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碰瓷”小米,不斷緻歉,公開舉報!智己“傷”了自己?

作者:風口财經用戶端

風口财經記者 王貝貝

“我們也想要流量,但更希望做好産品。”

4月8日,智己L6預售釋出會在上海舉辦,CEO劉濤在釋出會上如是說道。恐怕讓他沒想到的是,流量真的來了。智己真的登上了熱搜,但靠的并不是“好産品”,而是接連不斷的道歉。

原本想通過對比小米汽車來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卻因關鍵參數的錯誤标注讓智己汽車陷入輿論漩渦,衆多網友認為智己汽車“有失體面”。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全新力作智己L6預售開啟僅23小時,便迅速斬獲超過10000台訂單。智己是以也被調侃為“碰瓷式”營銷的行家。

不過,就智己自己而言,仍是一副受傷的模樣。4月11日,智己通過微網誌釋出舉報信,稱自4月9日起遭受有組織的網絡暴力和流量霸淩,直接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活動和商業名譽,并向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實名舉報。

智己釋出舉報信要求嚴懲網暴行為

智己汽車釋出舉報信稱,4月9日起遭受有組織的網絡暴力和流量霸淩,直接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活動和商業名譽的惡性事件,進行實名舉報。

“懇請國家相關主管部門根據中央網信辦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整治活動的訓示,集中整治無事實依據诋毀企業和企業家、操縱‘水軍’賬号發帖攻擊企業、編造企業虛假資訊、斷章取義企業家言論等涉企侵權亂象,嚴懲該有組織的網絡暴力行為。”智己汽車表示。

對于發此舉報信的初衷,風口财經記者聯系智己汽車公關人士,截至發稿前,未獲對方回複。

事情緣起4月8日的釋出會上,CEO劉濤直接将智己L6核心競争對手鎖定到小米SU7。然而弄巧成拙的是,劉濤在介紹中誤标小米汽車參數,稱“小米汽車電機采用前IGBT後碳化矽子產品的電驅,而智己L6則采用了前後雙碳化矽電驅”。

“碰瓷”小米,不斷緻歉,公開舉報!智己“傷”了自己?

釋出會結束僅一個多小時後,劉濤發微網誌稱,由于産品資訊的調研結果有誤,釋出會上有一處資訊錯誤,小米SU7跟智己L6一樣,前後電機均使用SIC碳化矽子產品,小米SU7确實是智己品牌非常尊敬的競争隊友,在此,誠摯地向小米汽車和使用者緻歉。

但小米汽車并不買賬,4月8日晚到9日淩晨期間,小米公司發言人接連推送三條微網誌,敦促智己汽車道歉,表示并不認可劉濤的個人道歉行為。或是迫于壓力,智己汽車和劉濤共三次公開道歉。

“碰瓷”小米,不斷緻歉,公開舉報!智己“傷”了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智己汽車與小米的三輪公關戰,也一次次将智己汽車送上了熱搜。智己的行為,也讓一些車友表示不滿。有汽車業内人士認為,“智己拿國内的車型來對标,有失體面。”

在漩渦中23小時賣了1萬輛車

這場隔空争論的背後賣車才是重點。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日趨白熱化,除了目不暇接的價格戰之外,拉流量成為車企目前的重中之重。正如劉濤所言:“我們也想要流量,但更希望做好産品。”不難看出,智己的确是想借助流量賣好自己的汽車。

按照智己汽車的公開說法,智己L6是上汽集團十年尖端技術的集大成者,全系标配靈蜥數字底盤、智慧四輪轉向系統、超遠距高精度雷射雷達、高通骁龍8295晶片等百餘項頂級配置;更有第一代光年固态電池、“準900V超強性能平台”、“無圖城市NOA”和“未來智艙”等頂尖科技。

車是好車,就看怎麼賣了。尤其是小米汽車的入局,更讓車企體會到營銷的重要性,智己汽車恐怕是更想借光。與小米SU7對标配置和技術,凸顯自己的産品力,不失為一種好的營銷政策。

隻不過,智己汽車誤标小米汽車參數的不專業行為反而讓消費者對其專業性産生質疑,引發消費者的反感和抵觸。也有車友提出質疑,認為智己汽車所稱的“光年固态電池”可能言過其實。

雖然處于輿論焦點,但智己L6的銷量有目共睹。智己L6預售價标準版不超過23萬元,“光年”固态電池超強性能版不超過33萬元,智己L6預售開啟僅23小時,便迅速斬獲超過10000台訂單。

從銷售資料看來,智己确實達到了預期中的黑紅效果。

市場壓力下的“以身試險”?

不過,從智己L6看上去還不錯的銷量,并不能減輕智己汽車巨大的壓力。

回看以往,智己汽車銷量慘淡,月銷量基本長期徘徊在一兩千台。直到2023年憑借智己LS6的火熱才實作了月銷過萬的成績。讓人遺憾的是,此前銷量好轉的智己汽車,目前銷量又開始走低。上汽集團公布的資料顯示,2024年2月份,智己汽車的單月零售銷量又回到了2000台。

劉濤此前采訪中曾透露,2024智己汽車目标銷量12萬-13萬輛。照此推測,要想完成年度目标,智己汽車需月均銷量達到1萬輛以上。不過,據上汽集團最新公布的2024年3月整車銷售資料,截至3月31日,智己汽車1–3月累計銷量10001輛,可見完成年度目标智己汽車頗具挑戰。

銷量不佳的背後,是智己汽車的專業性似乎并未得到大衆的廣泛認可。因為劉濤的道歉,似乎很“頻繁”。今年1月,大量智己汽車車主回報稱遇到了車機故障,于是劉濤在微網誌中解釋原因後稱“深表歉意”;而去年APP,10月背景伺服器當機,劉濤稱“萬分抱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智己汽車的品牌口碑,也讓消費者對其産生了不信任感。

作為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裡巴巴聯手打造的高端純電品牌,智己汽車也算是含着“金湯勺”出生,但與華為系智能車企銷量的快速提升,以及小米汽車等新造車勢力的“開門紅”,智己汽車以往在新能源汽車競争中并沒弄出“大動靜”。

然而現實是,新能源車企目前面對的是你死我活的“淘汰賽”。信達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陸嘉敏認為,新勢力造車的大門會逐漸關閉,進入到一個諸侯混戰的局面。雖然不夠體面,甚至不惜以身試險“傷”了自己,但如果能接住小米汽車的潑天流量,對智己汽車來說,這當然是一個好的盤算。畢竟,留給智己汽車的時間并不多了。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