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号,以色列出動F35戰機轟炸了伊朗駐叙利亞大使館,造成7人死亡,包括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進階指揮官紮赫迪。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當天強調,以色列此舉嚴重違反了《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伊朗保留對襲擊采取反制措施的權利。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内伊4月3号發聲,警告以色列将受到懲罰。種種迹象表明,伊朗不會對以色列的襲擊行為坐視不管,必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反擊。終于,在靜默96個小時後,伊朗的報複來了。
4月6号,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發表聲明,向伊朗國民承諾,一定會對以色列進行懲罰。有消息顯示,伊朗軍隊主力正在集結,并啟動了至少300多枚飛彈無人機。伊朗同時向美國發出書面通知,警告美國遠離以色列以避免被連坐。以色列對伊朗的報複早有預判,4月4号,以色列全體作戰部隊暫停休假,4月5号以色列臨時關閉了28個駐外使館,以總理内塔尼亞胡威脅,稱伊朗若對以色列采取報複行動,将為此承擔後果。這種高壓氣氛下,中東局勢或将一夜變天。
從軍事力量對比來看,以色列不是伊朗的一合之将,伊朗軍力在全球排第17位,陸軍有5大作戰兵團,擁有近7000輛坦克、超4000門各類火炮,還有1085門封存火箭炮和705門現役火箭炮。伊朗不久前還亮相了數百枚飛彈,如果伊朗通過飛彈精準打擊高價值目标,用火箭彈覆寫以色列軍事基地群,然後地面裝甲部隊經叙利亞從戈蘭高地發起進攻,以色列将難以招架。面對高密度的空中火力,以軍的“鐵穹系統”大機率将成為擺設,從曆次中東戰争經驗來看,以色列從來不是主要威脅,最大變量是美國。随着伊朗軍事力量的現代化建設,尤其是無人機技術的發展,以軍在裝備上的“不對稱優勢”正被大幅削弱,如果以色列離開美軍的情報和武器支援,那麼這場戰争幾乎沒有懸念。
面對伊朗警告美國遠離以色列的書面通知,美方的回應是“要求伊朗不要打擊美國設施”,這暴露出美以的分歧正在擴大,但不意味美國會允許伊朗大肆報複。美方或許有意給内塔尼亞胡一個教訓,但以色列對美國的中東戰略和石油美元意義重大,美國放棄以色列的後果難以承受,尤其是在美國大選臨近之際,拜登大機率不敢得罪猶太财團,伊朗務必要做好最壞打算。
不可否認的是,拜登政府正面臨艱難選擇,目前美方有意撤出中東局勢“重返亞太”,但以色列卻主動引戰,将中東戰局不斷擴大,企圖拉美國下水。這次伊朗的報複是“試金石”,既可以試出美國的軍力上限,又能試出美國對中東的真正立場,這對美國而言則是一場“豪賭”,如果介入戰局,一旦失敗或深陷戰争泥潭,将加劇霸權的覆滅,中美和美俄之間博弈将出現更大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