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商用車論壇】黃剛:重卡智能駕駛的量産開發與商業化實踐

2024年3月26日-28日,2024中國商用車論壇在湖北省十堰市舉辦。本屆論壇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以“新步伐•新成效•新提高,助力商用車産業高品質發展”為主題,基于行業高品質發展要求、國家“雙碳”目标實作、汽車産業轉型和創新需要,以創新促改革、促轉型、促發展,助力商用車産業高品質發展。其中,在3月28日上午舉辦的“主題論壇二:智能網聯技術賦能,加速商用車行業發展”上,嬴徹科技執行副總裁、首席産品官CPO黃剛發表精彩演講。以下内容為現場發言實錄:

【中國商用車論壇】黃剛:重卡智能駕駛的量産開發與商業化實踐

大家好,非常高興代表嬴徹科技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重卡智能化方面量産開發和商業化的實踐。

嬴徹科技我們是一家從事自動駕駛的科技公司,我們非常聚焦,就是做卡車的自動駕駛,而且聚焦在幹線物流的場景。我們全棧自研,面向L4,覆寫L2到L4的自動駕駛的技術。同時,我們在商業模式上是堅持全棧自研,加上量産驅動——我們注重與汽車行業産業夥伴一起合作,前裝量産;然後我們也深度參與營運,通過營運+研發,能夠形成一個業務的閉環,加速這個技術更快的商業化落地。

嬴徹科技已經形成了全棧的自動駕駛的技術能力,與産業夥伴共同合作。所謂全棧,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平台軟體,以及我們全棧的算法,以及延伸到自動駕駛系統與車端的協同技術,也就是剛才東風股份蘇總也講到的線控底盤部分的配合,然後形成量産開發的能力。

我們在自動駕駛的技術方面針對卡車特殊的應用場景建構了獨特的技術能力,因為卡車相對于乘用車來說它的自動駕駛面臨新的挑戰,包括由于車輛控制的延時,需要我們有更遠的感覺距離。同時卡車的尺寸和重量跟乘用車的差别要求我們更強的規劃和控制能力,還有卡車有節油的要求,是以我們在更強的感覺能力,規控一體化的算法以及節油技術方面有我們獨特核心技術能力。

公司2018年成立,2019年開始我們與産業夥伴一起聯合研發自動駕駛的智能重卡,曆經三年時間,在2022年的時候,我們與中國頭部的商用車主機廠東風和重汽,在兩個重卡平台上聯合開發的四款産品實作量産,并且投放市場。我們也結合我們的量産實踐,總結出《自動駕駛卡車量産白皮書》,與行業分享并共同探索自動駕駛技術量産方法論。在此基礎上,我們持續完善技術和量産能力,2023年,産品技術已經更新為第二代,即嬴徹的第二代自動駕駛系統。基于二代系統,我們也跟更多的主機廠開展了前裝量産合作,今年有更多車型投放市場。非常感謝重卡行業的産業夥伴跟我們一起探索自動駕駛的量産落地。

在我們産品實作量産之後,即2022年之後,我們又花了兩年時間進行商業化營運和推廣。到目前為止,我們近千台的車輛投放市場之後累計安全營運突破了9000萬公裡,到3月份為止。為了實作自動駕駛的商業落地,嬴徹也建構了一個特殊的商業模式,就是我們自建自動駕駛卡車的運力網絡,通過我們運力網絡持有車輛來為快遞快運作業的客戶提供運力服務,正是因為這樣的方式,使得我們産品從0到1之後能夠有一個快速的技術疊代,以及産品商業價值的驗證得到客戶的認可。

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9000萬公裡證明了什麼樣的商業價值。我們總結為“一安三省”,“一安”是安全,“三省”是省人、省力和省油。

第一是安全。我們9000萬公裡的營運主要是在快遞快運的營運線路上,這些車輛通過實證資料顯示自動駕駛的車輛相對于人工操作更具安全性,通過我們車輛标配的雙預警(前碰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這個功能采集資料,跟人工駕駛進行比較,同等條件下,智能駕駛千公裡的碰撞預警的次數比人類司機駕駛降低70%,車道偏移,包括左偏和右偏,降低73%。此外,我們與太平洋保險公司一起合作,經過超過1個完整的理賠年度的資料證明,我們智能駕駛的車輛實際上是相對于普通的重卡,它的安全性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大家知道,重卡的保費很高,一台重卡的保險費用大概2萬多塊錢,保險公司多不願意承保,因為96%都會賠回去。而我們智能駕駛重卡在理賠周期内賠付率僅有18%,而且這18%的賠付發生在非自動駕駛狀況下,比如說在分撥中心或者下高速後一些小的剮蹭。這是從安全上給客戶帶來的價值。

