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条家训进万家 | 家书传乡音:尺素映初心,纸笔传真情

作者:秦女子之声

看见家书,听见乡音

就知道山河不远,家国同在

时光自有万钧之力

在百年奋斗史中

英雄的中国人民

所留下来的革命、建设和奋斗薪火

融入万家灯火

迸发出磅礴的前进力量

家书,简单二字

却承载着千钧情意

撇捺转折处

流露出延绵牵挂

传递着浓浓嘱托与殷切期许

让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家书传乡音·共叙家国情”

大型家书文化传播活动正在火热征集中

和新鲜出炉的家书一起

传家风,映初心,追寻信仰之光

01

烈士后人的家书

赓续红色血脉,家国情怀代代传

万条家训进万家 | 家书传乡音:尺素映初心,纸笔传真情
万条家训进万家 | 家书传乡音:尺素映初心,纸笔传真情
万条家训进万家 | 家书传乡音:尺素映初心,纸笔传真情

写信人:刘少平、赵丹

刘少平,32岁,中建国际投资(陕西)有限公司沣华居项目负责人。

赵丹,33岁,中国银行职工。

缅怀先烈承遗志,吾辈自强续光荣

古城西安玉祥门外北侧,矗立着一座烈士纪念碑,名为“玉祥门十二烈士就义旧址纪念碑”。77年前,12位革命先烈在此英勇就义,其中,就有刘少平的叔祖父刘伍。

“从小,父亲就给我讲述先辈的革命烈士事迹,经常讲得绘声绘色,讲述叔祖父如何在反动分子的迫害下,英勇顽抗,保护革命资料和战友的生命,最终壮烈牺牲。”谈起先辈英烈,刘少平的敬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刘伍,又名刘建章,1938年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西安成立“西北人民自救军”,任司令员。1947年1月,因叛徒出卖,国民党反动派对西北人民自救军实行大逮捕。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刘伍成功掩护战友安全脱险,自己弹绝力尽被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刘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947年10月7日,他被枪杀于西安玉祥门外,年仅23岁。刘伍被捕、牺牲后,他的家人和亲友相继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抓捕与杀害,他的妻子赛坚亦英勇就义,被活埋于耀县药王山下。

“还有我的祖父刘建新,协助叔祖父从事革命工作,在叔祖父被捕后,他曾保护300多份机密文件,使其免于落入敌手。”刘少平动情地说。

因刘伍的英勇事迹,1951年,毛主席为其家庭签发烈士证书——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每年清明节,刘少平全家都要去玉祥门祭拜革命先驱。

万条家训进万家 | 家书传乡音:尺素映初心,纸笔传真情

丨玉祥门十二烈士就义旧址纪念碑

“我的太爷曾参加北伐战争,祖父、叔祖父参加革命,自此立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家训。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继承先辈精神,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作为革命烈士后代,在父母的熏陶下,刘少平从小熟读毛主席诗词及《毛选》等著作,勤奋好学,并在大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少平说,自己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怎么上过学,但都胸怀大爱。父亲热爱诗词,自练书法,每年义务为村民写春联,61岁时还义务参加乡镇主干道修建工作,成为当时年龄最大的义务劳动人员;母亲也义务参与市政绿化维护公益活动,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在父母的影响下,工作后的刘少平多次参加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留守儿童捐献学习物资;多次参加扶贫工作,受到上级党组织表扬。

2020年疫情发生后,大年初一,父母就主动带他去村委会,报名参加乡村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那一年,他以此次志愿抗疫经历为题,写了一首原创长篇诗歌作品——《行者无畏,党员在前——纪念防疫一线的岁月》,荣获中建国际投资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一等奖。

“我的爱人也经常做公益,曾参与扶贫支教活动,为乡村教育添砖加瓦。”刘少平说,传承先辈精神,扛起时代责任,他和家人将继续将公益坚持到底,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赓续红色血脉,身肩责任与爱勇往向前

刘少平和妻子赵丹是在2018年朋友的婚礼上相识的,志趣相同的两个人很快走到了一起,并于2020年5月20日领证结婚。在刘少平眼中,赵丹“是一个非常明事理的女性,很独立,吃苦耐劳,温暖知性的好妻子”。

2021年,刘少平要远赴深圳支援参建用于防疫隔离的深圳国际酒店项目,当时已经怀孕的妻子毅然支持,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在全家人的支持下,刘少平远赴深圳开启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旅程。

“项目建设期间经常是24小时连续工作,我们要抢抓工期节点,仅仅用时3个月就完成了项目建设,创造了深圳速度。”这期间遭遇台风,刘少平在带头抗击台风的过程中多次受伤,他没把伤痛告诉妻子,依然选择坚守一线。事后妻子知晓了他的事迹,一边心疼他,一边为他点赞。

2022年底,刘少平的双胞胎女儿出生。“我和妻子都想要个女儿,当妻子生下双胞胎女儿后,我俩都非常开心,这种双倍甚至更多倍的幸福,无法言表!”

