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作者:意檀香研究

視訊加載中...

今年兩會,有一些代表、委員帶着自己家鄉的非傳統特産來到北京,其中就包括年初靠抹茶火爆出圈的貴州銅仁。像抹茶、西洋參這樣的農産品,一般人的印象中都是大多來自進口。但其實,它們早就在中國生根發芽,并且無論是産量還是品質,都位居世界前列。記者采訪中還發現,它們的國内最大産區都是在縣、區這樣的小地方,帶動了當地産業發展,在鄉村振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麼小地方是如何做出了媲美國際的大産業呢?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抹茶是一種粉末狀的茶品,它的原料與其他茶一樣來自茶樹上的茶青。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抹茶雖然起源在大陸的隋唐,但抹茶文化後來卻在日本得以發揚。很長一段時間,都有着“世界抹茶在日本”的說法。

今年年初,随着“全國特産大摸底”在網際網路上掀起讨論熱潮,貴州抹茶意外強勢出圈,銅仁更是有了“世界抹茶超級工廠”的稱号。光是開年的頭一個季度,江口縣這家工廠的訂單就創了曆史新高。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現在江口縣的抹茶産銷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産銷總量全國第一,全球第二。這裡是如何讓抹茶重新成為中國的新特産,并把它發展成了面向全球銷售的大産業呢?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江口縣的這家茶企原本專做精品的紅茶和綠茶。10多年前,有客戶專門來找抹茶,這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前,貴州的茶葉雖然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分量,但在品牌的打造上,并沒有占到先機。而抹茶的市場需求缺口大、相較于紅茶和綠茶,成本更低、應用場景也廣,在國内外也更容易打出品牌。但企業調研發現,抹茶的制作工序與綠茶不同,對原料品質的要求也更高。在前期種植時,對茶園修整和覆寫等管護技術要求更加精準。要想做出好的抹茶,先得種出符合要求的茶葉。由于初期缺乏種植管護經驗,江口縣早期做出的抹茶不僅量少,而且品質也不高。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利用當地優質茶葉資源發展新的特色産業,這也是當地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廣的工作。了解到企業的困難,江口縣農業農村局專門成立了農業技術專家團隊,到各個茶園種植基地,從選種到種植、管護,全鍊條教授技術。

為了讓長出的茶青有個好品質,在前一年的隆冬時節,縣裡的進階農藝師就要指導茶農做好冬季茶田管護,鋤草、修枝、施肥……每個環節都不能松懈。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經過兩年的摸索,當地終于解決了抹茶前期種植管護的難題。高品質的茶青原料讓抹茶産業的發展有了好的基礎。但要想在市場上有競争力,抹茶的加工工藝才是關鍵。怎麼加工出高品質的抹茶?企業在這方面的技術也是短闆。

2016年,當地茶企開始組建專業的研發團隊到國外學習,一邊将學成的技術進行應用,一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發突破,最終研制出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抹茶生産線。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經過多年的調試研發,這條生産線已經獲得了13項技術專利,由茶青做成的碾茶在送入工廠中的房間前,要先經過500多項農藥殘留名額的全自動、智能化檢測,檢測合格的碾茶才能進入精深加工線進行加工。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現在,除了生産抹茶,銅仁市也開始探索抹茶産品的高品質全産業鍊打造,由政府搭建合作橋梁,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保障抹茶産量,輻射帶動全省22個縣區的61家涉茶企業以及10萬名茶農抱團發展。目前上市的已經有抹茶拿鐵、抹茶餅幹等20多種産品。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西洋參,正如它的名字,原産于西洋。你可知道,這名副其實的舶來品在大陸國内最大的産區是山東文登,每年的産量已經接近它的原産地加拿大。2023年這裡的西洋參總産量達到2200噸,占國内總産量近60%。占全世界總産量的30%。

說起西洋參在文登的發展,已經有40多年的曆史。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1716年,西洋參在美洲被發現,此後的很多年,一直作為名貴藥材被歐美壟斷。20世紀70年代,大陸決定引種。

