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條家訓進萬家 | 家書傳鄉音:尺素映初心,紙筆傳真情

作者:秦女子之聲

看見家書,聽見鄉音

就知道山河不遠,家國同在

時光自有萬鈞之力

在百年奮鬥史中

英雄的中國人民

所留下來的革命、建設和奮鬥薪火

融入萬家燈火

迸發出磅礴的前進力量

家書,簡單二字

卻承載着千鈞情意

撇捺轉折處

流露出延綿牽挂

傳遞着濃濃囑托與殷切期許

讓優良家風代代相傳

“家書傳鄉音·共叙家國情”

大型家書文化傳播活動正在火熱征集中

和新鮮出爐的家書一起

傳家風,映初心,追尋信仰之光

01

烈士後人的家書

赓續紅色血脈,家國情懷代代傳

萬條家訓進萬家 | 家書傳鄉音:尺素映初心,紙筆傳真情
萬條家訓進萬家 | 家書傳鄉音:尺素映初心,紙筆傳真情
萬條家訓進萬家 | 家書傳鄉音:尺素映初心,紙筆傳真情

寫信人:劉少平、趙丹

劉少平,32歲,中建國際投資(陝西)有限公司沣華居項目負責人。

趙丹,33歲,中國銀行職工。

緬懷先烈承遺志,吾輩自強續光榮

古城西安玉祥門外北側,矗立着一座烈士紀念碑,名為“玉祥門十二烈士就義舊址紀念碑”。77年前,12位革命先烈在此英勇就義,其中,就有劉少平的叔祖父劉伍。

“從小,父親就給我講述先輩的革命烈士事迹,經常講得繪聲繪色,講述叔祖父如何在反動分子的迫害下,英勇頑抗,保護革命資料和戰友的生命,最終壯烈犧牲。”談起先輩英烈,劉少平的敬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劉伍,又名劉建章,1938年參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在西安成立“西北人民自救軍”,任司令員。1947年1月,因叛徒出賣,國民黨反動派對西北人民自救軍實行大逮捕。經過一番激烈戰鬥,劉伍成功掩護戰友安全脫險,自己彈絕力盡被捕。

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殘酷折磨,劉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1947年10月7日,他被槍殺于西安玉祥門外,年僅23歲。劉伍被捕、犧牲後,他的家人和親友相繼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抓捕與殺害,他的妻子賽堅亦英勇就義,被活埋于耀縣藥王山下。

“還有我的祖父劉建新,協助叔祖父從事革命工作,在叔祖父被捕後,他曾保護300多份機密檔案,使其免于落入敵手。”劉少平動情地說。

因劉伍的英勇事迹,1951年,毛主席為其家庭簽發烈士證書——革命犧牲從業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每年清明節,劉少平全家都要去玉祥門祭拜革命先驅。

萬條家訓進萬家 | 家書傳鄉音:尺素映初心,紙筆傳真情

丨玉祥門十二烈士就義舊址紀念碑

“我的太爺曾參加北伐戰争,祖父、叔祖父參加革命,自此立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的家訓。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要繼承先輩精神,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作為革命烈士後代,在父母的熏陶下,劉少平從小熟讀毛主席詩詞及《毛選》等著作,勤奮好學,并在大學時加入中國共産黨。

劉少平說,自己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沒怎麼上過學,但都胸懷大愛。父親熱愛詩詞,自練書法,每年義務為村民寫春聯,61歲時還義務參加鄉鎮主幹道修建工作,成為當時年齡最大的義務勞動人員;母親也義務參與市政綠化維護公益活動,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

在父母的影響下,工作後的劉少平多次參加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為留守兒童捐獻學習物資;多次參加扶貧工作,受到上級黨組織表揚。

2020年疫情發生後,大年初一,父母就主動帶他去村委會,報名參加鄉村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那一年,他以此次志願抗疫經曆為題,寫了一首原創長篇詩歌作品——《行者無畏,黨員在前——紀念防疫一線的歲月》,榮獲中建國際投資紀念五四青年節活動一等獎。

“我的夫妻也經常做公益,曾參與扶貧支教活動,為鄉村教育添磚加瓦。”劉少平說,傳承先輩精神,扛起時代責任,他和家人将繼續将公益堅持到底,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赓續紅色血脈,身肩責任與愛勇往向前

劉少平和妻子趙丹是在2018年朋友的婚禮上相識的,志趣相同的兩個人很快走到了一起,并于2020年5月20日領證結婚。在劉少平眼中,趙丹“是一個非常明事理的女性,很獨立,吃苦耐勞,溫暖知性的好妻子”。

2021年,劉少平要遠赴深圳支援參建用于防疫隔離的深圳國際酒店項目,當時已經懷孕的妻子毅然支援,給了他極大的鼓舞。在全家人的支援下,劉少平遠赴深圳開啟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旅程。

“項目建設期間經常是24小時連續工作,我們要搶抓工期節點,僅僅用時3個月就完成了項目建設,創造了深圳速度。”這期間遭遇台風,劉少平在帶頭抗擊台風的過程中多次受傷,他沒把傷痛告訴妻子,依然選擇堅守一線。事後妻子知曉了他的事迹,一邊心疼他,一邊為他點贊。

2022年底,劉少平的雙胞胎女兒出生。“我和妻子都想要個女兒,當妻子生下雙胞胎女兒後,我倆都非常開心,這種雙倍甚至更多倍的幸福,無法言表!”

