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旬翁返榕尋親,尋找家族“辛亥往事”

作者:海峽都市報

N海都全媒體記者 吳雪薇

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近日,智慧海都APP報道了“74歲的南京老人回榕尋親,與闊别58年的表弟相認”一事(此前報道:《淚目!南京老人回榕尋親, 闊别58年終圓夢!》),令人動容。除了回榕尋親,75歲的南京老人段齊順向記者講起了他闊别58年再回故鄉福州的另一重意義:尋訪自己的家族故事。

一門多志士

年久已難尋

“母親生前常念叨,家中有兩位參加了辛亥革命的先賢。一位是外公李樹藩(1883—1947),字昭文,閩縣(今福州)人;另一位是外公的胞弟,也是我的叔公,他叫李恢(1886—1930),字仲謀。”段齊順的母親李筱卿是曾協助林森組織“旅滬福建學生會”的中國同盟會成員李樹藩的二女兒,父親段強衆曾是1921年安徽安慶進步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發動的“六二”學潮負責人之一。子孫輩心懷對參加過辛亥革命的父輩的敬愛,且代代傳承。

七旬翁返榕尋親,尋找家族“辛亥往事”

李樹藩與家人合影(受訪者提供)

七旬翁返榕尋親,尋找家族“辛亥往事”

李樹藩(受訪者提供)

“近代中國的革命能夠一步步走向成功,社會能夠獲得今天的發展成果,終歸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代代革命志士用他們的奮鬥換來的。作為志士的後代,我不去整理、記錄他們的事迹,就對不起我們的父輩。”基于這樣的想法,2011—2014年,從南京電力自動化裝置廠退休後的段齊順,開始系統整理自己的家族史。

但具體着手之下,段齊順便發現了其中的難處。母親雖留下了不少照片,但辛亥革命畢竟已距今百年,許多照片中的人物、時地,作為志士第三代的段齊順已經茫然難認,需要父輩來幫忙甄别。父母已然去世,何處尋故人呢?“一是手頭的資料極其缺乏;二是百事繁忙,耽誤進度;三是辛亥後裔百年颠簸,難免消磨心中志氣。”談及探尋路上遇到的困難,段齊順總結說。2022年10月,緻力于探索晚清、民國以來的中國近現代史,紀念曾為民族做出貢獻的先哲先賢的南京民間組織“南京論壇NJF”發起《辛亥志士後裔口述史》通路計劃,當時正在考訂自己家族故事的段齊順應志願者之邀參與了口述訪談。在志願者的協助與自行聯絡美、滬、台等多地親屬進行的走訪調查中,段齊順慢慢拼湊起了外祖父輩們于曆史之中的鮮明面貌。

兄弟同傳革命志

李樹藩、李恢兄弟出身于醫師家庭,父親李懷奎有醫學專長,奔走四方。後來赴台行醫,不幸病逝。李氏兄弟仰賴母親撫育成人。兩人自幼聰慧,少時受鄭成功、黃道周抗清複明的影響,厭惡痛恨清朝的腐敗,顧念國家危亡,讀書十分刻苦。1901年,李樹藩考入江南水師學堂,與同學楊韻珂、後為黃花崗起義總指揮的趙聲等人相識相知,常常徹夜暢談革命,還一起組織了“知恥社”。1903年春,李樹藩回到福州,參與創辦“益聞社”,後轉到上海,協助林森組織“旅滬福建學生會”,開展聯絡工作,後參加了孫中山組建的中國同盟會。1904年,李樹藩任湖南長沙實業學堂學監(即校長),任用了多名包括趙聲、黃興等人在内的黃花崗志士。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後,李樹藩也響積極響應,參加光複湖南之役。抗戰勝利後,李樹藩獲 “抗戰勳章”,并出任民國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他的一生曾先後任福建華僑公學教務長、福建巡警散練所所長等職,三度主持湖南長沙實業學堂,1932年還出任“中央黨史史料編撰委員會”編撰工作。

