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作者:今日藝術博覽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三月芳菲,春意盎然。暖風拂過,春潮湧動,遍地花香,心扉敞開,大地飛歌。青年男女穿着節日盛裝,成群結隊前來參加“三月三”歌圩節。生活的歡樂和幸福,繡在美麗的服飾上,寫在人們的臉上。

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節,各種活動豐富多彩,最動人心弦、抓人眼球的是壯族山歌和民族服飾。

純樸的山歌與絢麗的民族服飾,聽覺與視覺,旋律與色彩,傳統之風撲面而來。歌聲是那麼迷人,感染力之強烈讓人們沉浸在一場文化盛宴中如醉如癡。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對唱山歌,跳竹竿舞、扁擔舞、抛繡球、搶花炮、碰彩蛋......盡炫民族風采。

身着鮮豔民族服裝的壯族姑娘婀娜多姿,小夥帥氣迷人,飾品點綴,載歌載舞,美豔風情,充滿色彩和美麗。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我老伴金梅被壯族服飾迷住了,跟我說,我們回來參加“三月三”也穿民族服裝吧。喜歡漂亮衣服的她,出生在桂西南大廠礦務局,雖是壯族,但從來沒有穿過民族服裝。自己擁有一套壯族服裝,一直是她的夢想。記得,20多年前,我們回到南甯,她專門到廣西民族歌舞團找服裝設計師,要了幾幀壯族服裝設計圖,打算找人做一套壯族服裝。可那是舞台上的壯族服裝,與生活中的壯族服裝是有差別的,總不能日常生活穿着舞台裝吧?即使出席活動穿舞台裝,也是不倫不類的。但,那時候到哪裡制作壯族傳統服裝呢?

自民國以後,西風東進,壯族服裝發生了變化。

男的改穿對襟唐裝,窄袖短衣,寬褲子,腳穿土布鞋。可能是受滿族服飾影響後形成的。當然,也與壯族稻作的生産方式有關。因為簡潔、友善,便于生活和勞動。在特定場合,也穿中山裝,剪西式頭。到了20世紀70年代,受當時的“國風”影響,人人穿“國防裝”。80年代起又興起穿“西裝”、夾克、運動服,與漢族男人完全同化。

女的改穿寬闊的唐裝衣褲,腰間正面紮齊腳踝的半邊圍裙。圍裙上頭以兩條印花布帶系結于背後,并以兩端各約兩尺作飄帶。70年代,女青年的服裝已基本漢化。中年婦女的服裝也逐漸趨于漢化,但民族服裝還儲存,每逢節日、走親戚、紅白事,才穿民族服裝。隻有上了年紀,不大出遠門的老年婦女才堅持穿民族服裝。

特别是文革時期,“三月三”歌圩被禁,生活中更是見不到民族服裝了。

90年代,廣西很難找到制作壯族傳統服裝的店鋪,市場上也沒有壯族傳統服裝賣,因而,老伴兒的美麗民族服裝夢,至今沒有圓呵。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自從廣西恢複“三月三”歌圩後,掀起了穿民族服裝的熱潮。南甯市規定,在“三月三”期間,穿民族傳統服裝可以免費乘坐地鐵;青秀山風景區邀請廣大市民遊客穿上中華民族傳統服裝共慶佳節,可免票入園。是以,節慶活動,到處都能見到身着豔麗民族服裝的人。老家騰翔愛美的婦女們,人人置辦一兩套民族服裝,有空就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裝唱歌跳舞,拍個短視訊發到網上,多美呵!親朋好友辦喜事,大家穿上民族服裝唱山歌助興,送上美好的祝福,氣氛熱烈,非常喜慶。我老伴兒回騰翔就有一幫愛唱歌跳舞的“友女”們一起玩。是以,确實需要置辦一兩套民族服裝。