万条家训进万家 | 家书传乡音:尺素映初心,纸笔传真情

要照顾双胞胎宝宝,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从宝宝出生后,妻子就没睡过一个整夜觉,整个人都显得很疲惫,也瘦了很多。”刘少平心疼道。

好在两个女儿都很懂事,也非常可爱,给夫妻俩平淡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刘少平平日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到很晚,甚至好几天都见不到宝宝。“有一天我回来得早,一进门,两个宝宝都大笑着冲我跑来,嘴里喊着爸爸爸爸,那一刻我差点没忍住眼泪。”

对于女儿的成长,刘少平和妻子有自己的期许。“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是宝宝出生前,他和妻子讨论出的送给孩子的12字寄语,他们希望孩子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怕犯错,善于接受自己的过失,主动改正过错,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夫妻俩共同为双胞胎女儿写了一封家书,由刘少平起草,妻子执笔撰写,“写的时候,我和妻子回忆起宝宝刚出生时因为早产在ICU住了40多天的情形,都忍不住落泪。”

刘少平说,这不仅是一封家书,更是一份传承,等孩子们再长大一些,他会把先辈们的事迹讲给她们听,让英烈精神赓续传扬,指引孩子们奋勇前行。

02

最初的梦想和最好的记忆

写给儿时自己与故乡的信

万条家训进万家 | 家书传乡音:尺素映初心,纸笔传真情

写信人:和煦

70后,电子制造业人力资源总监。

人不论走到什么地方,总是爱着自己的故乡

1998年,23岁的和煦离开故乡西安,远赴千里之外的南方城市。这一别,故乡便成了他乡。

这么多年过去,她总是对故乡念念不忘,总想寻找小时候的自己、小时候的故乡。

当和煦的姐姐,把“家书传乡音·共叙家国情”活动发给她时,她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封家书,我要写给过去的自己,写给我的家乡。

她坦言:“我在珠海二十多年,比在西安待得还久,在这里有了家庭,有了丈夫和两个女儿,我的父母现在也在珠海,但最想念的,还是我的故乡,我忘不掉这个地方。”

西安是和煦的根儿,是和煦的魂儿。她生于西安长于西安,大学也是在西安上的。

她还记得7岁那年,正在上课的自己,眼睛因麦粒肿遮挡,突然看不清东西了,老师让她回家。她只好眯着一只眼走出教室,刚走到操场,就遇到上体育课的姐姐。

大她两岁的姐姐得知她看不清、走路不方便时,立刻找到自己的老师说:这节课我请假,我要送妹妹回家!

姐姐拉着她的小手一路往家走,走一会儿,就背一背她,然后再走一走。当时,姐姐不过就是个9岁的孩子,却这样一路走着、背着,把她带回了家。

长大后的和煦,经常想起这个瞬间,想起还在家乡的姐姐。她和姐姐感情极好,每周都会通上五六个电话,姐姐给她讲西北家乡的变化,她也给姐姐讲自己在南方的生活。

每逢春节,姐姐也会飞往珠海,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团团圆圆过大年。

当你思乡时,你的鼻子在想念怎样的气息?

如果家乡有味道,在和煦的鼻腔里,那一定是一碗炒麻食的味道。

和煦上大学时,几乎每晚都会去大学门口的夜市吃一盘炒麻食,时至今日,她依旧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麻食。离开家乡后,她学会了做饭,还专门学着揉面团,做麻食,她拼命想做出夜市那碗麻食的味道。她试过很多次,但再也找不回当时的那个味道。

为了这口家乡的味道,她曾在归乡时,专程回到自己的母校,挨个认真去寻找。可是时间这个魔术师,早把那家麻食摊儿变没了,但也把家乡变得更美、更好了。

她去了大雁塔、钟楼、鼓楼,这些让她魂牵梦萦的地方还是那么熟悉:“大雁塔还在那儿,从前它可没这么美,像是变了又像是没变,之前也没有广场和音乐喷泉,现在太震撼了。不管变没变,我都想看看我以前熟悉的、知道的地方。我热爱着我的故乡,热爱这片故土,我还想用脚步丈量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和煦一毕业就去往没有同学、没有朋友的珠海,那里的风土人情和西北大不同,她说自己之所以能在珠海安居乐业,有自己的事业、家庭、生活,都源于大气磅礴的西安城,造就了自己坚韧、温暖又包容的性格,让自己能很快融入新环境。

经历很多事情,越发想念家乡,看看旧照,想想童年,那个托腮发呆的小女孩,就在西安的某个院落里慢慢长大。

“我们小时候急于长大,急于离开自己的家乡,然后再用后半辈子的时间去怀念过去,回忆童年和家乡。这封家书,写给我的故乡,它承载着我最初的梦想和最好的记忆。谢谢我的故乡,给了我无畏坚韧和勇往直前的勇气。”和煦说。

信中,和煦以“妹妹”称呼儿时的自己,“妹妹”和儿时的故乡一起,成为她最柔软的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