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曾給中國取了個名字,即便過了2千多年,依舊為人們所熟知

作者:卓越

在四大文明古國之中,中國是唯一一個文明沒被中斷過的國家。不管是古印度、古埃及、亦或者是古巴比倫,不管當時他們是多麼強大,最終都被外來文明沖擊得稀巴爛。

而中華文明之是以能夠頂得住外部的沖擊,綿延幾千年不止,愚以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打鐵還得自身硬,中國人的老祖宗從古至今就是在戰鬥中崛起,并且在不斷的戰鬥中成長起來的。

秦始皇曾給中國取了個名字,即便過了2千多年,依舊為人們所熟知

早在炎黃時期,部落之間便開始頻繁的戰争,黃帝先拿下炎帝部落,後又打敗了蚩尤,成立了黃帝聯盟,中華大地上便有了“統一”一說。

雖然形成了一定意義上的部落聯盟,但戰争并未是以而停止。

到了商朝時期,雅利安人因為氣候問題而不得不四處遷徙,他們接連入侵了古印度、古埃及以及古巴比倫,這三大文明古國也就這樣毀于雅利安人之手。

古中國并不是因為幸運而躲避了雅利安人的入侵,而是婦好帶領商朝軍隊正面迎擊了他們,并且将這些白人送進了殉葬坑,使得中國避免了一次災難。

另一個層面的原因,便是根植于中國人骨子裡的“統一”思想。當年黃帝建立統一部落,後來到了戰國時期,秦王嬴政一統六國,建立了第一個封建王朝,自此之後,“統一”便像是被刻進了每個國人的骨子中一樣。

秦始皇曾給中國取了個名字,即便過了2千多年,依舊為人們所熟知

自此之後,雖然天下大勢分分合合,但是“統一”的思想從來都沒有變過。這也是中華民族代代不息的原因之一。

除了将“統一”的思想根植于中國人的腦子裡,秦始皇還為中國起了個名字,用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為人們所熟知。

上文已經提到,秦始皇建立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封建王朝,結束了數百年的戰亂。對于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正面且積極的作用。

要知道,封建帝國制度要比周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奴隸制度,不知道要先進多少倍,秦始皇廢除分封制,設立了郡縣制,由朝廷選拔官員配置設定到地方,使得皇帝跨越諸侯士大夫,做到政令必達。

後來雖然秦朝被推翻,但是漢承秦制,“郡縣制”即便是到了如今,還在為我們出力,這也從側面證明,秦始皇身上的标簽,不應該僅僅是殘暴、昏庸,而應該加上高瞻遠矚、高屋建瓴……

秦始皇曾給中國取了個名字,即便過了2千多年,依舊為人們所熟知

除了郡縣制之外,萬裡長城也成為了後代子孫的财富,在封建曆史時期,抵擋了草原部落的一次又一次進攻,捍衛了中原地區的文明。

秦始皇對于後世的影響,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上幾點,為了讓自己統治的這片區域有個名字,秦始皇便起了“華夏”這一名字。

中國人皆是炎黃子孫以及蚩尤的後代,有着相同的傳承。秦始皇取“華夏”之名,既點明了同一個傳承,又代指了秦始皇統治下的大片疆域。

華夏傳承自長江黃河流域,其中以軒轅氏以及神農氏為代表的五大部族,在後續的發展中,即便朝代出現更疊,但是卻繞不出五大部族的圈子。

秦始皇起這個名字,代表了他“四海歸一”的心願,以此來告訴世人,忘掉所謂的“亡國之痛”,不管是山東六國還是秦國人,皆是華夏子孫,理應摒棄前嫌,共謀大計才是。

而華夏除了代表傳承之外,還代表了秦始皇統治的區域,也代指了中原地區。按照古人的說法,中原才是“中心”,而四方則是“夷蠻戎狄”,這裡的“夏”又有“大”的意思,還代指了中原地區。

秦始皇曾給中國取了個名字,即便過了2千多年,依舊為人們所熟知

雖然後來随着國家的強盛以及時代的發展,我華夏民族統治下的區域也在明顯擴大,尤其是到了唐代,唐朝以強悍的武力征服了周邊數以百計的小國,然後又以其博大的胸懷兼并收容他們的國民。

随後便開始出現大範圍的文化交融,遊牧民族的文化以及華夏農耕文明的産物在互相融合,随着管轄領土的增多,文化的融合以及沉澱也越來越深厚,華夏所代表的含義也在逐漸放大。

久而久之,華夏便不僅僅代表着中華地區,而成為了“中國”的又一個别稱。而中華民族又代指華夏民族,中國人也自稱為“華夏子孫”。

随着時代的發展,華夏具有的含義也在一直發展變化,雖然華夏大地遭遇了戰亂,也遇到了來自于外界的挑戰,但是華夏文明的發展卻一直綿延不絕,這不得不令人佩服。

秦始皇曾給中國取了個名字,即便過了2千多年,依舊為人們所熟知

“華夏”一說便是起源于此,縱觀世界各國,即便是那些所謂的移民國家,他們在文化交融以及社會發展上面展現出來的劣勢,是掩蓋不住的。

之是以中國能夠綿延不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包羅萬象,幾千年發展下來早已融合在一起,大家求同存異,早已融為一體。

這就是文化傳承的動力之源。而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體會得到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