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作者:玲珑说历史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前言

在唐朝,李世民可谓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不论是“斩立决”还是“刀下留人”,都只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情。但纵观古代皇帝的作态,恐怕出现“刀下留人”的情况少之又少。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作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但不乏他也是一个杀伐果断之人。不过为了塑造好自己“明君”的形象,李世民还是有所收敛了自己的脾气。

这不,一个罪人准备是要行刑上路的,因为脖子上的一个“胜”字,李世民也真正做到了“刀下留人”。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一、李世民的为政措施

提及李世民治理的贞观年间,恐怕始终绕不开的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李世民本就在上位前在民间有着不错的口碑,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后,天下动荡不安,为了尽快恢复自己的口碑,李世民自然得做出较好的为政举措。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其中谏言没少听,更受隋朝亡国原因的影响,李世民肯定是体会颇深。如此,李世民更多的会“以史为鉴”。

隋朝是亲身体会过的,自然是要放在首位,而后在做决定前李世民还要再与大臣们好好商讨一番。要说李世民最常说的是什么,肯定是自古帝王将相怎么怎么样,其中就兴修工程来说李世民追求的是顺应民心。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这样他要做的是像大禹一般,既做出了实效,又没有被百姓痛恨。不要做的自然就是秦始皇一样的了,大兴土木,搜刮民脂,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留下的只有一世骂名。

李世民算是有一定的自知之明,除了自己努力外,也经常鼓励朝中的大臣们。鼓励什么?自然就是劝谏时,广开言路了。这样在朝政大事、制度等方面上才能有所改进。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再者李世民在做秦王的时候,府中的能人志士就不少,他能夺得帝位必然也是依靠着他们。这样只要是优秀者,在李世民这里肯定是能多多少少谋得一官半职。

不仅将科举这一重要入仕之路完善,他自己也会细心留意着。所以他在人才上重视,同时也便不会对担负重要职责之人轻易动手。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因为在李世民这儿,对当时的法律相当维护。不论他是“天子”,还是朝廷中的众朝臣,都需要进行遵守。

我们可能常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在古代历史上真正能够做到的其实也没有几个。不过至少李世民树立起了对于尊法的威严来,赏罚分明是最基本的,而作为为民工作的众人,不徇私舞弊也是最直接的。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为此李世民为了自己不错杀,也便在民间立足形象,就专门在下令时做到深思再考虑。

朝臣自然不会大胆直言,毕竟容易引火上身。那李世民就从根本上解决,直接增加了会审乃至一次又一次的复奏。只为让自己做到“仁”、“不错杀”。这样才能让众人对李世民感激不尽。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甚至说在民间李世民的好评不断,还能得到不少人的朝拜。

二、“刀下留人”刘恭

正是因为李世民的为政举措,才能在贞观年间出现一个盛世,同时紧跟着的是这一时期被“错杀”之人大大减少。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李世民身居高位自然是做不到事无巨细,他所能看到的有限,那他就直接从根源入手,一次又一次的复核,总会真相大白的一次。

相传有一个罪人所犯的罪只是因为脖子上有一个略像“胜”字的印记,但身处古代社会,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他这个“胜”恐怕包括的范围就很广了,甚至说是要胜过李世民也不为过。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这个人名叫刘恭,脖子上的印记流传更像是一个胎记,年纪小的时候可能看不太出来,但是年纪增大后,这个胎记就更若隐若现的像是一个“胜”字了。

由此关于这个“胜”字的传言也就增多,其中不乏就有其父母对他的期望。期望他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振兴门楣的同时,更胜过“所有人”。而这所有人恐难不会让人认为包括李世民。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所以一传十,十传百,“谋反”的说法流传起来,官府自然也就不可能轻饶了他。虽说有些无稽之谈,但是关乎皇帝之事,他们自然也就会小心谨慎一些,如此下达“斩立决”。

不过在李世民了解到详情后,给出的命令是“手下留人”,并还将其给放了。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如果说把这件事放在朱元璋的身上,恐怕就是宁可错杀也不能够放过。而且这其中也不是没有风险的,毕竟人心难测,一些信任能不能得偿所愿,恐怕也得看运气了。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好在刘恭遇上的是李世民,如果真的“斩立决”了,恐怕李世民在民间的“明君”形象就会有所崩塌。这样突然阻拦,反而还衬托出了他的“仁”呢。

在李世民看来,他的形象很重要,在民间的评价更是关乎国势。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三、李世民“仁慈”

总之,李世民一定阶段的“仁”可是给自己帮了大忙。以隋炀帝为鉴,好大喜功、不听荐言是他的常态,忠臣都不信任,他又怎能带着隋王朝走得长远呢。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而李世民无疑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更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伯乐”。刘恭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可以说对李世民的影响并不大,但如果是李建成的谋臣呢?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说到这里肯定都知道是魏征了,既然他是“谋臣”,肯定本事不小。如果留下性命,对李世民来说肯定是不小的威胁,毕竟李建成要杀李世民的主意就是魏征想出来了,即使李建成失势,魏征难保不会有其他的后路。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但恐怕魏征也没想到李世民竟然留了自己一命,甚至还拉拢他入朝为官。不管是在李建成手下出谋划策,还是在李世民手下干活,总归他都是一个臣子,可魏征看到了李世民仁义的一面,便会有很大的感触。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自然而然魏征何不为了保命,投靠仁义之君呢。如此不管是朝廷上下还是民间百姓,对于李世民这个皇帝都是信任不已,李世民想要的盛世的想法也就能够更好的实现。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除了魏征,尉迟敬德不乏也是。总而言之,李世民的人才是从何处得来?恐怕就是在战俘之间了。那他的贤臣呢?那自然是仇敌之中了。

李世民的仁义之举、仁政措施后世相传比比皆是,而他的好名声更在一些“刀下留人”中树立了起来。

刽子手行刑前,李世民看到囚犯脖子上的“胜”字,喊道:刀下留人

结语

古代历史上的功臣多是“兔死狗烹”,李世民一定程度上说也算是一个仁君,至少在“不错杀”的事宜上,李世民做出了一定的举措。就刘恭的事宜,放在其他皇帝的身上恐怕未必能够做到如此。

如此,通过刘恭、魏征等人,李世民不乏是一个仁慈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