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霍去病打下四座城,取了四個霸氣名字,兩千多年沒改名并沿用至今

作者:趙趙的期待

前言

少年霍去病,一生傳奇。十三歲便封為侯爵,十八歲便一戰成名,二十二歲封狼居胥,二十四歲便英勇犧牲。他就像一顆劃過夜空的流星,短暫卻璀璨奪目,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輝煌。

他打下的四座城池——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至今依舊屹立在王朝的汪洋中,見證着中華文明的發展。這些城池不僅是軍事要塞,更是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節點。它們的曆史,就是一部浩蕩的中國史詩。

那麼,這個少年将軍究竟經曆了什麼?他如何在短暫的一生中留下如此耀眼的足迹?

霍去病打下四座城,取了四個霸氣名字,兩千多年沒改名并沿用至今

犬戎入侵,西周覆滅

在霍去病出生之前的數百年,中國大地上曾經發生過一場震驚古今的大事件。

那是在西周末期,周幽王荒淫無度,廢嫡立庶,引發了國内動亂。為了博取美人一笑,他甚至挑起了戰争,導緻西夷犬戎趁機入侵。最終,這個曾經輝煌的西周王朝就此覆滅。

霍去病打下四座城,取了四個霸氣名字,兩千多年沒改名并沿用至今

犬戎族是一支遊牧民族,他們以放牧打獵為生,逐漸形成了不小的規模。在周幽王的挑釁下,他們毫不留情地攻入了中原,城破國亡,連同寵妃褒姒也落入了敵手。

這場災難性的事件,不僅宣告了西周王朝的滅亡,也讓犬戎族的勢力一步步壯大,整個河西走廊都被納入了他們的統治範圍。這片曾經繁榮的土地,如今淪為了遊牧民族的天下。

霍去病打下四座城,取了四個霸氣名字,兩千多年沒改名并沿用至今

漢武帝的強硬政策

時光飛逝,直到西漢建立,這片土地依舊處于動蕩之中。建立立的王朝,同樣面臨着來自北方匈奴的騷擾。

西漢初期,統治者們并不願意與匈奴正面硬剛,而是采取了和親懷柔的政策。他們不斷向匈奴奉送财物糧草,試圖換取和平。但這種屈辱的做法,隻能讓匈奴更加猖狂。

霍去病打下四座城,取了四個霸氣名字,兩千多年沒改名并沿用至今

直到漢武帝登基,情況才發生了轉變。他任用賢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發展文化吏治的同時,也積極準備軍事力量。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武帝下定決心,要用強硬的手段來打擊匈奴,收複河西走廊。這就為一代将星霍去病的登場,鋪平了道路。

霍去病打下四座城,取了四個霸氣名字,兩千多年沒改名并沿用至今

少年霍去病的崛起

公元前121年,二十歲的霍去病率兵一路打通河西,在武威插上了大漢的旌旗。這裡,成為了他軍功的代名詞,也誕生了"武威"這個名字。

同年,漢朝在這裡設立了涼州郡,取名"涼州",意為"地處西方,常寒涼也"。從此,武威和涼州就成為了隸屬關系,并一直保留至今。

這位少年将軍的事迹,不僅彰顯了漢朝的天威,也宣示了開疆拓土、直通西域的宏偉願景。他的軍功,不僅震懾了匈奴,更為後來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

霍去病打下四座城,取了四個霸氣名字,兩千多年沒改名并沿用至今

張掖:河西的"金明珠"

如果說武威是河西的門戶,那麼張掖就是河西的咽喉,更是整個河西走廊的"金明珠"。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再次出兵河西。他先是大敗了匈奴單于的兒子,随後又與匈奴主力軍大戰,俘虜了多名王族重臣,重創了匈奴。

幾個月後,霍去病再次出奇兵,孤軍深入祁連山,斬殺了三萬二千多匈奴軍首級,還擒獲了匈奴單于的阏氏和王子們。

霍去病打下四座城,取了四個霸氣名字,兩千多年沒改名并沿用至今

匈奴節節敗退,内部發生了動亂。渾邪王想要投降漢朝,但漢武帝擔心對方詐降,就讓霍去病深入敵營。結果,霍去病不僅斬殺了八千多叛逃敵軍,還将剩下的四萬多匈奴軍民直接招編,徹底掌控了河西局勢。

