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認為的消費者社會中,生活項目圍繞消費者的選擇而建立,而不是圍繞工作技能而建立。
如果用當下流行的造句方式,代入白象大辣嬌火鍋面的産品創新與品牌年輕化去了解,那麼大概是這樣的:
如果你要說火鍋面
就不能僅僅隻說它多麼好吃或者多麼友善
你要說它如何吸引愛吃辣和喜歡火鍋口味的人群
它怎樣出現在各種場景下
它如何被00後選擇、複購
甚至它與00後之間的每一個故事......
不刻意強調品牌價值,卻又在潛移默化中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用心與創新,品牌吸引年輕消費者的要點,從來都不是“煥其形”讓自己“看上去”很年輕,而是應該從目标消費者的深層需求出發,進行一場由骨到皮的建構。
在這一點上,已經18歲的白象大辣嬌,為大家做出了不錯的參考打法。
産品煥新
洞察目标人群消費喜好
以“火鍋+泡面”撬動更多年輕圈層
“辣味”,是年輕人餐食口味的一大傾向,國内超過70%的人喜歡“辣口味”,其中又有75%的人吃辣頻繁多次,而38%的人每天都要吃辣。
白象大辣嬌自2006年誕生以來至今,專注辣味速食領域18年,向市場輸出了麻辣小龍蝦拌面、酸辣粉、牛肉闆面等産品,在中國道地辣面賽道持續深耕。
然而無論其産品如何疊代,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其每次創新都是在市場洞察後伴随着年輕消費者需求的更疊,而後借由産品為載體與他們進行有效、高效溝通。
如今,白象大辣嬌的品牌定位和産品創新也發展到了新階段。
2023年,白象大辣嬌更新品牌定位為“中國道地辣面”,将一、二、三線市場15-25歲的學生/初白領等00後校園人群作為核心目标消費者,緻力于為他們提供中國道地辣面美食,滿足他們從情緒價值到口腹之欲的雙重爽感。
這也說明,在這一次的疊代更新中,白象大辣嬌可以基于“辣味”底色,拓展更多場景,融入00後乃至更多年輕人的更多日常中。
當代00後究竟有多愛吃辣呢?
社交平台上,常常有年輕人分享自己怒排3小時長隊,隻為吃上一口網紅麻辣火鍋;一到夏天,總要時不時的吃頓辣到汗流浃背的小龍蝦才完整;大學生宿舍囤貨中,若沒有一兩瓶下飯的辣椒醬來“加味”,一日三餐的味蕾享受就好像缺少了某種無法名狀的滋味,難以得到滿足。
辣,這個曾經僅流行于川渝、貴州、湖南、雲南等地的味道,如今随着辣味元素在整個餐飲食品圈的蔓延,“無辣不歡”已然成了時下全國各地年輕人的集體屬性。
這并不是沒有依據的。細分至國内友善面市場來看,在目前1000億友善面市場規模下,辣口味占據78%,也即780億。再将消費人群進行細分的話,在780億辣味友善面市場中,大學生群體占據26%,消費額超200億元。
00後生于中國經濟飛騰發展的黃金年間,他們的舌頭早已被各種美味養的越來越刁,但還是抵擋不住那份辣的刺激,吃下辣的那一瞬間松弛感,也讓人不斷上瘾。更何況,愛吃辣的大學生早已為自己嗜辣找好了最有力的“背書”,畢竟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适量吃辣,有助于身體健康。
但是,00後愛吃辣,這并不代表他們對所有的辣味食品全都來者不拒,當代大學生口味挑,這是共識,同樣,他們對于辣味友善面的要求同樣不低:口味太少、不夠創新、辣但油膩、辣卻不香、沒有層次感,甚至還有大學生一針見血的直言:辣則辣矣,毫無靈魂,毫無記憶點……
