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作者:玲珑說曆史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前言

在唐朝,李世民可謂是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不論是“斬立決”還是“刀下留人”,都隻不過是他一句話的事情。但縱觀古代皇帝的作态,恐怕出現“刀下留人”的情況少之又少。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作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創造了“貞觀之治”,但不乏他也是一個殺伐果斷之人。不過為了塑造好自己“明君”的形象,李世民還是有所收斂了自己的脾氣。

這不,一個罪人準備是要行刑上路的,因為脖子上的一個“勝”字,李世民也真正做到了“刀下留人”。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一、李世民的為政措施

提及李世民治理的貞觀年間,恐怕始終繞不開的是政治清明、社會安定。李世民本就在上位前在民間有着不錯的口碑,通過玄武門之變上位後,天下動蕩不安,為了盡快恢複自己的口碑,李世民自然得做出較好的為政舉措。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其中谏言沒少聽,更受隋朝亡國原因的影響,李世民肯定是體會頗深。如此,李世民更多的會“以史為鑒”。

隋朝是親身體會過的,自然是要放在首位,而後在做決定前李世民還要再與大臣們好好商讨一番。要說李世民最常說的是什麼,肯定是自古帝王将相怎麼怎麼樣,其中就興修工程來說李世民追求的是順應民心。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這樣他要做的是像大禹一般,既做出了實效,又沒有被百姓痛恨。不要做的自然就是秦始皇一樣的了,大興土木,搜刮民脂,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留下的隻有一世罵名。

李世民算是有一定的自知之明,除了自己努力外,也經常鼓勵朝中的大臣們。鼓勵什麼?自然就是勸谏時,廣開言路了。這樣在朝政大事、制度等方面上才能有所改進。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再者李世民在做秦王的時候,府中的能人志士就不少,他能奪得帝位必然也是依靠着他們。這樣隻要是優秀者,在李世民這裡肯定是能多多少少謀得一官半職。

不僅将科舉這一重要入仕之路完善,他自己也會細心留意着。是以他在人才上重視,同時也便不會對擔負重要職責之人輕易動手。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因為在李世民這兒,對當時的法律相當維護。不論他是“天子”,還是朝廷中的衆朝臣,都需要進行遵守。

我們可能常說“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在古代曆史上真正能夠做到的其實也沒有幾個。不過至少李世民樹立起了對于尊法的威嚴來,賞罰分明是最基本的,而作為為民工作的衆人,不徇私舞弊也是最直接的。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為此李世民為了自己不錯殺,也便在民間立足形象,就專門在下令時做到深思再考慮。

朝臣自然不會大膽直言,畢竟容易引火上身。那李世民就從根本上解決,直接增加了會審乃至一次又一次的複奏。隻為讓自己做到“仁”、“不錯殺”。這樣才能讓衆人對李世民感激不盡。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甚至說在民間李世民的好評不斷,還能得到不少人的朝拜。

二、“刀下留人”劉恭

正是因為李世民的為政舉措,才能在貞觀年間出現一個盛世,同時緊跟着的是這一時期被“錯殺”之人大大減少。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李世民身居高位自然是做不到事無巨細,他所能看到的有限,那他就直接從根源入手,一次又一次的複核,總會真相大白的一次。

相傳有一個罪人所犯的罪隻是因為脖子上有一個略像“勝”字的印記,但身處古代社會,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他這個“勝”恐怕包括的範圍就很廣了,甚至說是要勝過李世民也不為過。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這個人名叫劉恭,脖子上的印記流傳更像是一個胎記,年紀小的時候可能看不太出來,但是年紀增大後,這個胎記就更若隐若現的像是一個“勝”字了。

由此關于這個“勝”字的傳言也就增多,其中不乏就有其父母對他的期望。期望他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振興門楣的同時,更勝過“所有人”。而這所有人恐難不會讓人認為包括李世民。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是以一傳十,十傳百,“謀反”的說法流傳起來,官府自然也就不可能輕饒了他。雖說有些無稽之談,但是關乎皇帝之事,他們自然也就會小心謹慎一些,如此下達“斬立決”。

不過在李世民了解到詳情後,給出的指令是“手下留人”,并還将其給放了。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如果說把這件事放在朱元璋的身上,恐怕就是甯可錯殺也不能夠放過。而且這其中也不是沒有風險的,畢竟人心難測,一些信任能不能得償所願,恐怕也得看運氣了。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好在劉恭遇上的是李世民,如果真的“斬立決”了,恐怕李世民在民間的“明君”形象就會有所崩塌。這樣突然阻攔,反而還襯托出了他的“仁”呢。

在李世民看來,他的形象很重要,在民間的評價更是關乎國勢。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三、李世民“仁慈”

總之,李世民一定階段的“仁”可是給自己幫了大忙。以隋炀帝為鑒,好大喜功、不聽薦言是他的常态,忠臣都不信任,他又怎能帶着隋王朝走得長遠呢。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而李世民無疑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更讓自己成為了一個很好的“伯樂”。劉恭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可以說對李世民的影響并不大,但如果是李建成的謀臣呢?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說到這裡肯定都知道是魏征了,既然他是“謀臣”,肯定本事不小。如果留下性命,對李世民來說肯定是不小的威脅,畢竟李建成要殺李世民的主意就是魏征想出來了,即使李建成失勢,魏征難保不會有其他的後路。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但恐怕魏征也沒想到李世民竟然留了自己一命,甚至還拉攏他入朝為官。不管是在李建成手下出謀劃策,還是在李世民手下幹活,總歸他都是一個臣子,可魏征看到了李世民仁義的一面,便會有很大的感觸。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自然而然魏征何不為了保命,投靠仁義之君呢。如此不管是朝廷上下還是民間百姓,對于李世民這個皇帝都是信任不已,李世民想要的盛世的想法也就能夠更好的實作。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除了魏征,尉遲敬德不乏也是。總而言之,李世民的人才是從何處得來?恐怕就是在戰俘之間了。那他的賢臣呢?那自然是仇敵之中了。

李世民的仁義之舉、仁政措施後世相傳比比皆是,而他的好名聲更在一些“刀下留人”中樹立了起來。

劊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喊道:刀下留人

結語

古代曆史上的功臣多是“兔死狗烹”,李世民一定程度上說也算是一個仁君,至少在“不錯殺”的事宜上,李世民做出了一定的舉措。就劉恭的事宜,放在其他皇帝的身上恐怕未必能夠做到如此。

如此,通過劉恭、魏征等人,李世民不乏是一個仁慈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