萬條家訓進萬家 | 家書傳鄉音:尺素映初心,紙筆傳真情

要照顧雙胞胎寶寶,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從寶寶出生後,妻子就沒睡過一個整夜覺,整個人都顯得很疲憊,也瘦了很多。”劉少平心疼道。

好在兩個女兒都很懂事,也非常可愛,給夫妻倆平淡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劉少平平日工作繁忙,經常加班到很晚,甚至好幾天都見不到寶寶。“有一天我回來得早,一進門,兩個寶寶都大笑着沖我跑來,嘴裡喊着爸爸爸爸,那一刻我差點沒忍住眼淚。”

對于女兒的成長,劉少平和妻子有自己的期許。“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是寶寶出生前,他和妻子讨論出的送給孩子的12字寄語,他們希望孩子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怕犯錯,善于接受自己的過失,主動改正過錯,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夫妻倆共同為雙胞胎女兒寫了一封家書,由劉少平起草,妻子執筆撰寫,“寫的時候,我和妻子回憶起寶寶剛出生時因為早産在ICU住了40多天的情形,都忍不住落淚。”

劉少平說,這不僅是一封家書,更是一份傳承,等孩子們再長大一些,他會把先輩們的事迹講給她們聽,讓英烈精神赓續傳揚,指引孩子們奮勇前行。

02

最初的夢想和最好的記憶

寫給兒時自己與故鄉的信

萬條家訓進萬家 | 家書傳鄉音:尺素映初心,紙筆傳真情

寫信人:和煦

70後,電子制造業人力資源總監。

人不論走到什麼地方,總是愛着自己的故鄉

1998年,23歲的和煦離開故鄉西安,遠赴千裡之外的南方城市。這一别,故鄉便成了他鄉。

這麼多年過去,她總是對故鄉念念不忘,總想尋找小時候的自己、小時候的故鄉。

當和煦的姐姐,把“家書傳鄉音·共叙家國情”活動發給她時,她腦子裡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封家書,我要寫給過去的自己,寫給我的家鄉。

她坦言:“我在珠海二十多年,比在西安待得還久,在這裡有了家庭,有了丈夫和兩個女兒,我的父母現在也在珠海,但最想念的,還是我的故鄉,我忘不掉這個地方。”

西安是和煦的根兒,是和煦的魂兒。她生于西安長于西安,大學也是在西安上的。

她還記得7歲那年,正在上課的自己,眼睛因麥粒腫遮擋,突然看不清東西了,老師讓她回家。她隻好眯着一隻眼走出教室,剛走到操場,就遇到上體育課的姐姐。

大她兩歲的姐姐得知她看不清、走路不友善時,立刻找到自己的老師說:這節課我請假,我要送妹妹回家!

姐姐拉着她的小手一路往家走,走一會兒,就背一背她,然後再走一走。當時,姐姐不過就是個9歲的孩子,卻這樣一路走着、背着,把她帶回了家。

長大後的和煦,經常想起這個瞬間,想起還在家鄉的姐姐。她和姐姐感情極好,每周都會通上五六個電話,姐姐給她講西北家鄉的變化,她也給姐姐講自己在南方的生活。

每逢春節,姐姐也會飛往珠海,一家人在一起熱熱鬧鬧、團團圓圓過大年。

當你思鄉時,你的鼻子在想念怎樣的氣息?

如果家鄉有味道,在和煦的鼻腔裡,那一定是一碗炒麻食的味道。

和煦上大學時,幾乎每晚都會去大學門口的夜市吃一盤炒麻食,時至今日,她依舊覺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麻食。離開家鄉後,她學會了做飯,還專門學着揉面團,做麻食,她拼命想做出夜市那碗麻食的味道。她試過很多次,但再也找不回當時的那個味道。

為了這口家鄉的味道,她曾在歸鄉時,專程回到自己的母校,挨個認真去尋找。可是時間這個魔術師,早把那家麻食攤兒變沒了,但也把家鄉變得更美、更好了。

她去了大雁塔、鐘樓、鼓樓,這些讓她魂牽夢萦的地方還是那麼熟悉:“大雁塔還在那兒,從前它可沒這麼美,像是變了又像是沒變,之前也沒有廣場和音樂噴泉,現在太震撼了。不管變沒變,我都想看看我以前熟悉的、知道的地方。我熱愛着我的故鄉,熱愛這片故土,我還想用腳步丈量腳下的每一寸土地。”

和煦一畢業就去往沒有同學、沒有朋友的珠海,那裡的風土人情和西北大不同,她說自己之是以能在珠海安居樂業,有自己的事業、家庭、生活,都源于大氣磅礴的西安城,造就了自己堅韌、溫暖又包容的性格,讓自己能很快融入新環境。

經曆很多事情,越發想念家鄉,看看舊照,想想童年,那個托腮發呆的小女孩,就在西安的某個院落裡慢慢長大。

“我們小時候急于長大,急于離開自己的家鄉,然後再用後半輩子的時間去懷念過去,回憶童年和家鄉。這封家書,寫給我的故鄉,它承載着我最初的夢想和最好的記憶。謝謝我的故鄉,給了我無畏堅韌和勇往直前的勇氣。”和煦說。

信中,和煦以“妹妹”稱呼兒時的自己,“妹妹”和兒時的故鄉一起,成為她最柔軟的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