在這場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辣味攻堅戰中,白象大辣嬌為何能成功成為高校學子們的宿舍必備?與時下層出不窮的新興品牌相比,18歲的白象大辣嬌并非賽道上的“年輕”選手,但即便如此為何卻依舊能與00後毫無代溝的玩到一起?透過白象大辣嬌火鍋面背後我們發現,所有的成功都有迹可循。
在對年輕人的餐食喜好洞察中,品牌發現,火鍋是當下年輕人最喜愛的餐食選擇之一,由火鍋産生的“煙火氣”“社交屬性”“普适性”,更加夯實了“火鍋”在00後聚餐選擇中的首要地位。
而且在市場調研中品牌發現,最吸引15到25歲學生/初白領們喜愛的辣味菜品是火鍋,而這些消費人群們最想嘗試的辣味友善面TOP1也是火鍋口味。
基于這些需求,白象大辣嬌創新性的将“辣”和“火鍋”這兩種年輕人喜愛的元素進行融合,并結合“即食性”的産品屬性,在川渝火鍋大師專業指導下推出的行業首“味”泡面——白象大辣嬌牛油麻辣火鍋面,應運而生。
納食認為,白象大辣嬌在牛油麻辣火鍋面的打造上可以說是做到了“平衡”,用00後的話形容就是“端水大師”——說它是火鍋,但它又是幾分鐘便可享食的速食泡面;說它是泡面,但它在醬料口味的打造中又融入了道地火鍋底料,給人以“正宗火鍋味”的食用體驗。
不同于傳統泡面中的粉包,白象大辣嬌牛油麻辣火鍋面中的料包是川渝大師指導研發的正宗火鍋底料包,也就是說,這是一款“自帶火鍋底料包的泡面”。其牛油火鍋底料包在甄選子彈頭辣椒搭配大紅袍花椒的選材基礎上,特選四川老火鍋同款牛油,脂香濃郁,香而不膩,精心慢熬120分鐘後,激發辣椒本身的香氣和辣味,還原食材鮮香。而且在工藝上傳承中國烹饪協會的川渝火鍋大師的道地火鍋底料炒制技巧,實作了對正宗川渝火鍋味的完美複刻。
既然是“火鍋面”,火鍋味的還原固然重要,但“面”的品質同樣不能遜色。
依托于白象專注中國面近三十年的品牌實力與優勢,白象大辣嬌火鍋面将白象食品“做好一碗中國面”的堅守一脈相承,在火鍋面的打造中從原料到工藝各方面追求精益求精。在甄選全國優質麥源、萃取麥芯精華的基礎上,面團模拟手工輕柔慢打,經9道連續壓延反複擀壓後針對桶裝、袋裝打造出适合不同場景的差異化面餅,袋裝面相對稍粗,更耐煮,适合居家食用場景;桶裝面相對較細,更易泡熟,滿足更多室外食用場景。
很多時候,一個行業的變革,往往是從品類創新開始的。
白象大辣嬌深度洞察消費者需求,推出的牛油麻辣火鍋面不僅在工藝、口味、産品形态等角度上打破了人們對于傳統泡面的刻闆印象,也打破了年輕人對于“吃火鍋”的場景與價格局限。由此一來,不管是一人食,還是宿舍解饞、宅家宵夜、追劇時刻,袋裝桶裝形式的白象大辣嬌火鍋面都完美的滿足了愛吃辣和喜歡火鍋口味的年輕人在多元化場景下的需求,還能根據個人喜好添加各種配料或是DIY小火鍋,随時随地暢享火鍋。
溝通疊代
瞄準00後人群
用“連接配接”取代“推廣”
當然,品牌煥新是一場由内而外的革新。
不僅要在産品上立足新人群新需求,而且其外在表達,也應立足于新視野、新方式。
《紐約時報》前執行副主編,著名商業作家勞倫斯·英格拉西亞就指出 :“強連接配接”才是打造新型顧客關系的核心理念。
也就是說,要用“連接配接”取代“推廣”,讓品牌和消費者之間不再隻是買賣關系,而是朋友關系。
白象大辣嬌火鍋面是如何與消費者建立“強連接配接”的?
