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作者:史在沒有錢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文 | 編輯:史在沒有錢

前言

在1961年春初的上海丁香花園,一張罕見的照片捕捉到了陳赓大将的身影。面對鏡頭,他展現出了特有的溫文爾雅,但疲憊與憔悴的面容卻透露出歲月的沉重打磨。盡管拄着拐杖身體虛弱,他的眼神中依舊閃爍着堅韌和智慧的光芒。一生在戰場上呼風喚雨,為何在生命的晚年,這位軍中的樂觀大使卻步履蹒跚,獨自面對病魔的蹂躏?下面小史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在1903年的一個春天,湘鄉縣柳樹鋪迎來了陳赓的誕生。他的童年與衆多鄉村孩子無異,經曆了私塾和高等國小的學習生活。在成長的道路上,陳赓遵循了當時社會的傳統軌迹,年滿而立步入婚姻,本可預見一個安定而平凡的人生軌迹。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但命運為陳赓預留了更廣闊的舞台。不滿14歲的他,拒絕了父母為他安排的包辦婚姻,選擇離家出走,踏入軍營,這一決定标志着他人生的轉折點。在湘軍的嚴格訓練下,陳赓不僅錘煉了堅強的意志,更培養出了反抗舊社會束縛的勇氣。

1921年陳赓告别軍旅生涯,轉而在長沙鐵路局擔任辦事員。這一年五四運動的思想風暴仍在他心中激蕩,驅使他走上革命的征途。在這一時期,他有幸結識了何叔衡、郭亮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深受共産主義思想的吸引,陳赓在這一年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堅定了革命的信念。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兩年後的成就并非偶然,他的入黨,為他後續的生涯開啟了新的篇章。1923年他考入黃埔軍校,不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還與蔣先雲、賀衷寒并稱為“黃埔三傑”,成為黃埔軍校的傳奇人物之一。黃埔軍校不僅為他提供了戰略戰術的知識,更讓他結識了一生的良師益友,這些人的影響深遠,塑造了他後來的人生軌迹。

在1928年的繁華上海,陳赓與李克農的命運線交織在一起。那年李克農深入敵營,秘密潛伏于國民黨中統局,執行艱巨的任務。在這一期間,李克農單線與陳赓保持聯系,兩人之間的密切合作為後來的友誼奠定了基礎。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平靜。顧順章的背叛讓共産黨在上海的機密全被暴露,國民黨迅速行動,企圖一網打盡中共高層。在這緊急關頭,錢壯飛得知消息後,立刻行動,夜以繼日奔赴上海,将這一關鍵情報傳遞給李克農。

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李克農急需找到陳赓,但按照地下組織嚴格的規定,非預定時間和地點不得随意接觸。時間緊迫之下,李克農終于通過各種方式與陳赓取得聯系,緊急情報才得以傳達至周恩來等中央上司人手中,促成了中共中央機關的及時撤離,化險為夷。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在1932年的寒風中,陳知非踏入了這個世界,生于動蕩,成長在分離與隐秘之中。他的童年伴随着無數次的搬遷,是對抗戰争陰影下的一種無奈适應。尚未滿三歲,陳知非就随着父母漂泊于各地,換過五次住處,以躲避敵人的追蹤。

随着歲月的流轉,陳知非逐漸長大,但他對父親的記憶卻日漸模糊,甚至連父親的名字都成了一個謎。在那個年代為了安全,連家門的牌号都成了不可外洩的秘密。當母親王根英因政治原因被捕後,陳知非的童年更是被迫與外婆相依為命,父母的面容和聲音,隻能在夜深人靜時在他的夢中回響。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面對周圍人對他提問的沉默或是敷衍,陳知非的内心充滿了疑惑和渴望,但随着對家庭曆史逐漸有所了解,他開始收起了對父母的追問,深知家庭背後承擔的特殊使命。

