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作者:關注退休生活

一個普通的日子,北京師範大學第七教學樓教室裡坐着一群學生。

像往常一樣,安安靜靜地學習。

突然,一個戴眼鏡的中年人走到他們的身邊,給每個人遞上了一張傳單。

沒有說話,隻是無聲地笑了笑。

學生們還以為對方是來推銷商品的,都沒放在心上。

直到他們低頭看見傳單上的字。

“同學,你好!

網絡課,免費的,沒有學分,沒有作業,沒有問答,沒有考試。

想來就來,想去就去。”

一張A4紙上,隻有一串網址連結、一張人像和幾段話。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其間卻是一個老師想要給學生傳授知識的迫切心情。

這名發“傳單”的人叫陳志新,是北師大政府管理學院的一名副教授。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陳志新教授今年57歲。

從事教育多年的他,準備了一門課程《社會科學概論》。

為了這門通識課,他花了五六年的時間備課。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由于選修人數不夠,這學期的教學系統排不上他的課。

想上課,就得等到下學期。

仔細一琢磨,陳志新教授不想等了。

沒有學生,那就自己去找學生。

他制作了“簡陋”的傳單,去教室給學生們一個個地發。

跑完了教室跑圖書館。

然後靜靜地等着這些孩子來找自己咨詢互動。

然而當時的他,怎麼也沒想到:

僅僅一天的時間,這張傳單就傳遍了北師大、傳上了網際網路。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有學生在北師大學生樹洞賬号“鴉鴉”問情況:

“鴉鴉,想問問陳志新教授是誰啊?

看到他發的一個‘希望大家去聽聽他的社會科學概論的免費網課’的傳單,是沒有成功開課嗎?

或許大家可以去B站搜一下老師的名字點個贊支援一下!”

緊接着,越來越多的學生知道了消息,紛紛稱贊: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但總有人在名利場上寫詩。”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短短三天,陳志新教授的賬号漲粉100萬。

無數網友湧入陳教授的課堂,發彈幕簽到,在評論區記筆記。

由于是第一次通過這種形式上課,陳教授也有許多不了解的地方。

比如賬号等級不夠,不能上傳大視訊檔案;

比如不太熟悉視訊操作流程,不會調整視訊的顯示次序。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每當這個時候,就會有年輕人在評論區提出建議。

陳教授态度也很誠懇:

“如果同學你有時間友善的話,請舉例告訴我一下怎麼改好,最好能夠發郵箱,我怕我看不到你的回複。”

雖然是老師,卻也願意成為“學生”。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而面對持續飙升的熱度,陳教授始終很冷靜。

他用8個字婉拒了記者的采訪:

“無心無力,實在抱歉。”

他是一個老師。

老師唯一的職責就是上好課、教好學生。

選擇網際網路,隻不過是因為年輕人喜歡。

是以,即便他歲數再大,都會願意嘗試一下。

擁抱年輕人的時代,用一紙傳單打開知識的大門。

也讓一位老師,找到了他的學生。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老實說,陳教授的《社會科學概論》内容,不能算多麼生動有趣,也不是非常“經濟适用”。

相反,它還有點枯燥。

但這門課程,依舊吸引了衆多學生。

不僅僅是陳教授的樸實真誠,還有傳單上的那句話:

“歡迎帶你的朋友、夥伴一起來,歡迎把這個聽課資訊,推薦給你的室友、老鄉、班級同學甚至是外校同學們。”

課程免費,還沒有“門檻”。

無論你在哪裡,是貧是富,是老是少,擁有怎麼樣的學曆。

隻要有一顆向學之心,都可以在這一刻成為“學生”。

學習不讓人“望而生畏”,學生自然源源不斷。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在陳教授的視訊評論區裡。

有人說自己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

因為從同學那裡看見了消息,希望在陳教授的視訊中繼續自己對人文社科的興趣。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也有人說自己是一個高中曆史老師,後悔當初沒有好好珍惜在學校的時間。

