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5年,緬甸為何突然下令48小時遷都,還是一個荒涼落後的小城?

作者:北緯的咖啡豆
2005年,緬甸為何突然下令48小時遷都,還是一個荒涼落後的小城?

本文陳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該篇文章結尾

要是問緬甸的首都是哪個城市,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說是仰光,因為我們小時候都在課本中學過。

但是這并不是正确答案,仰光曾經确實是緬甸的首都,可是進入21世紀之後的2005年,緬甸就把首都從仰光遷到了内比都。

為何緬甸要遷都呢?選擇内比都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01

早在貢榜王朝統一緬甸時,首都是最為繁榮的曼德勒市,直到1852年經曆了兩次英緬戰争之後,英國占領了包括仰光在内的下緬甸,而上緬甸則依舊是貢榜王朝統治。

2005年,緬甸為何突然下令48小時遷都,還是一個荒涼落後的小城?

1862年,英國成立了英屬印度緬甸省,其中最大的城市仰光也是以成為了省會,十年後人數更是翻了十倍,突破十萬大關。

又過了幾十年,緬甸正式成為了英國直屬的殖民地,不再與印度扯上關系,是以就相當于從一個省會城市變成了首都。

這之後在經曆了二戰等,緬甸終于在1948年宣布了獨立,成為了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而仰光也因為之前近百年的發展,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緬甸的首都,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仰光的人口超過緬甸的10%。

2005年,緬甸為何突然下令48小時遷都,還是一個荒涼落後的小城?

不僅是人口的增長,仰光的佛塔也是越建越多,緬甸絕大部分的人全部都信佛,是以它的宗教信仰也好,曆史影響也好,都足以看出在緬甸的地位。

其中還有一座大金塔是仰光的最高點,每年4月都會有全國各地的遊客來參加潑水節的狂歡。

可是就在2005年的11月竟突然宣布要搬遷到彬馬那,這座城市是緬甸的第三大城市,面積不算小。

可是因為比較偏遠荒涼,是以常住人口也并不多,各種基礎建設也跟不上。

2005年,緬甸為何突然下令48小時遷都,還是一個荒涼落後的小城?

2006年新首都正式改名為内比都,意為“京都”,這個城市距離曼德勒300多公裡,離之前的仰光也僅有400公裡,是以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其實當時這個遷都的消息保密的很好,據說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直到開始行動的前兩天才被告知,是以就有了一個“48小時”的驚心動魄。

一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小城市,一夕之間竟然變成了國家首都,各大政府和機關等重要機關全部搬了過來。

2005年,緬甸為何突然下令48小時遷都,還是一個荒涼落後的小城?

居住于内比都的居民,絕大多數擠在行政區域,這些人多半是公務員,是出于工作需要被迫遷移至此。

02

原以為這個斥巨資打造的新首都會有很多人選擇搬遷而來,可沒想到近20年過去了,内比都依舊不能算得上繁華熱鬧,很多人依舊選擇居住在仰光。

在内比都有一條被稱為“雅紮塔尼”的寬廣大道,橫跨城市南北,擁有二十條車道。

2005年,緬甸為何突然下令48小時遷都,還是一個荒涼落後的小城?

這條交通幹線不僅是城市的主動脈,串聯起政府機構與商業活動區域,還直通至國會和總統官邸。

如此舉足輕重的首都交通樞紐應當日夜繁忙,但實際上即便是節日期間也鮮有車輛往來,隻有在國慶節的閱兵儀式上,才顯得略有生機。

内比都在吸引新居民方面,幾乎可以說是缺乏魅力,為了轉變這一局面,政府苦思冥想,竟然想用宗教信仰來吸引他們。

2005年,緬甸為何突然下令48小時遷都,還是一個荒涼落後的小城?

在新都内比都建造了一座無與倫比的“首都大金塔”,這座雄偉的建築高聳入雲,99米的高度是佛教“九九歸真”理念的極緻展現。

塔身被金箔熠熠覆寫,内部裝潢,無論是結構精細的雕刻,還是色彩斑斓的壁畫,都與仰光大金塔如出一轍。

在内比都,諸多酒店的精緻程度與奢華氣質,超越了仰光,這座緬甸最大的商業都市。

2005年,緬甸為何突然下令48小時遷都,還是一個荒涼落後的小城?

