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檔系AI生成
終于等到春暖花開,生豬行業的冷氣也開始被驅散。
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3月以來全國生豬價格連續上漲3周,3月第4周全國生豬平均價格15.31元/公斤,環比上漲1.8%,同比上漲0.9%。
随着豬價回暖,企業銷售業績也交出了令人欣慰的成績單。截至4月10日,16家上市豬企3月銷售業績出爐,近半數豬企出欄量同比上漲,一季度銷量總和已超3580萬頭。《農财智庫》資料顯示,3月份16家上市豬企銷售生豬1229.49萬頭,環比上漲16.68%。
随着豬價回暖,豬企銷售均價也環比上漲。據不完全統計,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金新農等13家豬企生豬銷售均價實作了環比上漲。
前期售價偏低的豬企漲幅較高,例如京基智農、神農集團年初銷售均價在13.04元/公斤—13.5元/公斤之間,3月分别環比上漲9.82%和7.44%,進入14元/公斤水準。金新農、大北農、天邦食品等3月銷售價格環比漲幅也均超過4%。而立華股份和東瑞股份銷售均價已經分别超過15元/公斤和16元/公斤。
十餘家豬企在3月銷售收入增加。其中,銷量環比漲超100%的立華股份和克明食品,收入漲幅也分别達到了131.67%和150.39%。此外,大北農、天康生物、金新農銷售收入也随銷量漲超50%-77%不等。
随着豬價回暖,豬周期反轉的聲音也越來越多,甚至巨星農牧在近期的業績說明會上也表示“2024年行情有反轉趨勢”。
反映在二級市場上,豬肉股的股價則先于豬價而動。萬德豬産業指數 (884251.WI) 最低點出現在今年2月初,此後震蕩上漲,截至4月10日收盤漲幅超過10%。個股方面,2月份以來,牧原股份、華統股份股價漲超20%,傲農股份、東瑞股份等也漲超15%。
來源:Wind資料
豬周期要反轉了?此時是豬肉股配置的好時機嗎?
豬價短期已漲不動,長期價格重心有望走高
本輪豬價上漲主要為供應端偏緊導緻。卓創資訊生豬行業分析師邵瞧瞧對钛媒體App表示,2023年養殖端虧損周期較長,以及下半年飽受豬病困擾,生豬産能持續去化,導緻2024年一季度生豬供應方面出現階段缺口。養殖機關漲情緒尤濃,散戶惜售情緒高漲,疊加市場二次育肥行為截留部分可出欄豬源,下遊屠宰端收購難度增加等因素,助力一季度生豬價格逐漸好轉。
二次育肥行為則受到南北肥标價差(肥豬與标豬價格之差)拉大的刺激,上海鋼聯農産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吳琳琳告訴钛媒體App,今年一季度全國肥标價差是0.47元/公斤,相較去年同期每公斤拉大了0.36元,是以刺激了二次育肥的進場和散戶的壓欄增重。
不過,短期來看,刺激豬價走高的因素似乎無法持續。
據Mysteel農産品,截至4月10日,肥标價差為0.14元/斤,較前日收窄0.1元/斤,較近期高點回落0.21元/斤。這樣的變化或許推動養殖端中大豬積極出欄,但是下遊對于前期育肥豬的承接并不理想。一方面天氣回暖,清明後進入豬肉的消費淡季,屠宰端難出貨,而且凍肉庫存雖然有所降低但仍然處于比較高的水準。
另一方面,肥豬價格走高有點“一廂情願”,持續虧損的屠宰端并不想買賬。據Mysteel樣本監測,目前樣本屠宰企業屠宰毛利為虧損50元/頭左右,較去年四季度頭均虧損30-40元進一步擴大。有從業者表示,為了減少虧損,清明節前後許多屠宰廠不得不停工,甚至有的屠宰場停産長達10天,是以屠宰端壓價心态比較強。
圖檔來源:大地期貨
同時,整體上目前生豬行業仍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據農業農村部公布資料顯示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為3900萬頭,截至2月底,農業農村部公布能繁母豬存欄達4042萬頭,處于正常保有量之上。
不僅如此,前期二次育肥的釋放可能帶來一波出欄壓力,導緻豬價下行。邵瞧瞧認為,考慮當下需求支撐幅度有限,以及前期二次育肥豬源可能在5月集中釋放,5月份或許會出現豬價低點。
不過長期來看,業内則認為豬肉的價格重心有望走高,随着去産能的推進,下半年的供需情況可能有所改善。
華泰證券認為,産能去化的核心仍是資金壓力,長時間的虧損下資金壓力或持續加劇,養殖端增加能繁母豬存欄以博弈後市豬價的行為或會越來越謹慎。預計在政策引導和資金壓力下,産能去化仍是未來1~2個季度的主旋律。同時,23H2能繁母豬去化有所加速、能繁母豬生産效率提升幅度或明顯收窄,24H2生豬供應收縮或是大機率事件,24H2豬價或值得期待。
邵瞧瞧也表示,根據卓創資訊監測樣本資料及成本周期推斷,進入下半年生豬供應或陸續減少,預計下半年供需失衡局面或得到一定緩解,價格高點或出現在9月份。
而且從需求端看,下半年受需求回暖影響,白條走貨及屠宰開工情況都會有所好轉,不過吳琳琳表示,需求增量同時,随着産能逐漸恢複,供應抑或增量,是以大趨勢雖然看漲,但相較于上半年平均水準不會過高。
進入周期右側,豬肉股可以配置了?
