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書推薦」成文華:讀《未來發展:從數智經濟到共享社會》未來的數智社會應該是什麼情景

「好書推薦」成文華:讀《未來發展:從數智經濟到共享社會》未來的數智社會應該是什麼情景

成文華:讀《未來發展:從數智經濟到共享社會》未來的數智社會應該是什麼情景

好書推薦

「好書推薦」成文華:讀《未來發展:從數智經濟到共享社會》未來的數智社會應該是什麼情景

★★★★★

未來是個令人着迷的永久話題。少年時代癡迷過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青年時代曾陶醉在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裡。向着未來一路走來,卻發現仍有無盡的未來等着人類去創造和建構,邵春堡博士的“未來系列”正是對這個主題的成功探索。最近,閱讀“未來系列”的第二部《未來發展》,體會和感慨頗多。對于不确定的未來,人們都想去探個究竟,這本書會如何描述未來?在春堡博士寫作期間,我就滿懷期待。新書面世,看了由經濟學家王東京作序,邬賀铨、王建宙等12位院士專家、業界翹楚、企業家的聯合推薦,迫不及待捧起這部散發着墨香的新作,竟然有種欲罷不能,想一口氣讀完的暢快感,沉浸于作者精心營造的波瀾壯闊的未來數智世界。去年讀過作者的《未來引擎:從科技革命到全新世界》,那是對科技世界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巡禮。這部《未來發展:從數智經濟到共享社會》,則是對21世紀數智化風貌的展現。作者用嚴密邏輯、嚴謹資料,以奔放的激情,旁征博引,論述數智時代的孕育、發展和趨勢,把人帶進一個瑰麗斑斓的未來世界,宛如跨越時代的清明上河圖,數字化情景躍然紙上,絲絲縷縷,清晰可見,令人心馳神往。未來學是人類探索未來發展的“望遠鏡”。托夫勒說:“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明天會使我們所有人大吃一驚”(The sole certainty is that tomorrow will surprise us all)。他以《未來的沖擊》、《第三次浪潮》、《權力的轉移》等未來三部曲享譽全球,影響深遠。八十年代國門初開,《第三次浪潮》作為第一本在中國出版的西方思想的流行作品,對那個時期年輕人具有強烈的震撼和影響。八十年代末,有幸與春堡兄在研究所學生班一起就讀,記憶裡他總是班裡思維最活躍、發言最積極的學生。記得堂前課後的讨論中,春堡同學不時提及閱讀托夫勒的感受,托夫勒談到的未來世界、資訊革命對當時的我們還聞所未聞,書中勾勒的未來藍圖,尤其是開發中國家可以重新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的論述振奮人心!“就像革命先輩一樣,我們的使命注定是創造未來。”托夫勒書中的煽情描述令多少學子豪情滿懷。新技術浪潮為民族的崛起帶來新的契機,更為無數年輕人提供了富有激情、更具想象的空間。40年過去,托夫勒描述的第三次浪潮大多變成現實,托夫勒未能預測到的種種景象正在使“所有人大吃一驚”,而同樣令我和幾個同學大吃一驚的是,春堡在卸任繁重的公務後,步托夫勒之後也成了成果豐碩的未來學者。無容置疑,春堡博士鳳凰涅槃般的成功轉型既有青春時代踏下的烙印,更有來自他孜孜不倦的辛勤積累和蜜蜂般的博采衆長,來自于他獨到的研究視角和科學的探索精神。作者自序說,這部書雖然繼《未來引擎》之後出版,卻早于前者成稿,是他持續學習、了望前沿、探索規律的結晶。從事研究、寫作和創作的過程無比艱辛,據同是喜愛鑽研的啟生師兄透露,有時候為了一個問題、一個表述,春堡同學會熬到半夜,發微信與其海闊天空地讨論,直到冒出點有價值的火花。這本凝聚着春堡博士智慧和心血的《未來發展》,内容宏闊,涉及數字化的經濟、社會和治理,從整體脈絡、邏輯和規律看,我覺得回答了數字化向何處去的幾個問題:第一,數字經濟的來龍去脈?這本書認為數字經濟是曆經量變、質變和激變而來。量變是物質、能量和資訊三要素的漸進發展,帶來資訊經濟、網絡經濟、知識經濟,積累着數字化的許多因素;質變是以數字智能科技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強烈作用,即數字科技持續突破、網絡疊代優化、資料海量積聚,使量變中已經出現的資料、網絡、資訊,由資料性、工具性、技術性,轉變到資源、要素和内容的性質,在質變過程中迎來數字化新形态;激變具有偶然性,因為即使質變完成,正常的科技産品和應用發展到産業化,一般還需要兩個康波期,大約幾十年。有意思的是,全球防控疫情加速了數字技術産業化的到來,使數字科技在防範感染、保障生活、挽救生命中,得以迅速和普遍的應用,使全球疫情流行這件壞事在此變成了好事,促使數字經濟産生了激變或者突變,讓人們适應了數字化産品和服務,一個嶄新的時代,或者新的經濟社會形态終于形成。數字時代與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具有同等重要的曆史地位,它将繼工業時代之後,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式和特征。第二,數字社會比工業社會有什麼優勢?在作者對數字經濟超越傳統社會的論述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三個發展方式。一是數字社會的智能生産方式,通過更多智能機器人逐漸取代人的勞動,将會生産更多更好的産品,形成服務,做大蛋糕,比傳統的制造方式會更有效率地增加社會财富,帶來價值;二是數字社會的平台發展方式,通過平台可讓更多的人獲得資源、機會、過程和成果,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合理配置資源,減少閑置的财産、資源,無論生産或生活消費,人們更在乎産品的使用權,進而減少對各種财産的占有所帶來的重複、浪費,有效地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向着共享共富的趨勢發展;三是生态發展方式,在數字化條件下,資訊等輕資産占比越來越大,物質和能量占比相對降低,這種方式可以減少地球生态壓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進一步做大“蛋糕”。這種靠智能提高生産率、靠平台促進均衡發展、靠輕資産保障持續發展的方式,将使石油滾滾、機器隆隆、煙囪林立的工業繁榮,更多變成虛拟平台配置資源、無人無燈無需工廠中的房間管理的智能機器靜悄悄生産、定制化銷售和體驗式服務。