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香港一日》的第1700期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4月7日-4月12日對華展開六天的正式通路,這是他時隔五年再次訪華。
圖源:王瑞傑社交媒體
今日(4月12日),王瑞傑在結束香港通路後,傳回新加坡。他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台上發文表示,很高興見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同為全球城市和金融中心,新加坡和香港有許多相似之處和共同挑戰。“我們可以在貿易投資、創新研究等共同關心的領域開展更多合作,解決對雙方都有重要意義的問題”。
王瑞傑表示,我對香港在“一國兩制”架構下繼續繁榮發展充滿信心。我期待雙邊交流保持良好勢頭,進一步推動互利合作。
圖源:香港特區政府網站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很高興繼去年七月通路新加坡時會面後,再次與王瑞傑在香港會面。他說香港和新加坡關系密切,新加坡一直是香港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兩地的雙邊貨物貿易額達3947億港元。香港會繼續全力加強與新加坡的多元合作,特别是在綠色和數字經濟,以及其他新興産業領域。
李家超亦感謝新加坡一直支援香港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為區域合作作出更大貢獻,為香港增添發展動能。
李家超指出,中國和新加坡的雙邊關系在去年提升為“全方位高品質的前瞻性夥伴關系”。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将發揮好“超級聯系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助力國家與新加坡推動互利共赢的經濟增長。
一場奪命大火,燒不盡消防黑洞
香港消防處今天(12日)證明,近日發生重大火災的佐敦道華豐大廈,共有11層樓的防煙門有損壞。而且大廈的消防裝置及裝置也沒有有效的年檢證書。
華豐大廈内景,有業主透露,消防通道和樓梯經常會堆滿生活垃圾。圖源:香港01
華豐大廈天泰也被改裝成多個劏房機關。圖源:香港01
同時,消防處表示,截至上月底,消防處及屋宇署共巡查了1.09萬棟舊式綜合用途樓宇。消防處向其中1.04萬幢目标樓宇的業主及占用人,發出了超過29萬張“消防安全訓示”,但其中有近18萬張“訓示”并沒有得到執行。
資料圖
據悉,香港屋宇署早在2008年就曾向華豐大廈發出消防安全訓示,至今仍未遵辦。
屋宇署的統計資料顯示,截止2023年年底,香港沒有遵照執行“消防安全訓示”的樓宇有9578棟,主要分布在油尖旺區、深水埗區及中西區,分别有1843棟、1267棟及1076棟。
資料圖
“消防安全訓示”,指的是指令業主在指定期間内根據《消防安全(商業處所)條例》、《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及《消防安全(工業建築物)條例》所訂的消防安全建造措施,改善其處所或樓宇的消防安全标準。對于已收到“消防安全訓示”但卻沒有執行的樓宇來說,就意味着其在消防方面沒有達到安全标準。
資料圖
屋宇署介紹,如果業主沒有遵辦訓示并且也沒有合理的解釋,署方将酌情按《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采取執法措施,包括發出警告信以及檢控失責業主。另外,特區政府正建議修訂《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賦權相關部門可代未能遵辦《條例》要求的舊式目标樓宇業主,先行進行消防安全改造工程,并在竣工後收回相關的費用。
資料圖
油尖旺區議員葉傲冬表示,不少業主進行提升消防安全工程時,會遭遇“招标難、招标貴”的問題。是以,他建議政府在特定範圍内,協助業主統一招标,由承建商對兩到三幢大廈進行統一施工,進而降低業主的部分開支。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建議,特區政府應該先向沒遵從“消防安全訓示”的業主了解原因,再對症下藥。如果發現故意拖延不辦的,則應作出刑事調查。
“三連 兩通 一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行動綱領》出台
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今天(12日)釋出了《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行動綱領》(下稱《行動綱領》),闡述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工作的基本方針、發展路徑和具體政策措施。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資深大律師(右)和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左)手持新釋出的《行動綱領》。圖源:香港政府
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介紹,《行動綱領》有兩方面重點:确立“三連、兩通、一灣區”的基本方針;與業界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加強協作,有效落實行動綱領訂定的各項政策措施。
林定國介紹,《行動綱領》有兩方面重點。圖源:點新聞
就“三連”的具體措施,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表示,在機制對接方面,律政司會積極推動與最高人民法院共同設立大灣區高層常态化對接平台,還将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法律及争議解決服務的資訊平台;在規則銜接方面,會繼續積極争取擴大“港資港法”及“港資港仲裁”措施的适用範圍,推動制定大灣區非訴訟争議解決規則的最佳做法,籌劃在香港舉行大灣區調解員教育訓練課程,設立大灣區線上争議解決平台,并繼續積極支援香港調解機構以特邀調解組織方式參與大灣區内地法院的商事調解案件;在人才連接配接方面,将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教育訓練學院、積極推進成立大灣區律師的特定平台組織等。
林定國表示,律政司首次釋出《行動綱領》,展示出對大灣區建設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務實的态度。未來将以行動為手段,以結果為目标,以實事求是的精神落實《行動綱領》,以切實的成果助力建設“法治灣區”。
“雪龍2”号結束訪港行程 返航上海
大陸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号,結束5天的訪港行程,今天(12日)啟程傳回上海基地補給,為下一次極地科研考察做準備。
圖源:香港無線新聞
在尖沙咀海運碼頭舉行的送别儀式上,“雪龍2”号訪港籌委會主席馬逢國、香港環境及生态局副局長黃淑娴等送行。“雪龍2”号代表人員在甲闆上向衆人揮手告别。下午兩點左右,“雪龍2”号起航離開碼頭,特區政府和民間組織組成的船隊護送離開。
“雪龍2”号在港期間,有近7200名市民登船參觀,連同講座、文藝晚會、展覽等活動,估計約有10萬人參與。
馬逢國說,“雪龍2”号訪港活動圓滿結束。他感謝國家的支援,由行政長官李家超牽頭,學界、商界和民間配合,讓“認識極地、保護極地、利用極地”的資訊深入社會各階層。他希望以此為契機,鼓勵更多市民關心氣候變化、激發更多年青人參與極地科考。
香港派出多艘船隻護送“雪龍2”号離開。圖源:星島日報
活動籌委會介紹,“雪龍2”号5天的訪港活動,吸引了近7200名市民上船參觀,近5000人與科學家交流。馬逢國透露,特區政府已積極與有關部門展開讨論,希望在未來的科研考察尤其極地方面,可以争取名額給到香港年青學者和學生參與。
作者丨郭永佶,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