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香的“五色糯米飯”

清香的“五色糯米飯”

  阿嫂們将五色糯米飯擺成“三月三”字樣。

清香的“五色糯米飯”

  不同植物汁水浸泡出來的彩色糯米。

清香的“五色糯米飯”

  阿嫂們合力摘楓葉。

  日常生活中,吃飯是再普通不過的事了。飯,有很多“種類”,像煲仔飯、鹵肉飯、揚州炒飯等等。而在龍勝各族自治縣,有一種飯叫“五色糯米飯”。

  “三月三”臨近,在龍勝各族自治縣江底鄉城嶺村江口組,住在山上的盤瑤阿嫂趙雙蓮呼朋喚友,為五色糯米飯的制作做準備。

  上山摘楓葉,河邊采密蒙……阿嫂們的背簍裡裝滿用來給糯米染色的植物。黑、黃、紅、紫及原來的白,是五色糯米飯的傳統配色,染色植物分别對應楓葉、密蒙草、紅藍草、觀音草4種桂林常見植物。趙雙蓮将采摘來的楓葉清洗幹淨,切碎後加水熬煮,煮出來的汁水呈黑色,倒入水盆中,趁熱泡入糯米。

  “要染出的顔色好看,至少要泡5個小時,是以要做五色糯米飯,最好在前一天晚上就開始做,這樣糯米泡一晚上,第二天顔色肯定好。”趙雙蓮說。其他植物也按同樣的步驟進行。

  在趙雙蓮泡好的彩色糯米裡,記者發現多出一種綠色糯米。對此,趙雙蓮得意道:“綠色糯米其實很好做,藍色汁水混黃色汁水就能變出綠色汁水。像這樣混合染料,還可以得出更多顔色的汁水,做出更多彩的糯米飯。”

  糯米泡好,趙雙蓮提來一個大木桶,将五色糯米放進桶内,上鍋蒸,大約蒸2小時,糯米飯就蒸好了。打開鍋蓋,米香撲鼻,五色糯米飯顔色鮮亮,看着令人心生喜悅。

  熱騰騰的糯米飯放到通風處微微吹涼,趙雙蓮拿來一張大簸箕,将不同顔色的糯米用飯勺舀出,堆在簸箕上。幾位阿嫂圍坐一起,将不同顔色的糯米各拈一點,團在一起,形成五顔六色的糯米團。記者拿到一個糯米團,細細咀嚼糯米,不同顔色的糯米帶着些微不同的植物清香,再大大咬上一口糯米團,軟糯彈牙的米飯帶來了充實的飽腹感。

  據了解,五色糯米飯又稱花米飯、烏米飯。雖然傳統五色在不同民族和地域中有不同的含義,但不變的是各族兒女對農事五谷豐登的祈禱與生活吉祥如意的祈願。

來源:桂林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