第三,為什麼要實施數字治理?數字經濟的産品、技術、工具和服務普遍運用到社會、教育、文化、生活中,全社會到處呈現數字化運用場景,通過各種數字智能平台,促進就業、教育、健康、生活等各方面的數字化發展。作為治理對象的經濟和社會在快速數字化,如果治理主體仍然運用傳統的治理方式,就很難适應治理對象的數字化、智能化。為适應數字化的普遍發展,需要改革傳統的治理方式,使治理主體和治理方式與治理對象相适宜,反映生産關系的數字治理,經過調整、變革,積極地适應新質生産力驅動的數字化發展,并以調整後的新型生産關系積極地反作用于數字經濟,保障其積極、健康、安全的發展。未來的數智社會應該是什麼情景呢,春堡博士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濃墨重彩地論述了未來勞動就業、教育學習、健康長壽、生存生活諸方面的發展趨勢。在勞動就業方面,作者認為從現在起正在出現一些階段性特征,包括勞動由負擔和謀生向快樂和需要轉變、就業由社會和群眾壓力向輕松自如轉變、勞動價值将由人類和人工智能共同展現、勞動階段過渡中工業文明向數智文明轉變。勞動就業将會出現一些雙重制象,諸如勞動時間縮短與自由時間延長相對應、人的勞動與機器人的勞動兼有、深化社會分工與漸進消除分工兼有。該書判斷機器人取代人的速度有加速的趨勢,人工智能産生新崗位的比例将大大降低,并綜合了對勞動崗位易淘汰與不易淘汰的六種判斷方法,認為人工智能留給人類的工作及人機協作就業模式将會與人的全面發展相聯系。在教育趨勢上,作者認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将會依次加速知識教育→能力教育→智慧教育的轉變和更新。從作者在教育理念、目的、形态和方式的論述中,我讀出春堡博士強調的三個觀點,即教育重在發現人的潛能和愛好、挖掘人的内在驅動力、培養人的正确價值觀,進而提出學校教育向社會教育轉變、學制教育向終身教育轉變、精英教育向共享教育轉變、傳統教育方式向智能教育方式轉變。在健康長壽方面,作者認為未來健康事業有條件突破許多局限,從更廣泛的意義上将牽涉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聯系起來,建立健康大生态;人類會抓住新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迎擊相應的挑戰,充分發揮新科技的作用,突破醫療健康中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将會在全球化、數字化的大潮中,洞察可能涉及人類命運和進化的關鍵節點,賦有遠見地把握健康發展的戰略趨勢,趨利避害,争取主動。在生存生活方面,數智化的發展必然帶來人的優質生存和高品質生活。生活方式将被重塑,比如人機共存、快樂常态、簡約生活、零距離變遷、融入自然、愛好至上、整合零碎、數字消費;智能生活新理念将更加普及,比如重塑生産和生活的關系、原子和比特思維并重融合、不必樣樣擁有但求可以使用、開放交流中保護隐私、碳基文明與矽基文明的理念;數智生活新機制将更加完善,包括社會生活的連接配接契合機制、人的自我認知與表達機制、人際關系變化新機制。愛因斯坦說過,“有兩種生活方式,一種覺得世上并無新鮮事,一種是所有事都是奇迹。” 随着數字化走向未來,我們會開啟全新的生活方式,從數智社群管理,到數智家庭架構,到個人的生活起居,包括飲食、穿戴、居住、出行、娛樂、養生,無不可以實作數字化。資料已經浸染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人類與機器人共同生活不再是幻境。近兩年,AI的變革日新月異,冷不丁一睜眼就有颠覆認知的新進展躍入眼簾,凡此種種超出我們過往任何經曆,完全可以相信,未來生活的變化更會超出多數人的想象。知道現在不易,求索未來更難。對于未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預期,而春堡博士的《未來發展》是以樂觀的視角思考未來,通篇閃爍着理性基礎上的樂觀主義光芒。正如作者所說,沒有對現在客觀、科學、全面、發展的認知,就不會得出對未來的正确預見。正是應用科學方法、哲學思維、邏輯推理、想象預見,對未來才能有點啟示。世界變幻莫測,盡管進入數智時代,戰争、自然災害、氣候變暖、極端氣候、糧食短缺、病毒危機等無時無刻不在威脅着人類的生存。數智技術可以改變人類的生存環境,也會帶來社會風險、管控失控、倫理危機乃至AI的威脅的可能。梁漱溟先生曾提出曠世發問:“這個世界會好嗎”?同時他也給出了答案:“這個世界取決于我們如何去面對和改變它”。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人類理性光芒的照耀下,這個世界必然會越來越好。很喜歡春堡博士在本書前言中富有詩意的句子:“站在曆史與未來的交彙點,身後有影子,身前必有光,有人喜歡描摹影子的形狀......筆者更想追光......”。向光而行,未來可期。道阻且長,追着光走,終會光芒萬丈。

【成文華】

注:授權釋出,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新華網、央視訊、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視界、中原標準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用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注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出處和作者。

責編:劉星月;初審:程子茜、陳佳妮;複審:李雨凡

長安街直播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各省市縣(區)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機關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準許,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組織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機關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并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