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作者:朱小悅愛侃娛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 | 朱小悅愛侃娛

編輯 | 朱小悅愛侃娛

在緊鄰珠江三角洲的新興縣,是一個孕育英雄的地方。這裡不僅是抗日民族英雄梁佐勳的故鄉,也是1992年在抗洪救災中英勇犧牲的李家钊的出生地。新興縣的土地上,還走出了一位對中國近現代史有着重大影響的人物——葉季壯。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曾任對外貿易部部長,見證了新中國對外貿易事業的開端。但是為何在文革期間,葉季壯卻遭遇了如此巨大的誤解和冤屈?下面就由小朱帶大家走進這個故事吧。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1893年葉季壯出生在廣東省新興縣,他的青年時期充滿了對學識的渴望和追求,這種熱忱最終引領他于19歲那年成功入學廣東省立法政學堂。在這裡葉季壯不僅吸收了法律和政治的知識,還培養了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完成學業後,葉季壯沒有選擇直接進入政界或高薪職業,而是決定投身公共服務。他先後在江門和新興等地擔任了見習司法官以及縣署總務科科長的職位,這段經曆讓他深切地體會到了基層社會的複雜性和管理工作的挑戰性。不僅如此,葉季壯還積極尋求改革和創新的方法,以提高行政效率和促進地方治理。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1915年,他毅然決定創辦一所學校,緻力于推廣民主和科學的啟蒙教育。在那個時代這種教育理念是頗為先進的,它旨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科學精神,而非僅僅傳授書本知識。葉季壯深知教育的力量,他希望通過教育來激發人們的潛能,促進社會的進步。

除了辦學葉季壯還組織成立了新興育才學術研究社,這是一個旨在推動學術交流和研究的平台。他通過這個平台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知識分子,共同探讨國家發展和社會改革的問題。這些活動在當地社會産生了廣泛的影響,促進了知識的普及和思想的更新。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葉季壯的才華和努力得到了認可,他受聘成為《四邑平報》的社長兼總編輯。在這個職位上他不僅負責報紙的日常營運,還緻力于利用媒體的力量傳播進步思想,推動社會變革。葉季壯通過報紙發表文章,評論時事批評舊有陋習倡導新思想,其文章深受讀者喜愛,對社會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葉季壯的加入中國共産黨時間非常早,早在1925年他就已經是一名黨員,這比很多後來成為元帥的人員還要早。不同于正常的戰場英雄,葉季壯在加入紅軍後,并沒有參與前線作戰,而是承擔起了為紅軍籌集資金的重要職責。在那個物資匮乏、經濟困難的時期,軍隊的資金需求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葉季壯深知單靠個人的能力是難以滿足紅軍龐大的資金需求的。他與幾位同志共同創新了一種供給制的薪酬發放方式,這一措施極大地緩解了紅軍的财務壓力。這種方式的實施,不僅保障了紅軍士兵的基本生活需要,也提高了軍隊的整體士氣和戰鬥力。

随着紅軍長征的開始,紅軍所面臨的經濟困難進一步加劇,幾乎到了隻能依靠乞讨來維持生存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葉季壯接到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惜一切代價籌集資金,確定紅軍能夠繼續前進。面對這一重大責任,葉季壯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氣。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他帶領一支由精通經濟和财務管理的團隊組成的後勤小組四處奔波,利用一切可能的資源和方法為紅軍籌集資金。葉季壯和他的團隊的努力,最終使紅軍能夠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繼續維持運轉,為紅軍長征的成功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保障。

在1929年的曆史轉折點,中共中央做出了關鍵決策,派遣鄧小平和龔飲冰前往廣西,他們的目的是與陳豪人、張雲逸、龔鶴村以及葉季壯等一群已經深耕當地的共産黨人士彙合。他們的任務是聯合廣西的國民黨左翼力量,共同推進該地區的革命事業。到了同年的12月,百色起義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标志着革命力量的一個重要進展,随之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為革命的發展開辟了新的篇章。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在紅七軍成立之後,葉季壯被任命為經理處處長,這一職位讓他有機會充分發揮自己在财務管理和後勤保障方面的專長。随着革命根據地的不斷擴大和紅七軍的日益壯大,軍事行動的規模也随之增大,對後勤供給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傳統的薪饷制已顯不足以滿足目前的需要。

面對這一挑戰,葉季壯展現出了前瞻性的思考與行動力。他深刻認識到要維持紅七軍的持續運轉,必須實施開源節流的政策。他倡導并主導了對部隊薪饷制度的根本性改革,創新性地将原來的薪饷制轉變為官兵統一的供給制。在這一制度下,官兵每人每天僅領取七分錢的菜金,糧食則由組織統一配置設定,這一措施極大地提高了資源使用的效率,確定了紅七軍後勤供應的穩定。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在1945年8月,蘇聯紅軍向中國東北地區進軍,成功擊敗了日本關東軍,并随即掌控了整個東北地區。這個時期日軍留下了大量的軍事物資,包括各種武器裝備,這些遺留物資對于當時正處于内戰階段的中國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掌握這些資源的一方,無疑将在接下來的軍事沖突中占據優勢,國民黨和中國共産黨都急切希望能夠擷取東北這些寶貴的軍事物資。

