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弘揚誠信文化】關于誠信的五個小故事,值得收藏!

作者:北碚釋出

“誠”即誠實誠懇,主要指主體真誠的内在道德品質;“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體“内誠”的外化。“誠”更多地指“内誠于心”,“信”則側重于“外信于人”。“誠”與“信”一組合,就形成了一個内外兼備,具有豐富内涵的詞彙,其基本含義是指誠實無欺,講求信用。

小編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5個古代關于誠信的故事,希望可以更好地幫助您了解什麼是誠信。

狼來了的故事

《伊索寓言》有這樣一則故事,有個放羊的小孩每天都趕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去放牧。但是他有一個壞毛病,就是愛撒謊。

有一天,他覺得很無聊,他就向着山下種田的人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人們聽到喊聲急忙往山上跑,農夫們氣喘籲籲地趕到山上一看,連狼的影子也沒有!放羊的小孩哈哈大笑:“真有意思,我是逗你們玩的!”農夫們生氣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小孩故伎重演,農夫們又沖上來幫他打狼,可還是沒有見到狼的影子。放羊小孩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們又上當了!”第三天,放羊小孩又欺騙了人們,人們對放羊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謊十分生氣,從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

後來,有一天,狼真的來了,放羊小孩對着山下拼命呼喊:“狼來了,狼真的來了”,但是人們認為他又在說謊,都沒有理睬他。結果,他的羊全被狼吃掉了。

【弘揚誠信文化】關于誠信的五個小故事,值得收藏!

放羊小孩因為多次撒謊而失去了人們對他的信任,進而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狼來了的故事告訴我們說謊是一種錯誤行為,它既不尊重别人,也會讓别人失去對自己的信任。撒謊百害而無一利,誠實守信才是正道。一個不具備誠實素質的人,最終隻會落得個害人害已的下場。

孟信不賣病牛

古代,有個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罷免了官職以後,家裡很窮,甚至連吃的東西都沒有了。一天,家裡人趁孟信外出把家裡僅有的一頭病牛賣了,來換糧食。

孟信回家後發現病牛被賣了,就把家裡人打了一頓,還去把病牛要了回來,他對買主說這是病牛,沒什麼用處了,這樣的病牛不能賣給你。

孟信不賣病牛的事很快傳開了,連皇帝都聽說了。皇帝認為孟信是個誠實守信的人,立刻派人召他進京,封他做了官。孟信直到年老才榮歸故裡。

【弘揚誠信文化】關于誠信的五個小故事,值得收藏!

孟信不因家境貧寒而賣病牛,以其誠實守信赢得了皇帝的賞識,進宮為官,進而走出了貧窮的困境。由此看來,隻有誠實守信才能在困境時獲得别人的幫助。一個人隻有忠誠老實、誠信做人,才能夠取得别人對你的信任,;隻有講信用、守信義,才會建立自己的信譽;隻有誠實守信才能在困境時獲得别人的幫助。

魏文侯的誠信故事

戰國時候魏國第一個國君叫魏文侯,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約好第二天下午一定去山林打獵練兵。到了次日,下朝後舉行了宴會,魏文侯準備宴會一結束就去打獵練兵,可誰知宴會結束後,天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雨不見停反而越下越大了。

魏文侯看看天色說:“打獵練兵是不成了,可是也得告訴那位管理山林的人。”衆臣中有一個自告奮勇的人說:“那好,我馬上去。”魏文侯把手一擺,說:“慢,要告訴也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親自跟人家約定的,如今失約,我要親自向人家道歉才行。”

【弘揚誠信文化】關于誠信的五個小故事,值得收藏!

魏文侯在這件對于他來說很小的事情上都信守諾言,也正因為他這一點,才能得到臣民的擁護與愛戴,才得以使國家繁榮昌盛,做為一代君王均能如此誠實守信,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也應誠信待人,誠信做事。

季布“一諾千金”

秦末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一向說話算話,信譽很高,隻要他答應的事,都盡量想法辦到,許多人都同他交好。

楚漢相争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後,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當時敬仰季布為人的人們,都在暗中幫助他。

不久,季布經過化裝後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後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候嬰說情。劉邦在夏候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弘揚誠信文化】關于誠信的五個小故事,值得收藏!

因誠實有信,季布在遇到困難時,得到了人們的幫助,也因誠實有信,季布獲得了大家對他的友誼和尊重。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因貪圖一時的便宜而失信于别人,在短時間内是得到了你想要的,但這畢竟不是什麼長遠之計,長時間的失信于人,最後總會得不償失,也會毀了自己的信譽。

查道吃棗留錢

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仆人看望遠方的親戚。到了中午,兩個人都餓了,可路上沒有飯鋪,怎麼辦呢?仆人建議從送人的禮物中拿一些來吃。查道說:“那怎麼能呢?這些禮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東西了。我們要講信用,怎麼能偷吃呢?”結果兩人隻好餓着肚子繼續趕路。

走着走着,路旁出現一個棗園。棗樹上挂滿了熟透的棗子。查道和仆人本來已經餓得發慌,便停了下來。查道叫仆人去樹上采些棗子來吃。

兩人吃完棗,查道拿出一串錢,挂在采過棗子的樹上。查道嚴肅地說:“講誠實是人應有的道德,雖然棗主人不在,也沒有别人看見,但我們既然吃了人家的棗子,就應該給錢。”

【弘揚誠信文化】關于誠信的五個小故事,值得收藏!

誠信,其實在生活中處處都有存在。誠實守信也并不隻是在一些大事件上才能展現出來,就像查道這樣,隻是吃一點棗這種小事,即使棗主人不在也沒有别人看到,照樣把錢給棗主人留下,同樣展現了查道的誠信之道。

(内容來源:北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