這些新穎且檔次不凡的酒店,居然價格低廉,讓人大跌眼鏡。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節假日酒店價格水漲船高,而在内比都節日反而可能引發價格大戰,各酒店競相降價以吸引顧客。

關于緬甸首都遷移的緣由衆說紛纭,有人說是某種形式的“威脅論”或“控制論”,更有甚者搬出了“風水論”。

官方緬甸政府則解釋,此舉是為了國家長遠戰略規劃,将行政中心安置在國家中心地帶及關鍵戰略位置。

2005年,緬甸為何突然下令48小時遷都,還是一個荒涼落後的小城?

可是緬甸政府的舉措并未得到群眾廣泛認同,許多人不願離開他們世代生活的仰光,遷徙至新的首都。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緬甸政府當初為何執意要進行遷都呢?

03

自二戰落幕之後,緬甸北方和西邊的多塊少數民族栖居地,譬如克欽邦、果敢、撣邦等地,它們各自擁兵自重,俨然一方霸主。

2005年,緬甸為何突然下令48小時遷都,還是一個荒涼落後的小城?

緬甸中央政權緻力于剿平這些割據勢力戰火連綿,幾十年間戰事時起時落。

在這樣的環境中,國家基礎建設無從談起,既有的産業、經濟、農耕都遭受了重創。

仰光雖坐落于伊洛瓦底江畔,富饒的土地與便捷的交通一向是其優勢,但不幸處于地震活躍帶之上,曆史上屢受地震與海嘯的影響,遂有“風水”不佳之議。

雖緣由看似荒謬不經,若聯系到緬甸往昔王室依循占蔔定都的習俗,軍政府的決定亦自有其道理。

内比都位居緬甸中央,其戰略位置有助于與全國各地的地方武裝力量形成制衡。

2005年,緬甸為何突然下令48小時遷都,還是一個荒涼落後的小城?

另一個考量是,内比都坐落在緬甸内陸,經濟上難以與仰光等沿海地區的繁榮相媲美,定都内比都,意圖通過首都的輻射效應,拉動周邊地區共同邁向繁榮。

仰光這座城市坐落在伊洛瓦底江的入海口,其面對的是印度的安達曼與尼科巴群島,附近的水域還時常有美國艦隊遊弋。

一旦開戰,仰光的淪陷似乎難以避免,但若将首都遷往内陸中部,敵方在考慮侵略時就不得不重新評估戰争的代價。

2005年,緬甸為何突然下令48小時遷都,還是一個荒涼落後的小城?

緬甸政權即使在财政壓力巨大的情況下,仍需将首都從海濱的仰光遷移到地理位置更為險要的内陸城市内比都,這樣的舉動,也在情理之中了。

在内比都這座城市的寬闊街道上,鮮有行人和車輛的蹤影,冷清的街頭顯得有些空洞。

盡管城市設施一應俱全,從政府大樓到醫院、機場以及娛樂場所,應有盡有,而且即使是在市郊,道路都擁有六個車道的寬度,足以比對大都市的規模。

可是即便如此直到2009年,手機信号才得以覆寫,白日裡的大街更顯寂靜,紅綠燈都寥寥無幾。

2005年,緬甸為何突然下令48小時遷都,還是一個荒涼落後的小城?

内比都盡管擁有首都的名号,卻難以與仰光相提并論。

仰光依然是經濟中心,外交機構和大使館的所在地,而内比都的人均GDP比仰光低了幾百美元。

于是不免有人質疑新都内比都的實質作用,是否僅僅流于形式,但其實以後内比都的發展卻說不準的,也許十幾年後就真的達到他們遷都的目的了呢?

資訊來源:

緬甸中文君 - 曾經的緬甸小城,如今酷炫超豪華酒店林立,價格讓人想不到

新華網 - 新聞背景:緬甸聯邦共和國

南方都市報 - 緬甸政局再動蕩!街頭實拍帶你回顧昂山素季剛上台後的仰光

國際線上 - 帶你走進緬甸首都内比都

光明網 - 緬甸國家概況

環球網 - 【記者手記】緬甸首都内比都,每次去都有“新鮮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