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發現自己的腿上出現了“小蚯蚓”,有的人腿上比較多,這些彎曲迂回的“小蚯蚓”,很多人都不認為是什麼嚴重情況,甚至不清楚,這些“小蚯蚓”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其實,腿上小蚯蚓這種表現叫做靜脈曲張。靜脈曲張屬于中醫學“筋瘤”範疇。《外科正宗》所述“筋瘤者,堅而色紫,壘壘青筋,盤曲甚者結若蚯蚓”。靜脈曲張,又稱為“老爛腿”、“蚯蚓腿”。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個簡單又有效的中醫小方子,它是由一位名叫唐漢鈞的老中醫創造的,叫做“益氣養肝通脈飲”,唐老先生用了大半輩子的時間,發明了這個方子,對于治療靜脈曲張有奇效,總有效率超過90%,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拿筆記一下:
生黃芪、黨參、白術、升麻、當歸、制首烏、地龍、菊花、決明子、牛膝,水煎服,一天一劑。
“氣行血,血載氣”,氣血是互相依存的。靜脈曲張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氣虛了,血液流動不暢,就會形成瘀血,久而久之,血管就會像堵塞的水管一樣,出現問題。
方子裡的黃芪、黨參和白術,它們就像是補氣的三劍客,一出手就能讓氣虛的問題得到緩解。黃芪和黨參,就像是溫和的補藥,它們不像人參那樣猛烈,但效果卻一點也不差。而白術,它的任務是健脾益氣,就像是給氣血的生産加了個加速器。
升麻就像是個小火箭,能把下陷的氣機往上提一提。它還能幫助破開肝氣的郁結,讓氣血更暢通。而靜脈曲張好發于小腿,剛好在肝經的循行路線上,是以保持肝氣通暢至關重要。
當歸補血,不僅能直接補充血液,還能活血。想象一下,如果河道被堵塞,水流就會受阻,當歸就像是河道裡的清道夫,能清除障礙,讓血液流動暢通無阻。
地龍,就是我們常見的蚯蚓。蚯蚓在土裡穿梭自如,是以地龍能通經絡,把血管裡的垃圾清掃出去,讓不通的經絡重新通暢起來。
牛膝是引藥下行的高手,能把藥效帶到下肢,直接作用于病竈。它和首烏一起,還能補肝腎,強筋壯骨。因為肝主筋,筋的問題往往和肝功能有關,牛膝和首烏就像是給筋脈加了一層保護膜,讓它們更加強健。
菊花和決明子這對清熱護眼的黃金搭檔。它們不僅能防止瘀血化熱,還能保護眼睛。因為肝開竅于目,肝髒的狀況往往會在眼睛上表現出來。
“益氣養肝通脈飲”這個方子,就是通過補氣、養肝、活血通絡三管齊下,讓下肢的瘀血得到有效緩解。特别适合那些氣虛的人,比如容易疲勞、乏力、嗜睡、不愛講話或者聲音低微、面色蒼白、走路氣喘、便溏腹瀉等症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