畢業後走上講台的他,才明白“書到用時方恨少”。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也有因為疾病退學的年輕人,在這裡重拾自己的大學夢。

他們擁有各種各樣的身份,但都因為一個目的來到這裡。

那就是學習知識。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倘若沒有陳教授,可能連了解這門課程的機會也無從談起。

難怪有一位網友感慨道:

“在走不到北師大的路上,感謝您向我們走來”。

曾經的他們因為種種的原因,沒能很好的完成學業,或者去更好的學習。

如今,陳教授的舉動,讓他們也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補全曾經的遺憾。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論語》中寫道:

“有教無類。”

不需要“唯成績論”選拔最好的學生,才能有資格聽最好的課程;

也不會因為金錢,在求學之路上經曆重重門檻。

教室,砸掉了原本的“牆壁”。

在短視訊平台上,還有着這樣一個群體。

他們的頭像可能是自己的自拍,也有可能是美麗的花草風景。

他們的昵稱可能是誰誰誰的奶奶,誰誰誰的媽媽,也可能隻是一串數字。

他們認識的字很少,用語音輸入法打出來的錯别字也不少。

他們或許曾經也想過學習,但總是因為忙碌的生活,蹉跎到了孫子孫女都開始牙牙學語。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但在網上,他們也成為了學生。

他們時常會在“成人識字”的視訊下,從最基礎的漢語拼音學起。

用自己新學的知識,一個拼音一個拼音地敲打:

“我拼音也不行,要努力學習。”

這些學生,也找到了他們的老師。

從此以後,日子少了許多困惑與懵懂。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紀錄片《打工》中,有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

“上學的時候覺得讀書沒有什麼用,認為現在還不是有大把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不如早點辍學掙點錢。

結果發現還是掙不到錢,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還是想讀書。”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年少時,往往不懂學習的好:

寫作業時,人在椅子上,心早已經放飛,去爬山下水,去追貓逗狗。

對于未來更是大言不慚:

不讀書,照樣能賺大錢,出人頭地。

可人到中年,負重前行時才明白:

沒書讀,是隻能早早嫁人的無奈;

不讀書,是找工作面試時拿不出手的文憑。

曾經有人問過一個問題:

“有沒有後悔當初沒好好讀書?”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一個中年人寫下了自己的故事。

“我很後悔,因為我始終記得那‘400塊錢’。”

年輕的時候,在親戚的介紹下,他有了一份在超市的工作。

他的表現很優異,大半年的時間就從儲備幹部升到見習主管。

工資是1600元,包括200元的夥食補貼。

但他後來發現,自己手底下的一個員工比他整整多了400元補貼。

原因是對方的大學大學學曆。

有了一紙文憑,就能多一筆收入。

他的心裡頓時酸溜溜的。

後來,即便他換了很多工作,情況依舊大同小異:

他總是要用更多的努力,才能跟學曆更高的人“公平競争”。

“如果當初我能認真讀書,趁着大學擴招的契機,考入大學。

拿到一個大學文憑,或許就能在社會上少走一些彎路,格局和人際關系也會大有不同。

可當時誰知道呢!”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其實,這樣的“400塊”,遍布在我們成長的每個角落,或明或暗。

所幸,教育具有長期性和滞後性。

那些上學時沒讀過的書、逃過的課,到最後都會補上,完成教育的閉環。

或許會成為生活的苦,化作擋在面前的城牆,讓人無法向上走。

又或許,成為一顆無論年紀多大,永遠鮮活的向學之心。

在抛開年齡、身份、階層的阻礙後,再次觸碰錯過的知識。

常常聽有人給知識分類,分“有用”和“無用”。

實際上,沒有無用的書。

這些知識會反哺你的過去,也會出現在你的将來。

看到發傳單的985教授,我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我們看過的書,終究會成為腳下的路。

正如胡适所說: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大部分已經一去不複返而被我忘掉了,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

而閱讀對我的改變也是如此。

我看過的書,結交過的人,最後都會沉澱下來,變成我的骨頭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