第二個,省力。我們跟北京理工大學的航天人因工程研究專家團隊一起對自動駕駛的司機疲勞程度開展研究和測試,建構了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的名額體系,通過對肌電、心電等信号進行檢測,最後證明生理疲勞下降1/3,超過34%的疲勞度下降。同時,心理疲勞也能夠下降超10%。

正是因為它能夠省心、省力,是以才能夠支援我們第三個客戶價值,就是省人。我們營運這些車輛,主要是在1000公裡運距左右的範圍,服務于快遞快運客戶,這些大車隊比較關注安全, 500公裡以上運距都是安排一台車兩個司機輪流開。 通過我們跟他們合作,采用我們的智能車輛,在滿足時效要求的情況,能實作“雙駕變單駕”,比如說上海到濟南900公裡,時效要求13小時,1個司機能夠安全完成駕駛任務,還有充分的休息時間來開啟下一個的運單任務, 是以在這樣一個場景下,經過兩年我們證明了單駕營運是安全、健康、可持續的。

不隻是千公裡的運距場景,客戶比較有創造性,本來我們并沒有推廣更遠裡程,但是有一些客戶把我們的車輛,在2000公裡的運距範圍内嘗試省人的探索。這是非常有趣的案例,我們的一個客戶,就是從杭州到銀川是2000公裡,在中間地帶山西運城設計了一個中間的休息點,做第一程的駕駛之後,能夠有一個8小時左右的休息,然後繼續營運,這樣能夠保證安全的完成運輸任務。是以我們剛才講的省人在快遞快運,千公裡運距這樣一個場景下是得到證明的,其他客戶也正在嘗試。

我們也看到智能駕駛的應用也會能擴充到單駕的場景, 比如說對于個體運輸,由于這些年物流行業非常卷,運費很低,即便幾千公裡的運距,也已經是單駕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動駕駛的車輛可以讓他們更加地安全。

最後一點就是省油的價值,我們通過全局的速度規劃,PCC預見性巡航,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控制,和主機廠協同開發,能夠使智能駕駛讓車隊的油耗水準下降3%到7%,這樣對客戶能夠帶來價值。

我們還和快遞快運作業的客戶一起測算TCO,智能駕駛重卡使得他們單公裡的成本能夠下降2到3毛錢,投資回報周期在一年半左右,有的更低。 正因為這樣,我們的快遞快運客戶,早期接受我們給他們的運力服務,現在他們開始規模化采購并自主營運智能重卡。我們跟東風、重汽都有規模客戶傳遞案例,今年快遞快運作業會有更多的客戶采用智能重卡車輛,這樣我們會加速這樣的一個過程。當然我們現在也跟主機廠夥伴一起向其他的場景推廣,比如零擔和整車行業的客戶,我們相信這個過程也會加速。

剛才講的是我們最新的一些進展,當然我們嬴徹也在持續地疊代和更新我們的技術。一方面在目前的産品平台上,讓我們的産品與整車主機廠的适配效率更高,客戶體驗感更好,更加安全。另外一方面我們預研下一代技術,包括帶安全護欄的端到端的網絡,打造嬴徹的超級智能司機。

最後,我們做一個展望。

智能駕駛技術,像任何新技術一樣,其商業化過程都遵循創新擴散曲線。嬴徹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和在快遞快運等細分場景下的商業營運實踐,使得重卡智能駕駛獲得了早期的采用者。現在行業正在進入到早期大衆的階段,有三個方面因素将會加速這個過程:一個是物流行業普遍存在的痛點,安全、成本、司機老化以及司機管理的問題;第二個是智能駕駛的技術輻射效應,一是早期的快遞快運作業客戶的口碑傳播,還有乘用車智能化發展的速度也會對我們商用車有輻射作用;第三個,智能重卡産品的吸引力将會持續提升,也就是我們講的成本效益,一方面産品的性能會不斷疊代,不斷提升,另外一方面客戶目前特别關注的搭載自動駕駛系統的車輛的成本,包括線控底盤和自動駕駛系統本身,這個成本相對于非智能重卡的基礎車的差價,将會快速下降。這個快速下降的驅動因素也有兩方面,一個是自動駕駛系統和線控底盤系統,由于規模化和摩爾效應會帶來快速成本下降,另外基礎車的配置提高,比如AMT的普及化,還有主動安全的法規要求,牽引車将會标配雙預警和AEB,這些将會縮小基礎車與智能重卡的價差。

是以我們相信,智能駕駛,重卡的智能駕駛會越來越快滲透主流市場,我們也願意跟産業夥伴共同攜手合作,加速這個過程的到來,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

來源:中國商用車論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