七旬翁返榕尋親,尋找家族“辛亥往事”

1911年4月初,黃花崗起義前部分福建省籍同盟會員在香港與喻培倫合影,前排右起施明、黃展雲、黃光弼、高贻書(十漢團成員)、李恢,後排右起王學文、鄭烈、林文、陳楊镳。(南京論壇NJF)

而弟弟李恢在兄長任學監的湖南長沙實業學堂讀書肆業,與宋教仁、黃興二人相知甚深,後還加入華興會。1905年,他入日本慶應大學攻讀。在華興會、光複會與興中會合并為中國同盟會後,他與林文等人組織第十四支部(閩籍會員),曾擔任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行人,是福建留日學生中最早入盟的十人之一。1906年夏天,同盟會福建分會成立後,李恢與林文被指定為同盟會總部與福建分會的聯絡人。1911年春,李恢參加與孫中山、黃興等籌劃廣州“三·二九”起義的準備工作,但當他從廣西抵達廣州時,卻獲知起義已經失敗,與自己深交的福建同鄉林文、方聲洞、林覺民等同志壯烈殉難。他非常悲憤,并以自己“不死引為大憾”,常扼腕呼天曰:“嗟乎!吾獨不得與黃花終古!”之後,他繼續參與了1911年11月的福州起義,并赴南洋為革命勸募軍債,共募百萬而歸。

赴榕探親勾往事

“外祖父李樹藩曾為胞弟李恢收集整理遺著,可是他自己的人生履曆,及辛亥革命曲折曆程,卻無人書寫整理,我所了解到的也隻是非常稀少的内容,令人遺憾。” 段齊順說起,通過網絡公開文獻與南京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的檔案資料,他陸續獲得李樹藩與李恢的有限材料。有關叔公李恢的事迹有不少記載,而外祖父李樹藩的更多詳情,卻在曆史的塵埃中隐匿無蹤。這成為促成他此次福州之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南京論壇的口述史手稿釋出後,福建辛亥後裔聯誼會聯系上了段齊順,并為他提供了福建方面的更多資料。除了李樹藩與李恢,段齊順的舅舅李楚濂與李楚堯也是解放前福州的地下工作者,李氏家族可謂志士輩出。自1966年後,工作繁忙的段齊順就再也沒回過福州,此次能聯絡上,大家都很高興。“我飯都沒顧上吃,就和大家在飯桌上交流。”連身處澳門的大舅母都輾轉寄來了一些資料,讓段齊順大大充實了家譜。他也在福州的辛亥史料與福州市檔案館的館藏中尋訪到了先輩們的更多蹤迹。

七旬翁返榕尋親,尋找家族“辛亥往事”

2024年清明,段齊順(中藍衣者)與福州李氏親友相聚(受訪人提供)

“我的母親常和我談起先輩的辛亥事迹,我的成長也受有志強國的父親影響甚深。” 段齊順回憶,受父輩的影響,從上山下鄉到江浦縣水利局的防汛工作,再到南京電力自動化裝置廠,動蕩的生涯裡他依然踏實肯幹,為國家建設奮勇争先:“我動手能力較強,又有點技術,荒年還怕餓死手藝人?” 如今,李氏後人散居在福建、美國、台灣等地,海角天涯卻割不斷一家親。時代轉型期的民族風雨,往往讓家族與個體在變遷中飽嘗榮譽與心酸。段齊順覺得,國家的興衰與家族是榮辱與共的,也讓他更覺記錄先輩辛亥足迹的責任沉重。但遺憾的是,此次福州行中,關于李樹藩的資料收獲仍舊寥寥,他仍緻力在史海中,搜尋先輩的更多蹤迹。

七旬翁返榕尋親,尋找家族“辛亥往事”

在福建辛亥後裔聯誼會相關人士的幫助下,段齊順老人從福建史料中尋找到更多先輩痕迹

若您也有精彩的家族故事,可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并留下您的聯系方式,我們将與您聯絡。

編輯:小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