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拯救“水中活化石” 500多尾中华鲟在洞头实现海水驯化

作者:浙江融媒体

你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什么吗?中华鲟便是其中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有“水中活化石”之称,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等价值。

然而据调查,目前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活动,中华鲟野生种群自我维持能力几近丧失,拯救中华鲟成为了一场保护与灭绝的赛跑。

拯救“水中活化石” 500多尾中华鲟在洞头实现海水驯化

令人欣喜是,日前从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洞头基地(以下简称洞头基地)传出了好消息,经过3年多的研究,已有500多尾中华鲟在这里实现从淡水到海水的整体平稳驯养,将为今后人工增殖奠定了坚实基础。4月10日,记者来到该基地一探究竟。

跨越数百公里,中华鲟来到温州

洞头基地位于洞头本岛胜利岙,因为临海而建,一推门一开窗边便都是“海的味道”。海化驯养室内,一排排直径近5米的循环水养殖池一字排开,30多尾中华鲟按生长阶段不同,被安置在不同的池里畅快“游玩”。

拯救“水中活化石” 500多尾中华鲟在洞头实现海水驯化

工程师马建忠已经在洞头基地工作了10多年,除了同事们,在这里他的剩下的“朋友”便是鱼儿们,32尾中华鲟是其中最特别的存在。

“它们之中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是陆陆续续来的。”说话间,马建忠带着记者走进了洞头基地的一处育苗温室,里面有10来个养殖池,每个养殖池直径是5米,其中6个养殖池里生活着的便是中华鲟,根据它们的个体大小,来决定每个养殖池适合养几尾。

“作为一种洄游鱼类,中华鲟90%的生命周期位于海洋,仅在繁殖阶段回到长江产卵。”马建忠介绍,目前人工繁育的中华鲟长期生长于淡水环境,其繁殖能力、抗病能力都出现了下降,“为了按照中华鲟生物习性,模拟还原它们的自然生长环境,从2020年10月开始,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联合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启动了中华鲟的陆基海水驯化及保种实验。”

拯救“水中活化石” 500多尾中华鲟在洞头实现海水驯化

它们从哪里来?记者了解到,眼下洞头基地的32尾中华鲟中绝大多数来自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这座位于湖北的研究所是大陆最早建设的水产科学重点研究机构之一。从湖北到温州,两地之间隔着数百公里。它们是怎么来温州的?“是通过专业的活鱼运输车运过来的,刚来的时候,体型还没这么大。”马建忠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实现了中华鲟从淡水到海水的整体平稳驯养,驯养了6批,总共500多尾。

为何选在洞头?这里水质非常好

站在养殖池前,记者看到,32尾中华鲟中,体长最长的已接近2米。记者驻足池前的10多分钟里,它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慢慢悠悠地游来游去,偶尔突如其来来个“加速”,爆发力十足。为了保护它们不跃到养殖池外,每个养殖池都铺上了一张网。

拯救“水中活化石” 500多尾中华鲟在洞头实现海水驯化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这32尾养殖中华鲟,它们身体里都有植入一个芯片,就是它们的‘身份证’,何时何地出生一目了然。”马建忠告诉记者,洞头基地之所以可以开展中华鲟海水驯化研究工作,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洞头的水质非常好,达到国家一类的养殖水质,而且周边岸线、岛礁、滩涂比较多,是中华鲟自然的索饵场,因此这里搞中华鲟驯养和保种工作,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那么,如何让初来乍到的中华鲟适应这里环境呢?记者看到,在每个养殖池里和外侧边缘都有多个水管,通过这些水管就可以实现将海水供应到养殖池里,并实现养殖尾水的循环净化使用。

“这些中华鲟到这里的第一天,我们的养殖池放的还是淡水,循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增加其中的海水比例,直至完全替换成海水。”马建忠告诉记者,这样做的好处是,新来的中华鲟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了更好模拟海洋环境,他们要还要分阶段、分梯度对盐度进行升高,并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还要对水温进行检测。

开展海水驯化,意在跑赢这场比赛

中华鲟属洄游性鱼类,它一生从淡水产卵场开始,经历鱼苗孵化、藏匿、边滩浅水区索饵、到河口转化,小鱼游至海中索饵生长。十几年后,即将性成熟的中华鲟找到长江口,在夏天溯江而上,到达上游产卵场越冬并根据水情来回迁移。第二年秋天亲鱼再次进入产卵场进行自然繁殖,结束后顺流而下回到大海。整个淡、海水生活史履历比例为长江∶海洋≈1∶9。

拯救“水中活化石” 500多尾中华鲟在洞头实现海水驯化

“目前,淡水里养成的这些中华鲟,繁殖力有明显的下降,后代的抗病能力也低于野生的中华鲟,所以现在才要根据中华鲟本身的生物学习性,把它们放到海水里进行驯养,养成保种。驯养好的中华鲟再提供到淡水里面,实现‘陆海陆’的接力。”马建忠说。

经过这些年的海水驯化式养殖,不少中华鲟的个体长度都达到了1.5米左右,一个养殖池放养3尾都略显局促。马建忠介绍,随着中华鲟个体逐渐增大,现在的空间设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

随着中华鲟海水驯化工作取得突破,洞头后续将在驯养基地内建设中华鲟海水保种基地和中华鲟科普馆。项目建成后,到洞头游玩的游客有望在科普馆内近距离一睹中华鲟的风采。

拯救中华鲟,是一场保护与灭绝的赛跑。相信未来,经过海水驯化养殖后的中华鲟将成为扩充野外种群,修复濒危物种资源的新希望。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