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事實證明,“銷聲匿迹”6年的周立波,早就走上另一條“不歸路”

作者:檬檬聊古今

然而就在觀衆對他趨之若鹜之時,周立波卻突然"消失"在公衆視野長達6年之久。當他卷土重來時,已是面目全非。

這位曾經備受追捧的主持人,竟頻頻在個人社交平台釋出一些飽受争議且不合時宜的言論,尤其在評論涉及國内外重大事件時,言辭激烈、态度咄咄逼人,引發廣泛質疑和反感。

事實證明,“銷聲匿迹”6年的周立波,早就走上另一條“不歸路”

面對網民的質疑,周立波不僅沒有收斂,反而以一種"義憤填膺"的态度,聲稱自己是在為世間正義呐喊,他人無權幹涉。

這種态度無疑加劇了大衆對他的不滿和反感。很快,有識之士紛紛斥責他的言論已經完全超越了基本的道德底線。

事實的确證明,這位曾經備受矚目的主持人早已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他那過于自負的性格和無法無天的言論,注定了他今日的艱難處境,漸漸失去了大衆的喜愛和支援,隻能黯然退出公衆視野。

戀情受挫,誤入歧途

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當時的周立波正值壯年,前景無量。作為一名出身名門、天資卓越的年輕人,他從小就在上海曲藝界打滾,師從滑稽界泰鬥周柏春,備受器重。

事實證明,“銷聲匿迹”6年的周立波,早就走上另一條“不歸路”

誰也沒想到,一段失利的戀情竟然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迹。

23歲那年,熱血沸騰的周立波對家境優渥的張潔一見鐘情,愛得灼灼熾熱。可惜張潔的父母為了女兒的前程着想,堅決反對兩人的戀情,認為當時的周立波無工作、無經濟來源,難以承擔起一個家庭的重擔。

被拒絕的滋味讓周立波怅然若失,他開始變得暴躁易怒,屢次翻越張家大院的高牆想說服對方,卻隻換來更多的冷眼與白眼。

終于在一次劍拔弩張的争執中,火氣暴躁的周立波禍從口出,與張父大打出手,不小心重傷了對方,導緻張父萬分不幸地失明。

事實證明,“銷聲匿迹”6年的周立波,早就走上另一條“不歸路”

法院審理後判處周立波故意傷害罪,被關入牢獄205天。獄中的生活黑暗而漫長,周立波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意識到自己的沖動和魯莽給身邊的人帶來了傷害,内心備受折磨,自責萬分。

就在那段日子裡,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為自己的過錯贖罪,重新開始新的人生。

重拾夢想,坎坷起步

出獄後,周立波下定決心要在藝術道路上重新出發,重拾當年的夢想。然而,前路并不平坦,一路坎坷。

事實證明,“銷聲匿迹”6年的周立波,早就走上另一條“不歸路”

首先,他輾轉于多個行業嘗試,從事過建材批發、裝修裝飾等,可惜屢戰屢敗、損失慘重。最糟糕的是,他竟背負了高達近500萬元的巨額銀行貸款債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财務危機。

就在萬分窘迫、生活陷入絕境的時候,朋友們及時伸出了援手,全力為他尋找到了一家公司作為擔保,暫時解了燃眉之急。

可是,周立波隻能依靠體力勞動來還債,而這筆巨額欠款對于他一個人來說,根本是難以還清的天文數字。

終于,在無力還款的困境下,他與朋友合夥創辦的那家公司不得不關閉。周立波一度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前景一片黯淡。

事實證明,“銷聲匿迹”6年的周立波,早就走上另一條“不歸路”

就在這個危機時刻,周立波想起了與前妻張潔曾有過一段情分。于是,他下定決心要踏上漂泊的征途,獨自來到日本尋找張潔。

借助自己出衆的口才,周立波終于成功說服張潔離棄現有家庭,與自己重新燃起愛火。兩人在日本再次舉行了婚禮,仿佛人生重新開啟了新的篇章。

盡管曲折重重,但周立波并未放棄對藝術事業的追求,依舊懷抱着重拾夢想的決心。

重燃事業,創造輝煌

事實證明,“銷聲匿迹”6年的周立波,早就走上另一條“不歸路”