生活的重壓讓陳知非不得不早早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在舅舅因政治迫害而失去工作後,陳知非辍學,開始了辛苦的打工生涯。他黎明前起床,挑着報紙在繁忙的街頭叫賣,收入寥寥無幾。嘗試過的擦鞋工作,雖比賣報紙稍好,但依舊難以使家庭擺脫貧困。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在1940年的夏季山西武鄉的蟠龍鎮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陳赓大将,他因健康原因在此靜養。恰逢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成立四周年,校慶期間,文工團精心準備了一系列文藝演出。

抗大訓練部的上司,王智濤部長,盛情邀請陳赓到自己家中作客,期間衛生部長錢信忠關切地詢問陳赓是否有所需。陳赓半開玩笑地說:“現在我什麼都不缺,就差一個伴侶了。”這句話雖是輕松說出,卻被王智濤夫婦記在了心裡。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王智濤與妻子一拍即合,決定為陳赓牽線搭橋。王智濤夫人吳靜與傅涯有同學之誼,于是便請傅涯到家中,讓她與陳赓相見。傅涯對陳赓早有所聞,見面之際便請求陳赓分享他的生平事迹。

在兩人初次見面的交流中,陳赓暢談自己的經曆,尤其是在會昌戰鬥中受傷的往事,引起了傅涯的深切關注。陳赓的坦率和堅定,以及他對前妻的深情,讓傅涯對這位男性産生了深深的敬佩。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傅涯告别後王智濤好奇地詢問陳赓對傅涯的印象。陳赓笑着回應,雖是調侃但已顯露出對傅涯的好感。傅涯在抗大的文工團中頗有名氣,其多才多藝的才華,使陳赓對這位年輕女性更加欣賞。

陳赓不是那種會輕易放棄感情的人。在一次傅涯的機關演出後,他抓住機會,直接向傅涯表達了自己的心意,展現了他直接而坦誠的性格。面對陳赓的表白,傅涯也沒有回避,雖然她提到了自己在老家的未婚夫,但在陳赓的一番話下,傅涯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感情選擇。最終由于兩人在政治理念上的高度一緻,傅涯決定與陳赓共同走進婚姻的殿堂。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1943年2月25日,陳赓與傅涯在河北赤岸舉行了簡樸而又莊重的婚禮,彭德懷和鄧小平的見證下,陳赓向傅涯許下了堅定的承諾,承諾尊重并支援傅涯的事業,永遠愛她。羅瑞卿的祝福語更是讓婚禮現場充滿了溫馨與幸福。

婚後雖然戰争使他們不得不分離,但陳赓總是通過信件和日記與傅涯分享他的思念與愛意。傅涯也将這些珍貴的記憶收藏,成為了後來《陳赓日記》的基礎。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陳赓與傅涯的愛情故事,不僅是兩個革命者的情感交融,更是他們共同信仰與理想的見證。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1946年曆經十七年的分離,陳知非終于等來了父親的尋找。在抗日戰争勝利的喜悅中,陳赓急切地想要彌補與兒子失去的時光。經過一番努力,陳赓終于通過地下組織找到了陳知非,急忙派人聯系,希望盡快團聚。

陳知非對突如其來的父親消息感到震驚又興奮。離别後的首次相見,在太嶽軍區司令部内,陳知非與陳赓的重逢充滿了複雜的情感。多年的分離讓他們之間有着難以言說的距離,但傅涯的溫言打破了初見的尴尬。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在傅涯的引導下,父子倆開始交談。陳知非聽父親講述過去的事迹,了解了母親的犧牲,也終于明白了父親離開的真正原因。盡管多年未曾相見,但陳知非感到與父親之間有着說不盡的親情和默契。當夜晚降臨,他們仍舊聊得滿腔熱忱,仿佛要用這短短的時光,彌補那些年未能陪伴的遺憾。

在中國革命及建國之路上,陳赓将軍以其獨特的風采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不僅是因為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更因為他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總能以其天生的幽默感為周圍的人帶去一絲輕松和歡笑。在那個嚴峻的時代,他的幽默成為了一種珍貴的精神滋養,為大家的緊張生活帶來了一絲緩解。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陳赓将軍的風趣并不僅限于日常生活,即使是在最高上司人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面前,他也敢于開玩笑,用輕松的氛圍化解緊張的情緒。他的這種膽識和風度,赢得了衆人的喜愛,即使是國家領袖也常被他逗得會心一笑,從中可以窺見他與衆不同的人格魅力。