知道我們要購買民族服裝,武鳴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梁局長,推薦了南甯市“納福彩繡”武鳴壯族服飾店。據說,歡樂的“三月三文化旅遊節”上,許多人穿的民族服裝和飾品都是“納福彩繡”制作的。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這家店鋪坐落在南甯市武鳴城區香山大道,臨街一座3層樓的店面,“南甯市納福彩繡文化”的廣告牌赫然醒目。一層大廳天花闆墜下一個巨大的繡球,牆上挂着兩塊牌子:“南甯市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南甯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武鳴壯族服飾》傳承基地”。一至三層500多平米,挂滿了壯族服裝和飾品,琳琅滿目,款式豐富多樣,每一套都别具匠心。幾個模特着一身盛裝,典雅莊重,靈動自然。看着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這些服飾用傳統的壯族土布制作,以黑、藍為底色,古樸、深沉、厚重、神秘,顯得内斂而典雅,展現出壯族人的内心深處。再綴以壯錦刺繡,豐富多彩的顔色在服裝上交融,如彩虹般絢麗,給人一種眩目的視覺沖擊,散發着濃郁的民族風情。

走近仔細看,服飾上的刺繡,圖案精美,色彩豔麗,手工精巧。男裝比較樸素,女裝則多姿多彩,特别是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繡上花紋,人物、鳥獸、花卉,五花八門,色彩斑斓。

壯族自古就是一個相對内斂的民族,對美的追求低調,但精緻華美。雖然大多數服裝不是以黑為底色,就是以藍為底色,但都在衣領、胸兜、袖口、褲腳等處繡上各種花紋圖案,色澤豔麗,五彩缤紛,種類繁多。細節之處透露着對生活的熱情與細緻入微,展現了壯族人對自然的熱愛與敬畏,蘊含着濃郁的民俗文化。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壯族婦女擅長刺繡和織錦。以前,女孩從小就要學習刺繡與織錦,在少女時代就掌握了高超的技巧,并且開始為自己制作嫁衣了。清代黃彥坊在《嶺南女工詠•繡花》中以詩記述:“徐牽彩線十分妍,花樣翻新最可憐。漫道小娃猶稚齒,看伊繡出并蒂蓮。”生活中的刺繡物品非常豐富,如繡衣、繡裙、繡花褲、雲肩、勒子、圍腰、腰帶、繡花鞋,還有繡球、荷包、香包、頭帕、背帶、門簾、床簾、帳檐等,其中繡球和背帶最具特色。刺繡手法以平繡為主,還有鎖繡、貼布繡、打籽繡、堆繡、挑花等多種繡法。圖案多為繁密花枝、蝴蝶鳳凰、花鳥魚蟲等,造型活潑,色彩鮮豔。

壯錦是人們婚嫁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圖案繁密而富于韻律感,色彩鮮麗明亮,質地堅韌耐用。因而,在清代壯錦成了皇家貢品。

壯族服裝絢麗多彩,發展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體系。不同地區和支系,其樣式、風格有所差異。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納福彩繡”店鋪制作的壯族服裝和飾品,主要是桂西南地區清未以前的傳統民族服裝和飾品。因而,列入了南甯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牆上、衣架上,挂滿了搭配好的一套套服裝。飾品,購者可自己選擇搭配。

女裝上身大襟衣,配以發飾,下身裙子。黑布大襟衣,或藍布大襟衣,領窩至右腋下的衣襟、兩袖,均繡大花邊,衣領矮,露頸部。折裙長至腳踝,或配以鑲有花邊的寬褲子。裙子外面,正兩腿心處,各繡一條垂直對稱的大花邊,在臀部處打幾個折,臀部下的裙腳卷起一寸左右,兩邊以幾針縫住,形成後裙腳弓形翹起,從前面看是桶裙,背後看是折裙,上下衣裙貼身,線條分外明朗,十分雅觀。腳上可配圓口繡花鞋。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與380多年前徐霞客到過桂西南後在《遊記》中記載的一樣:“婦人無不跣者。……裙用百軿細裥,間有緊束以便行走,則為大結以負于臀後。”

男裝包括上衣、褲子、頭巾等。上衣是黑布或藍布對襟衣,圓領闊袖,兩襟扣子7—9個,扣子用黑布織成,穿時兩襟的扣子扣起來。上衣黑色,配以黑色褲;上衣藍色,配以藍色褲。褲口寬大,一般為1—1.2尺寸。頭巾,成年人長約 4—5尺的黑巾或藍巾,也有用一塊黑長方形的布合縫,上端打折,頂開圓孔,戴于頭上,比較友善。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讓我眼睛一亮的是,壯族彩繡技藝傳承人陸蘭珍、陸蘭春設計制作的婚服。