就在人生陷入低谷的那段時期,周立波并未放棄對演藝事業的追求。2000年,他終于憑借自身出衆的口才在喜劇界嶄露頭角,獲得了參與知名情景喜劇《家裡比較煩》的機會。

通過塑造劇中搞怪角色"周凱",他首次亮相于公衆視野。

取得了一定知名度後,周立波開始積極籌劃如何充分發揮自身演講才能。直到2006年,借助昔日恩師周柏春提供的人脈資源,他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關棟天共同發起成立了别具一格的"海派清口"說辭流派。

所謂"海派清口",就是運用充滿幽默感的言辭方式,從上海本地人的視角出發,對社會熱點事件進行犀利而诙諧的評論,頗具網絡大咖的風範。

事實證明,“銷聲匿迹”6年的周立波,早就走上另一條“不歸路”

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周立波格外擅長此道。

憑借師承名家的優良底蘊,加上流行的"說辭"風格獨樹一幟,周立波很快就在上海本地的娛樂圈赢得了廣泛好評。

2008年,這位曾徘徊在人生低谷的他,終于再一次獲得與鳳凰衛視合作的機會,打造個人脫口秀節目《壹周立波秀》。

一經推出,節目便如火如荼、反響熱烈,觀衆人數節節高升,周立波重新回到了事業的巅峰時期,創造了人生的又一個輝煌。

事實證明,“銷聲匿迹”6年的周立波,早就走上另一條“不歸路”

言論失範,批評如潮

可惜,就在事業騰飛、名利雙收之時,周立波對自身的成就過于自負,開始不加節制地發表一些争議言論,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後,他更是無所顧忌、放縱自我。

每當國内外發生一些重大新聞事件,周立波便振振有詞、對号入座地指點評論,言辭犀利且咄咄逼人。雖然這些獨特見解一度赢得了部分網民的追捧,但更多的是批評指責的聲音。

人們質疑,作為一位公衆人物,周立波理應有更高的道德操守和言論自制力,而非如此任性妄為。

事實證明,“銷聲匿迹”6年的周立波,早就走上另一條“不歸路”

很快,一些有識之士如教授、媒體人等權威人士紛紛跟進發聲,直指周立波的言論已經完全超越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

知名教授謝勇便在社交平台上犀利指出:"周立波作為影響力巨大的藝人,他的言行不僅代表個人,更是整個上海人民的形象和尊嚴所在。

面對如此強硬的批評,周立波當時滿懷戾氣,不僅沒有收斂,反而更加放肆張揚、věhu,态度咄咄逼人。雙方不攻自破,你來我往的争執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了人身攻擊和語言暴力的對轟。

另一位知名媒體人士方舟子似乎對周立波素有積怨,立即在網上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批評。無數網民也紛紛跟進,瞬間周立波的評論區變成了一片謾罵聲。

事實證明,“銷聲匿迹”6年的周立波,早就走上另一條“不歸路”

面對鋪天蓋地的指責,他非但沒有引以為戒,反而變本加厲地公開挑釁、反擊,态度愈發狂妄嚣張。

功過自食,人走茶漬

就這樣,周立波開始一步步失去大衆的支援和喜愛。那份根深蒂固的性格使然,令他的傲慢和自負在這場言論風波中暴露無遺。

這個曾經備受矚目、才高八鬥的天之驕子,卻并不懂得審時度勢、知行合一。

他放任自我肆意妄為,不斷挑戰社會的底線,與權威人士對着幹,頻頻的言論沖突無疑加速了他失去大衆喜愛的步伐。

事實證明,“銷聲匿迹”6年的周立波,早就走上另一條“不歸路”

觀衆們開始芥蒂重重,紛紛舍棄了這位主持人。粉絲的鼓掌和歡呼聲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謾罵和白眼。

周立波功虧一篑,曾經的人氣像水銀瀉地般迅速消失,他隻能黯然退出公衆視野,人走茶漬。

昔日的輝煌歲月,都将因為一時的任性和固步自封而付諸東流。

周立波今日陷入的困境,正是他性格使然、不知檢討的寫照,也正是對所有人的深刻警示,隻有謹言慎行、尊重大衆,方能走向真正的成功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