此後,張掖改名為張掖郡,代表着"張國臂掖,以通西域"的宏偉願景。這裡不僅成為了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商品經濟貿易也極度發達。

張掖還因為地理位置優越,成為了佛法傳播的聖地。到了今天,這裡依舊擁有着雪山、草原、沙漠、戈壁等衆多自然景觀,成為了一處令人向往的旅遊勝地。

霍去病打下四座城,取了四個霸氣名字,兩千多年沒改名并沿用至今

酒泉:絲綢之路上的重鎮

戰國時期,酒泉就已經成為了匈奴、月氏等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各部族經常争奪這片土地,最終演變出了酒泉特有的土著民族。

等到西漢建立時,整個酒泉地帶都成了匈奴的領地,稱作"匈奴右地"。直到霍去病發起河西戰役,才将酒泉納入了新的軍事版圖,改名為"酒泉郡"。

為什麼叫"酒泉"呢?有兩種說法:一是因為城中地下有泉水,泉水若酒,是以得名;另一種說法是,霍去病大捷後,漢武帝派人從長安送來了一壇禦酒,霍去病為了與全軍将士共享,就将酒倒進了泉水中。

霍去病打下四座城,取了四個霸氣名字,兩千多年沒改名并沿用至今

無論哪種說法,這個美稱都展現了霍去病體恤将士、愛兵如子的大将風範,也承載了河西之戰的偉大勝利。從此,酒泉成為了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成為了詩詞歌賦的主角。

如今的酒泉,不僅有着悠久的曆史,還是中國最早建成的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基地。東方紅一号、神舟五号等,都是在這裡發射升空的。一個成就于古代,延續到現代的偉大地方,正在書寫着新的篇章。

霍去病打下四座城,取了四個霸氣名字,兩千多年沒改名并沿用至今

敦煌:絲綢之路的咽喉鎖鑰

在霍去病打通河西的過程中,最後一個重鎮就是敦煌。這裡曾經是匈奴的領地,阻隔了東西方的交流貿易。

直到霍去病攻下敦煌,河西四郡才算是正式成立。此後,張骞先後出使烏孫、大夏等西域諸國,絲綢之路正式開始搭建"順風車國家"。

敦煌因其地理位置優越,成為了絲綢之路上的"咽喉鎖鑰"。沿着這條古老的貿易之路,東方的絲綢、茶葉、器皿傳向西方,西方的葡萄、香料、琉璃也傳回了東方。

霍去病打下四座城,取了四個霸氣名字,兩千多年沒改名并沿用至今

這裡還受到了西方佛教的深遠影響。早在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就有僧人在敦煌大泉河谷開鑿石窟,供奉佛像,這就是最早的莫高窟洞窟。從洞窟佛像到石窟壁畫,延續了十六國到清朝一千多年的曆史變遷和民俗風貌。

可以說,敦煌是東西方文明交彙的重要節點,孕育了燦爛的佛教文化。而這一切,都源于霍去病在河西的開疆拓土。

霍去病打下四座城,取了四個霸氣名字,兩千多年沒改名并沿用至今

結語

公元前117年,匈奴雖然慘敗于漢朝,但伊稚斜單于卻遲遲不肯對漢稱臣。于是,漢武帝打算再次出兵對付匈奴,依舊由霍去病領兵出征。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位風華正茂、鐵血英勇的少年将軍,竟然因病早逝了。漢武帝不得不被迫停止了對匈奴的再次進攻,痛失霍去病,成了他最大的意難平。

但是,霍去病留下的四座城池——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卻一直屹立在王朝的汪洋中,見證着中華文明的發展。這些城池不僅是軍事要塞,更是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節點。

千載之後的今天,絲綢之路的駝鈴依舊承載着華夏文明遠播世界。而這條路上,有一個個永不磨滅的名字,是漢使張骞,也是漢将霍去病。他們的事迹,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璀璨的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