文登因地處海邊,無霜期長、加上晝夜溫差大,是适合西洋參引種的地區。1981年,文登的口子李村從山東省藥材公司拿到了12粒西洋參種子,在此之前,村裡的人隻聽過西洋參的名字,沒見過,更不了解該如何種植。唯一得到的資訊就是西洋參得在林下種植。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山東威海市文登區口子李村黨支部書記 王文水:我們24小時在這裡看守着,觀察記錄它的溫度,1981年4月20日播下了12粒種子,在1981年5月20日長出8棵苗。當時西洋參的價格特别昂貴,從外面買過來的西洋參幹品是幾千元一公斤,我們覺得這是發家緻富的好項目。

雖然試種成功,但想靠有限的林下資源帶着村民緻富顯然行不通。1983年,口子李村的老黨員王繼振帶領退役軍人王文水開始嘗試研究在山下大田種植西洋參,但這樣的嘗試連西洋參的國外原産地也沒有成功過。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山東威海市文登區口子李村黨支部書記 王文水:我們分了三個方面找原因,第一是溫度,西洋參怕光,需要30%的花光;第二是藥,是不是打藥出了藥害;第三是土壤,為什麼山上種的可以,山下就不行。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經過六年的反複摸索和試驗,1989年,王文水最終掌握了西洋參從育種到移植再到病蟲害防治的整套技術。20世紀90年代,西洋參開始在文登進行規模化的種植。到了2015年,已經成為文登的主導産業。新時代,大陸對農産品提出了更高品質的發展要求。這一年新版藥典對農殘重金屬名額做出更為嚴格的規定,這讓文登的西洋參産業發展面臨新的難題。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山東威海市文登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發展中心主任 谷召俊:因為西洋參屬于多年生長草本植物,是以必須從養地、管護、清洗環節控制。單獨靠政府引導,農民不在乎,因為隻在乎産量,在乎最後能賣多少錢。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文登區政府在2016年設立了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引導農民規範種植,對于收獲後檢測合格的西洋參,以高于市場的補貼價格進行收購。經過幾年的引導,文登生産的西洋參符合藥典要求的比例已經遠遠高于從前。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山東威海市文登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發展中心主任 谷召俊:2015年之前,農殘、重金屬,按照2015年版藥典的标準,能有60%符合标準,通過政策杠杆的引導,現在保守地說99%符合藥典标準。

如果說農殘、重金屬的含量決定西洋參的基礎品質,那麼加工過程中的烘幹技術則是決定西洋參最終品質的關鍵因素。而這項技術,在文登多年的摸索中,已經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此外,文登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種出的西洋參有效成分皂苷含量也高于它的國外原産地。2016年,文登的西洋參品質已經實作國際領先。不過,當時當地隻是對參進行初加工就推入市場的做法,既沒有讓西洋參打響名聲,也沒獲得明顯的經濟效益。西洋參的發展鍊條上還有很多空白,這對當地來說,既是卡點,也是機會。如何補齊西洋參産業鍊缺鍊斷鍊的地方?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這家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文登區政府和企業三方共同發起成立的西洋參研究院,專門負責攻克限制西洋參産業鍊發展的關鍵技術性問題。

2021年11月,國家相關部門将山東省定為西洋參食藥同源試點省份,這意味着文登可以先行研發生産銷售西洋參食品類産品。這讓文登西洋參的全産業鍊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試點期間,研究院與企業合作生産研發了40多款産品,提前在市場投放試水,效果不錯。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2023年11月,國家正式将西洋參納入食藥同源的目錄,這段時間,各家企業都忙着對産品進行更新改造,研發新品、擴大産業鍊,希望能抓住機遇迎來企業新發展。

山東威海市文登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發展中心主任 谷召俊:2023年我們申報了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準備利用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這部分資金作為引導資金,引導文登30多家西洋參加工企業提檔更新,由粗加工走向精加工。

焦點訪談丨“隐藏款”土特産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産業?

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就要着眼促進農民增收,壯大鄉村富民産業。抹茶和西洋參在當地發展的曆程也告訴我們,發展特色産業不光要找準路子,還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小地方才能做出大産業,不斷拓展農業産業鍊,造福一方群眾,助推農業高品質發展。

編輯丨趙園 柳棟

攝像丨朱邦錄

策劃丨餘仁山 牛彥敏

剪輯丨張文慶

責任編輯:賈宏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