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閣寺》金碧輝煌之下也有幽暗的陰影

作者:歸月如初

我去過京都,也看過金閣寺,那的确是一個很耀眼的建築,于是看到三島由紀夫寫的《金閣寺》我便産生了濃厚興趣,但讀完發現他哪裡是在寫建築,其實是在寫人與人性。

《金閣寺》金碧輝煌之下也有幽暗的陰影

主人公一出場是一名中學生,他為了上學寄宿在叔叔家,那時他就對金閣有一種朝聖般的膜拜,希望有一日能夠親眼看看父親所描述的聖地。

真得到了父親帶他到金閣時,這座建築給主人公的感受其實并沒有憧憬的那樣美好,這就是平時我們所謂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記得小時候曾學過一篇名叫《小馬過河》的文章,松鼠和老牛都說了自己對河水了解到的深淺,但是小馬走過河的時候,真實感受是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這對小馬來說才是事實。

别人說的事實,即使是真的,那也是别人口中的真實,現實到底是怎樣,還需要每個擁有不同認知層面的人親身去感受,正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金閣寺》金碧輝煌之下也有幽暗的陰影

主人公對一切感受的過程,也是他對這個世界認知的過程。當國家戰敗投降那天,老師給他們講的課是《南泉斬貓》。

南泉說:道得救貓,道不得殺貓。東西兩堂的僧都争貓,道不同,于是貓被殺。但趙州回來聽到此事,直接把鞋子扣到頭上,走了,南泉瞬間明白,他在貓會活。

殺貓可以快速解決眼前問題,簡單粗暴效果明顯;留貓的價值也同樣值得參考,它可以讓人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共情,學會愛與分享,但是這不是三言兩語,需要時間慢慢感悟。

貓是禍起之源,但貓并不是罪惡之源。怎麼處理貓,看人站在利己、利他、利人的哪個立場,不同立場處理問題的結果自然不一樣。

一個人的價值觀形成,就在一些日常的小事中獲得,父親的言行,母親的言行,老師的言行,朋友的言行,都能給他以精神的觸碰。

《金閣寺》金碧輝煌之下也有幽暗的陰影

人有善與惡兩個小人同住在一個軀體裡,他想給外人展示的樣子,和他内心真實的樣子并不一緻,能看到哪一步,就看個人的修行。

就如同這座的建築,它有被陽光照射的一面,氣派輝煌,同樣也陽光所不能企及的部分,陰冷幽暗。建築本身就是人意念的傳達,是以它真正的美與不美,不在于表面,更在于它服務了誰。

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有很多個版本,而後浪插圖珍藏版無論從字型,還是書籍裝幀都深得我心,如果想讀或收藏,我都非常推薦這版。

作者:歸月 喜歡讀書、寫評,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歡迎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