基于對豬價走勢的判斷,有研報指出豬肉股目前處于最佳配置時機。華泰證券表示,考慮到以往豬周期中股價拐點通常領先于豬價,建議積極布局養殖闆塊。
海通證券研報指出,根據曆史經驗,養豬股表現比較好的階段包括兩個,一是在豬價下跌過程的後期,這一階段也往往對應着産能去化最快的階段,二是在豬價上漲的前半段。海通證券研報認為,上半年豬價或仍以底部震蕩為主,下半年豬價将逐漸走強,這意味着目前時點仍處于最佳配置時機。
豬價走勢直接關系到企業經營情況,随着豬價回暖疊加飼料價格下跌帶來成本下降,豬企的盈利情況已經有所改善。
根據卓創資訊的調研,2023年多數養殖端養殖成本控制在7.5-8.0元/斤,但随飼料成本有所下滑,近期養殖成本均在7.5-7.8元/斤左右。具體到頭均利潤上,3月15日自繁自養養殖利潤轉虧為盈,截至4月10日,自繁自養養殖盈利為114.78元/頭,環比上漲129.39元/頭,同比上漲266.28元/頭。
此外,上海鋼聯農産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張斌對钛媒體App表示,對外購仔豬養殖受前期仔豬價格下跌的原因,也已經開始盈利,外購仔豬養殖周均盈利283.13元/頭,較上周盈利增加17.13元/頭
雖然企業盈利預期存在好轉,但如今上市豬企普遍面臨資金壓力,是以選擇投資标的需要格外謹慎,規避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目前大部分上市豬企的2023年年報尚未披露,但結合去年三季度的資料來看,不少企業資産負債率已經高于70%。傲農生物、天邦食品、新希望、華統股份、金新農和新五豐的資産負債率均超過70%,其中ST*正邦、傲農生物已經相繼啟動重整,天邦食品也披露重整計劃。
除了上述高負債企業外,克明食品、聖農發展、巨星農牧去年三季度及2023年年報資料的流動比率均小于1。
圖:部分上市豬企負債情況
華泰證券認為,豬股投資需警惕“擴張陷阱”,不能純以放量論英雄,而需結合資金壁壘和經營品質對不同的豬企給予不同的頭均市值。其中,資金壁壘短期在于經營産生的現金流和融資可能得到的支援,中長期視角來說核心還是養殖成本。
以往成本控制方面比較優秀的企業有牧原股份和神農集團,養殖完全成本控制在14—15元/kg左右。不過今年1-2月,由于生豬疫病傳播,以及春節休假導緻銷售天數降低,費用分攤增加,生豬産業的養殖完全成本有所提高。尤其是受疫病侵擾更嚴重的北方,以牧原股份為例,公司産能在中原、東北等北方區域布局比例較高,今年前兩個月養殖完全成本由去年的14.6元/kg漲至15.8元/kg,豬場集中在雲南、兩廣地區的神農集團養殖完全成本則保持在14.6元//kg。不過随着疫病影響減弱,各公司成本會回歸正常水準。
圖:豬企養殖成本水準對比(元/kg) 來源:天風證券
從今年頭均市值看,牧原股份、溫氏股份、金新農、華統股份、唐人神、天邦食品、傲農生物等豬企,估值均低于曆史頭均市值區間,其他個股也有顯著上漲空間。
來源:天風證券(截至2月)
不過,随着生豬調控産能力度加大以及科學養殖技術應用帶來的規模化,豬肉價格波動趨于平滑,豬周期被拉長,豬企已經進入了薄利時代,豬肉股的彈性也在變小。業内人士認為,以後個股很難再看到以前3倍-5倍的暴漲。是以,持有生豬産業的長周期個股也需要更多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