1955年在全軍大授銜儀式上,陳赓被賦予大将軍銜,并排名第四,這不僅是對他軍事才能的肯定,更是對他為革命作出的巨大貢獻的認可。有評論指出,如果不是因為深入特工行動,陳赓完全有潛力成為一位傑出的元帥。這種評價,雖帶有些許誇張,卻也從側面反映了陳赓在軍事領域的卓越才能。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在抗美援朝戰争後期,面對雙方軍力的懸殊,陳赓巧妙地指揮部隊挖掘道地,這些如迷宮般錯綜複雜的道地不僅有效地保護了中朝軍隊,也成為了對抗裝備先進的美韓聯軍的重要政策。這一舉措充分展現了陳赓将軍在逆境中的智慧和勇氣。

1957年的冬天陳赓突發心肌梗塞,這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他陷入了人生的另一場艱苦戰鬥。盡管經過治療病情有所好轉,但這場病魔卻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迹,他的健康狀況從此大不如前。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在1960年的北京,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覆寫了整個城市,同樣一場突發的心梗危機也降臨在了陳赓大将身上。幸運的是,及時的醫療救治挽回了他的生命。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他的心髒病情日漸加重,不得不放下所有的工作,開始在家中專心養病。

北京的冬日寒冷刺骨,每次外出呼吸幾口新鮮空氣,都需要将自己裹得嚴嚴實實,以抵禦那穿骨的冷風。作為一位湖南人,陳赓并不習慣這樣的天氣,對這種裹得像個粽子一樣的生活方式頗感不便。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得知陳赓大将身體狀況的老部下們,心懷關切,紛紛寫信到北京,建議陳赓南下至四季如春的上海養病,認為溫暖的氣候或許更利于他的康複。但考慮到陳赓的病情嚴重,需要随時可能的醫療幹預,“保障委員會”對此提出了謹慎的建議,不推薦他進行長途旅行。

然而陳赓對于老部下的真摯情感十分感動,與妻子傅涯商量後,決定接受上海的邀請,南下療養。這一決定得到了中組部的首長特批,傅涯将陪同前往,確定陳赓的日常生活得到妥善照顧。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臨行前陳赓特地前往國防科工委,親自主持了一場别開生面的會議。盡管身體狀況不佳,他依然展現出領袖風範,鼓勵大家面對困難要堅持下去,對新中國的未來抱有堅定信念。這番話語,讓在場的同志無不動容,紛紛表達了對陳赓的關心和祝福。

1961年初陳赓帶着滿腔的期待,攜妻子和随行人員,乘坐火車南下,來到了上海。在市政府安排下,他們入住了曆史悠久的丁香花園。這裡昔日為晚清名臣李鴻章的府邸,園内布局精美,環境幽雅,确實是療養的理想之地。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丁香花園内陳赓和妻子居住在便于就醫的一樓,而随行的警衛員、秘書和其他從業人員則住在二樓。雖然園區内自然風光怡人,但上海連綿的陰雨讓陳赓感到些許不适,濕氣重的天氣令他感覺頗為不便。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盡管有些不習慣,陳赓還是在這裡度過了一段時間,嘗試着适應新的環境和生活節奏,希望在這裡的養病生活能夠為他帶來康複的希望。1961年春陳赓逝世的消息像一道閃電擊中了李克農。面對突然失去多年摯友的事實,李克農深感悲痛。他們曾經同甘共苦,現在再好的酒也失去了分享的伴侶。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在陳赓離世不久前,李克農已遭受妻子逝世的打擊。盡管疾病纏身,李克農仍堅持去送老友最後一程。随着陳赓骨灰的送行,李克農雖身體不适,但家人支援他完成這最後的告别。

兩位革命戰友的故事,在李克農逝後不久畫上了句點。他們共同經曆的歲月,成為了中國革命曆史中不朽的記憶,見證了深厚的友誼與共同為理想而戰的堅定信念。

1961年,陳赓人生最後一張照片,面露愁容,被疾病折磨得十分痛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