額共計有99.36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0.33%。而在活期存款餘額中,上市23家銀行在2023年共計僅比2022年增長了約400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資料也顯示,2023年存款餘額284.26萬億元,同比增長10%。全年存款增加25.74萬億元,同比少增510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6.6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4.22萬億元,财政性存款增加792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64萬億元。

沖高的定期存款:23家銀行一年多了16.8萬億

(來源:Wind)

具體到已經披露資料的上市銀行,六大行是定期存款增長的主力軍。2023年,六大行個人定期存款餘額為48.73萬億元,公司定期存款餘額28.46億元,共較上年總額增長了14多萬億元。

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的定期存款餘額增速均超過了20%。“從期限結構上看,定期存款增加4.18萬億元,增長27.6%;活期存款減少0.62萬億元,下降4.4%。從币種結構上看,存款31.84萬億元,增加3.68萬億元,增長13.1%;外币存款折合人民币1.68萬億元,減少341.38億元,下降2.0%。”工商銀行2023年報顯示。

另外,農業銀行在2023年的個人定期存款餘額為10.45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3.28%;公司定期存款餘額為5.0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37.49%。建設銀行2023年報也顯示,境内活期存款12.02萬億元,較上年減少264.58億元,降幅0.22%,在境記憶體款中的占比下降4.85個百分點至44.99%;境内定期存款14.70萬億元,較上年增加2.58萬億元,增幅21.25%,在境記憶體款中的占比上升4.85個百分點至55.01%。

在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的定期化表現較為突出。資料顯示,2023年該行零售客戶定期存款餘額為1.6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48.58%;公司定期存款餘額為2.02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0.79%。

招商銀行另外一則資料顯示,2023年活期存款日均餘額占客戶存款日均餘額的比例為57.08%,同比下降4.55個百分點。其中,公司客戶活期存款日均餘額占公司客戶存款日均餘額的比例為57.31%,同比下降2.67個百分點;零售客戶活期存款日均餘額占零售客戶存款日均餘額的比例為56.74%,同比下降7.69個百分點。

招商銀行在2023年報中提到,經濟恢複不及預期,企業預期修複較慢,企業資金活化程度低,投融資意願不足,活期存款派生少。同時,資本市場擾動及居民的儲蓄需求特别是中長期定期存款的需求提升,使得定期存款占比上升。

此外,2022年上半年的股市震蕩和年底的債市波動使理财産品經曆了兩輪較大的破淨潮,投資者對淨值波動較大的中高風險産品接受度變得更低,轉向存款。“老百姓的投資偏好趨于更加保守,很多人到銀行辦業務強調隻買存款、不投理财。”一位國有大行人士表示。

2.二季度存款利率有望再下調

存款定期化對銀行的影響有多大?

以工商銀行為例,其2023年報顯示,存款利息支出5896.8億元,比上年增加1096.05億元,增長22.8%,主要是客戶存款平均餘額增長13.8%以及平均付息率上升14個基點所緻。工商銀行在2023年實作淨利潤為3651.16億元,比上年增加30.06億元,增長0.8%。

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其他多家銀行的付息支出同比增長率也超過了雙位數。農業銀行吸收存款利息支出 4755.34億元,較上年增加869.88億元,主要是由于吸收存款規模增加。建設銀行吸收存款利息支出4680.03億元,較上年增加657.53億元,增幅16.35%,主要是吸收存款平均餘額較上年增長13.46%,平均成本率亦較上年上升4個基點。

另外,還有多家銀行在2023年的個人定期存款平均成本率在3%以上,例如交通銀行為3.1%,興業銀行為3.11%,青島銀行為3.15%,重慶銀行為3.53%,鄭州銀行為3.64%等。

沖高的定期存款:23家銀行一年多了16.8萬億

(來源:Wind)

在2023年,商業銀行負債端的下調幅度較小,相對剛性。以資産規模占據較高權重的國有大行為例,農業銀行個人定期存款平均成本率下降了0.19個百分點,公司定期存款還上升了0.21個百分點。工商銀行個人定期存款平均成本率下降了0.22個百分點,公司定期存款上升了0.06個百分點。建設銀行實作了雙降,個人定期存款平均成本率下降了0.23個百分點,公司定期存款下降了0.14個百分點。

相較于資産端收益的下滑幅度,銀行負債端的存款成本較為剛性。中國人民銀行資料顯示,2023年企業貸款權重平均利率為3.88%,同比下降0.29個百分點,持續創有統計以來新低;超過23萬億元的存量房貸利率完成下調,平均降幅0.73個百分點,每年減少房貸借款人利息支出約1700億元。

2024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對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進行了非對稱下調,其中1年期LPR報3.45%,與前值保持一緻。而5年期以上LPR報3.95%,下行25基點,創下曆史最高紀錄。

“2024年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将持續發力,宏觀經濟将進一步回升,預計商業銀行存款增長的外部環境或将邊際改善,(不過)存款定期化趨勢或将持續。”某頭部上市銀行稱。

另外,2024年4月8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出了《關于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 維護存款市場競争秩序的倡議》,要求即日起,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戶承諾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的補息。

為了應對負債端的壓力,多地的中小銀行繼續宣布下調存款利率,降幅多在10個基點到60個基點之間,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多類存款産品。

“今年二季度國有大行有望繼續引領新一輪的存款利率下調,持續壓降長期限存款的占比。”有銀行業人士稱。

對于銀行自身經營而言,需平衡好規模增長與成本管控。“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回歸客戶本源,通過客群擴面夯實存款增長基礎;二是堅持核心存款為主的推動政策,通過結算服務、财富管理、産品創新等方式拓展穩定的低成本存款;三是以分類管理為手段,確定全年存款成本率保持合意水準。”近期,某頭部銀行管理層表示。

“商業銀行要預判宏觀趨勢和存款流向的拐點,并相應做好資産負債安排,綜合運用金融債等其他手段補充長期流動性。搶抓經濟複蘇過程中存款活化的機會,挖潛金融投資、大宗消費、按揭貸款等金融場景,并以金融産品代銷撬動托管、第三方存管等業務等。”另有分析人士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