如“古駱越新娘”,整套服裝用織染土布制成,繡上金色雙鳳朝陽圖案,完美搭配,寓意美好。上衣三層袖設計,顯得雍容華貴。在古代,一般是家境殷實人家或貴族,才能用上這樣的嫁衣。衣服上的雙鳳朝陽圖案,采用手工刺繡的方式一針一線完成,圖案精美絕倫,雙鳳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刺繡技藝非常精湛。

“琴瑟和鳴”刺繡圖案更豐富,有牡丹、石榴、花瓶、龍鳳。牡丹象征着榮華富貴,石榴代表多子多福,花瓶代表四季平安,龍鳳比喻夫妻琴瑟和鳴。雙頭鳥則是武鳴本土出土的文物,是壯族的圖騰之一。不僅寓意好,還将古駱越文化與現代文化融合在一起,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趣味,給人喜慶以及雍容華貴的感覺,表現壯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鳳栖良木”設計制作和繡工圖案更複雜,更精緻。用手工織染黑色土布制作,上衣為斜襟式,下裝為寬筒褲,衣身繡滿圖案。古代壯族婚服分為三六九等,九層袖子是古老壯族最高規格的結婚禮服。這件婚服設計了九層袖三層下擺,是古代官宦人家女子最豪華最隆重的嫁衣,象征家庭地位顯赫,财帛錦衣層層疊疊。衣服上繡有牡丹、鳳凰、石榴,寓意大富大貴、多子多福。還繡有傳說中八仙的法寶,古代人認為可以辟邪、長命百歲。

這些婚服,雍容華貴,十分精美。制作者的匠心獨運,傳統工藝和精緻的刺繡,使整套婚服極具設計感和美感,有着很高的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

彩繡壯服的原創人陸蘭珍、陸蘭春兩姐妹,2012年靠2台老舊的家用縫紉機,擠在家裡小陽台開始了壯族彩繡服裝小作坊,發展到如今的納福彩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手工制作壯族服飾、繡球、背帶、飾品、挂件、繡包、繡畫等民族工藝品等。她們設計制作的壯族服裝,不僅獲國家級獎,還被南甯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為廣西壯民族文化的重要辨別。

在“納福彩繡”服裝店選購民族服裝,與逛一般商場不同。看着絢麗多彩的民族服裝,款式和色彩充滿了濃厚的藝術氣息,宛若到了藝術殿堂。一套套民族服裝,一件件精美飾品,彩線繡出的各種圖案,如詩如畫,讓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深邃與魅力。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我和老伴兒試穿了幾套衣服,沒想到如此的适配、華麗、優雅、親和,滿滿的民族感、民族風。店員說,如果不合身,可以量身定制。我們己等不及,當即購買了一套黑色彩繡女裝,一套藍色彩繡男裝。

老伴兒穿着壯族服裝,體驗了民族風情的魅力。“三月三”期間,她和騰翔“友女”們穿着絢麗的壯族服裝,在墰常邊農家娛樂園裡唱歌跳舞,拍攝短視訊。色彩斑斓的壯族服飾,在陽光下随着舞步閃耀,豔麗多姿,令人沉醉,驚歎大自然與人形成了絕美的畫卷。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民族服裝回歸生活,宛若一道亮麗的光,彰顯了古老文明的輝煌。

民族服裝不僅是一種穿着,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表達,承載着壯族的曆史記憶和文化基因。在人們已習慣穿着現代服裝的今天,如何讓民族服裝普及群眾,進入日常生活?

吾以為,傳統民族服裝既要傳承,又要創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融合,讓服裝蘊含着深厚的曆史和文化底蘊,保留傳統民族服裝的特色,又符合現代審美,實用美觀,群眾認同,方為正确之道。

多元文化中的的民族服裝,會讓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矣。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耀儒藝苑——“靈水齋”;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長王蒙先生題

【陸耀儒/文】納福彩繡,重塑壯族傳統服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