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拯救“水中活化石” 500多尾中華鲟在洞頭實作海水馴化

作者:浙江融媒體

你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是什麼嗎?中華鲟便是其中之一,距今已有1.4億年曆史,有“水中活化石”之稱,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等價值。

然而據調查,目前未監測到中華鲟自然繁殖活動,中華鲟野生種群自我維持能力幾近喪失,拯救中華鲟成為了一場保護與滅絕的賽跑。

拯救“水中活化石” 500多尾中華鲟在洞頭實作海水馴化

令人欣喜是,日前從浙江省海洋水産養殖研究所洞頭基地(以下簡稱洞頭基地)傳出了好消息,經過3年多的研究,已有500多尾中華鲟在這裡實作從淡水到海水的整體平穩馴養,将為今後人工增殖奠定了堅實基礎。4月10日,記者來到該基地一探究竟。

跨越數百公裡,中華鲟來到溫州

洞頭基地位于洞頭本島勝利岙,因為臨海而建,一推門一開窗邊便都是“海的味道”。海化馴養室内,一排排直徑近5米的循環水養殖池一字排開,30多尾中華鲟按生長階段不同,被安置在不同的池裡暢快“遊玩”。

拯救“水中活化石” 500多尾中華鲟在洞頭實作海水馴化

工程師馬建忠已經在洞頭基地工作了10多年,除了同僚們,在這裡他的剩下的“朋友”便是魚兒們,32尾中華鲟是其中最特别的存在。

“它們之中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是陸陸續續來的。”說話間,馬建忠帶着記者走進了洞頭基地的一處育苗溫室,裡面有10來個養殖池,每個養殖池直徑是5米,其中6個養殖池裡生活着的便是中華鲟,根據它們的個體大小,來決定每個養殖池适合養幾尾。

“作為一種洄遊魚類,中華鲟90%的生命周期位于海洋,僅在繁殖階段回到長江産卵。”馬建忠介紹,目前人工繁育的中華鲟長期生長于淡水環境,其繁殖能力、抗病能力都出現了下降,“為了按照中華鲟生物習性,模拟還原它們的自然生長環境,從2020年10月開始,浙江省海洋水産養殖研究所聯合中國水産科學院長江水産研究所啟動了中華鲟的陸基海水馴化及保種實驗。”

拯救“水中活化石” 500多尾中華鲟在洞頭實作海水馴化

它們從哪裡來?記者了解到,眼下洞頭基地的32尾中華鲟中絕大多數來自中國水産科學院長江水産研究所,這座位于湖北的研究所是大陸最早建設的水産科學重點研究機構之一。從湖北到溫州,兩地之間隔着數百公裡。它們是怎麼來溫州的?“是通過專業的活魚運輸車運過來的,剛來的時候,體型還沒這麼大。”馬建忠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實作了中華鲟從淡水到海水的整體平穩馴養,馴養了6批,總共500多尾。

為何選在洞頭?這裡水質非常好

站在養殖池前,記者看到,32尾中華鲟中,體長最長的已接近2米。記者駐足池前的10多分鐘裡,它們大部分時間都是慢慢悠悠地遊來遊去,偶爾突如其來來個“加速”,爆發力十足。為了保護它們不躍到養殖池外,每個養殖池都鋪上了一張網。

拯救“水中活化石” 500多尾中華鲟在洞頭實作海水馴化

“中華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們這32尾養殖中華鲟,它們身體裡都有植入一個晶片,就是它們的‘身份證’,何時何地出生一目了然。”馬建忠告訴記者,洞頭基地之是以可以開展中華鲟海水馴化研究工作,其中一個原因就在于洞頭的水質非常好,達到國家一類的養殖水質,而且周邊岸線、島礁、灘塗比較多,是中華鲟自然的索餌場,是以這裡搞中華鲟馴養和保種工作,自然優勢得天獨厚。

那麼,如何讓初來乍到的中華鲟适應這裡環境呢?記者看到,在每個養殖池裡和外側邊緣都有多個水管,通過這些水管就可以實作将海水供應到養殖池裡,并實作養殖尾水的循環淨化使用。

“這些中華鲟到這裡的第一天,我們的養殖池放的還是淡水,循着時間的推移,慢慢增加其中的海水比例,直至完全替換成海水。”馬建忠告訴記者,這樣做的好處是,新來的中華鲟能有一個适應的過程,為了更好模拟海洋環境,他們要還要分階段、分梯度對鹽度進行升高,并對水質進行實時監測,還要對水溫進行檢測。

開展海水馴化,意在跑赢這場比賽

中華鲟屬洄遊性魚類,它一生從淡水産卵場開始,經曆魚苗孵化、藏匿、邊灘淺水區索餌、到河口轉化,小魚遊至海中索餌生長。十幾年後,即将性成熟的中華鲟找到長江口,在夏天溯江而上,到達上遊産卵場越冬并根據水情來回遷移。第二年秋天親魚再次進入産卵場進行自然繁殖,結束後順流而下回到大海。整個淡、海水生活史履曆比例為長江∶海洋≈1∶9。

拯救“水中活化石” 500多尾中華鲟在洞頭實作海水馴化

“目前,淡水裡養成的這些中華鲟,繁殖力有明顯的下降,後代的抗病能力也低于野生的中華鲟,是以現在才要根據中華鲟本身的生物學習性,把它們放到海水裡進行馴養,養成保種。馴養好的中華鲟再提供到淡水裡面,實作‘陸海陸’的接力。”馬建忠說。

經過這些年的海水馴化式養殖,不少中華鲟的個體長度都達到了1.5米左右,一個養殖池放養3尾都略顯局促。馬建忠介紹,随着中華鲟個體逐漸增大,現在的空間設施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它們的生長需求。

随着中華鲟海水馴化工作取得突破,洞頭後續将在馴養基地内建設中華鲟海水保種基地和中華鲟科普館。項目建成後,到洞頭遊玩的遊客有望在科普館内近距離一睹中華鲟的風采。

拯救中華鲟,是一場保護與滅絕的賽跑。相信未來,經過海水馴化養殖後的中華鲟将成為擴充野外種群,修複瀕危物種資源的新希望。

來源:潮新聞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