面對這一形勢,國民黨政府依托美國的支援,已經開始向東北派遣軍隊。中國共産黨迅速做出反應,決定派遣代表與蘇軍進行談判,以争取在東北地區的利益。考慮到與蘇聯進行談判的重要性和複雜性,必須由具有一定級别的代表參與,以確定雙方談判的平等性和嚴肅性。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中國共産黨決定授予葉季壯等六名成員軍銜,這是為了讓他們在與蘇軍的談判中處于一個合适的地位。這次授銜被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曆史上的第一次正式授銜,僅有這六人在那個特殊時期享受了這一榮譽。這不僅是對他們個人能力和曆史貢獻的認可,也是出于對談判任務重要性的考量。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葉季壯便擔任了若幹重要職務,包括擔綱中央人民政府貿易部的上司角色,身為政務院财政經濟委員會的副主任,以及在對外貿易部和國務院财貿辦公室中扮演關鍵職位。他的工作涵蓋了貿易、經濟等多個領域,對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發,葉季壯突然間成為了批鬥的對象。他被錯誤地标記為“走資派”,一些造反派錯誤地認為,憑借其在貿易部長期的上司地位,葉季壯家中必定藏有大量财富和海外貨品。基于這一指控,他們闖入了葉季壯的住所進行搜查,但最終未發現任何證據。

更進一步的指控來自于對其家族背景的懷疑,有人懷疑葉季壯将财富轉移至其故鄉。為了尋找所謂的證據,一些人竟不顧尊嚴地挖掘了葉季壯父親的墓地,這一行為仍然未能找到任何财産。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在這段極端困難的時期,葉季壯面臨的考驗并未就此結束。林彪集團曾三次派遣人員前來,意圖逼迫葉季壯在鄧小平的問題上作出不實陳述,以此來陷害鄧小平。每一次葉季壯都堅定地拒絕了這些不道德的要求,展現了他的堅定立場和高尚品德。

面對家人葉季壯表達了:“我決不能做虧心事。”盡管葉季壯在文革期間遭受了巨大的誤解和不公,但他的行為和選擇最終證明了他的清白和對國家、對人民的忠誠。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在1952年,随着貿易部的解散,其職能被一分為二,形成了對外貿易部和商業部兩個獨立的機構。在這一重組過程中,葉季壯被任命為新成立的對外貿易部的首任上司。即便在長期擔任對外貿易相關職務中,葉季壯始終保持着他的初衷和原則,他的工作熱情和對職責的忠誠從未減退。

到了1961年,一次因公前往廣州的出差途中,葉季壯不幸遭遇了輕度中風,這導緻他不得不暫時中斷工作,住進了醫院。葉季壯的子女們得到了組織的關懷和允許,乘飛機前往廣州看望病中的父親。這次突如其來的家庭團聚,在緊張的治療期間為葉季壯帶來了一絲慰藉。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治療結束後,葉季壯在對家庭經濟的考慮上仍舊表現出了他一貫的謹慎和原則。他特别叮囑他的妻子,關于子女看望他期間産生的飛機票費用,必須由家庭自行承擔,絕不能報帳。這一舉動雖小,卻深刻反映了葉季壯作為一名國家公職人員的高尚情操。在他的價值觀中,公與私必須嚴格分明,即便在身體狀況不佳、需要家人慰問的情況下,也不忘堅守這一原則。

在1965年葉季壯不幸再次遭受中風的打擊,這次的病情迫使他入院治療。他在醫院的病房中度過了人生的最後階段長達兩年之久。在這段艱難的時光中,中國社會也進入了一個充滿動蕩和挑戰的時期,即文化大革命開始的階段。葉季壯不僅因個人遭遇的不公和誣蔑感到痛心疾首,更為中國共産黨和國家的未來充滿憂慮。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随着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發,這一“特殊時期”的來臨對葉季壯等老一輩革命家來說是一場巨大的沖擊。在這場運動中,葉季壯身為一位資深幹部,遭到了連續不斷的攻擊和迫害。他被錯誤地定性并公開批鬥,其公職生涯也被迫暫停。盡管面對如此嚴峻的逆境,葉季壯卻未曾放棄對中國社會主義未來的信念。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依然保持着對黨和國家事業的堅定信念和樂觀态度。

在病床上葉季壯對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愛和對國家美好未來的憧憬從未減退。即使在面對極端不公的指控和身體上的重大挑戰時,葉季壯的内心依舊堅韌不拔,他的精神面貌和對正義的追求成為了他生命中不可磨滅的印記。這段經曆不僅見證了葉季壯個人的堅強和品格,也反映了一個時代背景下人們對理想信念的執着追求和犧牲精神。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在1967年的夏季,葉季壯因長期疾病在北京辭世,享年74歲。這位經曆了中國現代曆史風雲變幻的重要人物,其一生貢獻于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在他逝世後中國的政治領袖和老一輩革命家們,包括周恩來總理、李富春、陳毅、葉劍英、李先念等,都出席了他的追悼會,以示對他生前貢獻的尊重和緬懷。

此次追悼會不僅是對葉季壯一生工作和奮鬥曆程的回顧,也是對他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努力和貢獻給予的高度評價。周恩來總理的發言,詳實回顧了葉季壯在不同曆史時期,對黨和國家的忠誠服務,以及在面對國内外複雜形勢時,展現出的政治智慧和堅強毅力。

他是原貿易部部長,拒絕還陷鄧小平,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

葉季壯的去世,不僅是中國政治和經濟領域失去了一位傑出的上司者,更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失去了一位忠誠的戰士。他的人生軌迹和貢獻,成為了後來人學習和效仿的榜樣。通過這次追悼會,與會者及廣大群眾再次被提醒,要銘記葉季壯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不朽功績,繼續為實作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奮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