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七旬翁返榕寻亲,寻找家族“辛亥往事”

作者:海峡都市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雪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日,智慧海都APP报道了“74岁的南京老人回榕寻亲,与阔别58年的表弟相认”一事(此前报道:《泪目!南京老人回榕寻亲, 阔别58年终圆梦!》),令人动容。除了回榕寻亲,75岁的南京老人段齐顺向记者讲起了他阔别58年再回故乡福州的另一重意义:寻访自己的家族故事。

一门多志士

年久已难寻

“母亲生前常念叨,家中有两位参加了辛亥革命的先贤。一位是外公李树藩(1883—1947),字昭文,闽县(今福州)人;另一位是外公的胞弟,也是我的叔公,他叫李恢(1886—1930),字仲谋。”段齐顺的母亲李筱卿是曾协助林森组织“旅沪福建学生会”的中国同盟会成员李树藩的二女儿,父亲段强众曾是1921年安徽安庆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发动的“六二”学潮负责人之一。子孙辈心怀对参加过辛亥革命的父辈的敬爱,且代代传承。

七旬翁返榕寻亲,寻找家族“辛亥往事”

李树藩与家人合影(受访者提供)

七旬翁返榕寻亲,寻找家族“辛亥往事”

李树藩(受访者提供)

“近代中国的革命能够一步步走向成功,社会能够获得今天的发展成果,终归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代代革命志士用他们的奋斗换来的。作为志士的后代,我不去整理、记录他们的事迹,就对不起我们的父辈。”基于这样的想法,2011—2014年,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退休后的段齐顺,开始系统整理自己的家族史。

但具体着手之下,段齐顺便发现了其中的难处。母亲虽留下了不少照片,但辛亥革命毕竟已距今百年,许多照片中的人物、时地,作为志士第三代的段齐顺已经茫然难认,需要父辈来帮忙甄别。父母已然去世,何处寻故人呢?“一是手头的资料极其缺乏;二是百事繁忙,耽误进度;三是辛亥后裔百年颠簸,难免消磨心中志气。”谈及探寻路上遇到的困难,段齐顺总结说。2022年10月,致力于探索晚清、民国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纪念曾为民族做出贡献的先哲先贤的南京民间组织“南京论坛NJF”发起《辛亥志士后裔口述史》访问计划,当时正在考订自己家族故事的段齐顺应志愿者之邀参与了口述访谈。在志愿者的协助与自行联络美、沪、台等多地亲属进行的走访调查中,段齐顺慢慢拼凑起了外祖父辈们于历史之中的鲜明面貌。

兄弟同传革命志

李树藩、李恢兄弟出身于医师家庭,父亲李怀奎有医学专长,奔走四方。后来赴台行医,不幸病逝。李氏兄弟仰赖母亲抚育成人。两人自幼聪慧,少时受郑成功、黄道周抗清复明的影响,厌恶痛恨清朝的腐败,顾念国家危亡,读书十分刻苦。1901年,李树藩考入江南水师学堂,与同学杨韵珂、后为黄花岗起义总指挥的赵声等人相识相知,常常彻夜畅谈革命,还一起组织了“知耻社”。1903年春,李树藩回到福州,参与创办“益闻社”,后转到上海,协助林森组织“旅沪福建学生会”,开展联络工作,后参加了孙中山组建的中国同盟会。1904年,李树藩任湖南长沙实业学堂学监(即校长),任用了多名包括赵声、黄兴等人在内的黄花岗志士。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李树藩也响积极响应,参加光复湖南之役。抗战胜利后,李树藩获 “抗战勋章”,并出任民国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他的一生曾先后任福建华侨公学教务长、福建巡警散练所所长等职,三度主持湖南长沙实业学堂,1932年还出任“中央党史史料编撰委员会”编撰工作。

七旬翁返榕寻亲,寻找家族“辛亥往事”

1911年4月初,黄花岗起义前部分福建省籍同盟会员在香港与喻培伦合影,前排右起施明、黄展云、黄光弼、高贻书(十汉团成员)、李恢,后排右起王学文、郑烈、林文、陈杨镳。(南京论坛NJF)

而弟弟李恢在兄长任学监的湖南长沙实业学堂读书肆业,与宋教仁、黄兴二人相知甚深,后还加入华兴会。1905年,他入日本庆应大学攻读。在华兴会、光复会与兴中会合并为中国同盟会后,他与林文等人组织第十四支部(闽籍会员),曾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行人,是福建留日学生中最早入盟的十人之一。1906年夏天,同盟会福建分会成立后,李恢与林文被指定为同盟会总部与福建分会的联络人。1911年春,李恢参加与孙中山、黄兴等筹划广州“三·二九”起义的准备工作,但当他从广西抵达广州时,却获知起义已经失败,与自己深交的福建同乡林文、方声洞、林觉民等同志壮烈殉难。他非常悲愤,并以自己“不死引为大憾”,常扼腕呼天曰:“嗟乎!吾独不得与黄花终古!”之后,他继续参与了1911年11月的福州起义,并赴南洋为革命劝募军债,共募百万而归。

赴榕探亲勾往事

“外祖父李树藩曾为胞弟李恢收集整理遗著,可是他自己的人生履历,及辛亥革命曲折历程,却无人书写整理,我所了解到的也只是非常稀少的内容,令人遗憾。” 段齐顺说起,通过网络公开文献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档案资料,他陆续获得李树藩与李恢的有限材料。有关叔公李恢的事迹有不少记载,而外祖父李树藩的更多详情,却在历史的尘埃中隐匿无踪。这成为促成他此次福州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南京论坛的口述史手稿发布后,福建辛亥后裔联谊会联系上了段齐顺,并为他提供了福建方面的更多资料。除了李树藩与李恢,段齐顺的舅舅李楚濂与李楚尧也是解放前福州的地下工作者,李氏家族可谓志士辈出。自1966年后,工作繁忙的段齐顺就再也没回过福州,此次能联络上,大家都很高兴。“我饭都没顾上吃,就和大家在饭桌上交流。”连身处澳门的大舅母都辗转寄来了一些资料,让段齐顺大大充实了家谱。他也在福州的辛亥史料与福州市档案馆的馆藏中寻访到了先辈们的更多踪迹。

七旬翁返榕寻亲,寻找家族“辛亥往事”

2024年清明,段齐顺(中蓝衣者)与福州李氏亲友相聚(受访人提供)

“我的母亲常和我谈起先辈的辛亥事迹,我的成长也受有志强国的父亲影响甚深。” 段齐顺回忆,受父辈的影响,从上山下乡到江浦县水利局的防汛工作,再到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动荡的生涯里他依然踏实肯干,为国家建设奋勇争先:“我动手能力较强,又有点技术,荒年还怕饿死手艺人?” 如今,李氏后人散居在福建、美国、台湾等地,海角天涯却割不断一家亲。时代转型期的民族风雨,往往让家族与个体在变迁中饱尝荣誉与心酸。段齐顺觉得,国家的兴衰与家族是荣辱与共的,也让他更觉记录先辈辛亥足迹的责任沉重。但遗憾的是,此次福州行中,关于李树藩的资料收获仍旧寥寥,他仍致力在史海中,搜寻先辈的更多踪迹。

七旬翁返榕寻亲,寻找家族“辛亥往事”

在福建辛亥后裔联谊会相关人士的帮助下,段齐顺老人从福建史料中寻找到更多先辈痕迹

若您也有精彩的家族故事,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与您联络。

编辑:小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