如果說品牌讓消費者了解自己,是為了加深與目标人群關系建構的深度,那麼品牌場景觸點的建構,就是為了增加品牌與消費者關系建構的廣度。
白象大辣嬌的方式是,在以産品創新加深與年輕人關系建構深度的同時,結合品牌場景觸點的建構,增加品牌與消費者關系建構的廣度。
其觸點建構,可以從線下、線上兩個方面來看。
線上下管道方面,早在2023年12月,白象大辣嬌就關聯17所知名高校共同打造「20000桶嘗鮮投喂」的線下活動,現場大排長隊,以充滿青春、活力、創造力的溝通方式和年輕化營銷賦能品牌,讓品牌與學生群體來了一場“親密接觸”,并觸達擴散更多目标消費人群,達成破圈傳播效果。
為了更進一步占領年輕人心智最聚焦的高校場景,今年3月25日,白象大辣嬌再度關聯學院獎和西南交通大學,共同打造線下“玩味熱辣新開局”創意課堂,以課堂形式融入産品利益點,以趣味互動方式樹立産品“正宗火鍋味”的核心心智,活動的趣味性與白象大辣嬌的産品特點相呼應,這樣的創意玩法也獲得了高校學生群體的心智認同,讓品牌認知度與認可度在他們心中有了更長遠的留存。
與此同時,3月26日,白象大辣嬌還撬動千所高校資源,定向下發挑戰書,邀請全國大學生激情參戰「白象大辣嬌」校園推廣大使競選活動,并将線下熱度線上上進行承接轉化,持續攪動校園群體參與抖音、小紅書、微網誌三端活動,根據學生個人影響力、作品互動情況等多元度綜合評估,最終評選出「白象大辣嬌」校園推廣大使。通過一系列多元化的形式與年輕人共創共振,在内容共創中調動學生參與激情,為後續的流量與銷量雙豐收奠定基礎。
線上上管道方面,白象大辣嬌深知,00後大學生作為網際網路的原住民,他們熱愛生活、喜歡社交、情感豐富、不願意被世界所定義,與品牌的互動需求和欲望更強烈,是以擁有強互動性和創新性的社交媒體平台成為了他們青睐的資訊接收管道。
線上下場景傳播的同時,白象大辣嬌将目光瞄準網際網路這一新生代消費群體集合地。去年12月,品牌以“返校季”為出發點,以“1+10+100+X”的方式聚合頭腰尾部高校學生達人矩陣式發酵,聚焦“自帶火鍋底料包的泡面”核心利益點,借助達人的宣傳和助推,成功在大學生圈層内引發裂變傳播。
今年3月,品牌趁熱打鐵,線上聚焦多平台持續打造話題事件,關聯多元度多類型KOL具象化展現産品利益點“正宗火鍋味”。聚焦抖音和小紅書平台,聯合一衆社媒達人以原創内容+好産品的輸出方式,在平台多管道曝産品比對潛在人群。
比如,自3月21日起,品牌在抖音上發起#火鍋味泡面的100種搭法 全民話題,邀請全國網友一同解鎖白象大辣嬌火鍋面的最佳搭配,熱度引爆全網的同時,透傳白象大辣嬌“火鍋面”的産品心智;在小紅書上則是借勢端内“驚喜盒子”黃金資源,設定領取試吃禮包福利,吸引更多使用者參與打卡,拓寬活動引流管道的同時,也豐富了白象大辣嬌産品的轉化管道,創造出更多轉化機會。
總而言之,對于品牌而言,高校是觸達新消費群體的核心陣地,布局校園管道就是布局未來消費新陣地,00後校園人群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年輕一代的消費價值觀,同時他們的品牌心智一旦确定,短時間内很難改變,具有長久的持續性。
基于這些考量,白象大辣嬌融合線上線下進行傳播,去00後聚集、關注的地方,建構離他們更近的觸點,用豐富的互動觸點與他們建立深層次的溝通和互動,無形中拉近了品牌與目标人群的距離,強化了品牌年輕化形象,提升了品牌在年輕消費者心中的好感度。
寫在最後:
從白象大辣嬌身上
看品牌應如何建立自己的選擇坐标系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說過:在一日千裡的結構性調整中,唯一能幸免于難的隻有變革的引領者,我們無法左右變革,隻有走在它前面。
變革如何實作?去建立你自己的選擇坐标系。
變革的契機如何找尋?就在消費者的需求裡。
為消費者,白象大辣嬌始終堅持“滿足需求”的創新思維,拓寬與年輕群體的溝通場域,創新産品和傳播方式,提升人們的消費體驗,甚至為産品賦予情感端的附加價值,進而成為賽道佼佼者。
憑借着滿足年輕消費者真實需求的産品研發,以及“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溝通方式,白象大辣嬌不僅煥新了品牌,還通過“自帶火鍋底料包的泡面”的核心利益點迅速成為00後新寵兒,跳出了火鍋、泡面原有的選擇坐标系,建立了獨屬于其品牌自己的坐标系。
在這一過程中,白象大辣嬌在為品牌自身煥新注入活力的同時,也讓行業内其它品牌看見了更多可能。這也使得白象大辣嬌的産品煥新、營銷創新、品牌更新的意義,早已不僅局限于自身的曝光和銷量數字,而是有了更多背後承載的價值。
不僅煥新自己,也煥新行業,這才是産品創新、品牌營銷真正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