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台:培育新質生産力 提升農業發展新優勢

高台縣立足農業優先型發展定位,積極建構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着力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産業規模化、綠色化、标準化、品牌化發展,加快培育農業新質生産力。

  農業晶片,自主可控築基石

  種子是糧食的“晶片”。近年來,高台縣高度重視種業振興工作,緊緊圍繞“糧食安全”這一主線,立足得天獨厚的玉米制種條件,科學規劃産業布局,增強輻射帶動效應,全面啟動種業振興行動,紮實推進制種玉米高品質發展,着力打好種業翻身仗,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高台:培育新質生産力 提升農業發展新優勢

  位于高台縣的甘肅隆豐祥種業有限公司這幾年立足穩定的種植基地,建成了以主要農作物種質創新研發中心為平台,以甘肅、貴州、河南、海南等綜合試驗站為科研基地的商業化育種科研體系和模式,并擁有多個自主選育品種,進一步延伸種子産業鍊。“我公司自主研發品種13個,其中國審品種1個,省審品種12個,力争将公司打造為集培育、生産、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子企業。”甘肅隆豐祥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吉龍說。

  高台縣加快培育種業振興骨幹力量,登記注冊玉米制種企業8家,年加工生産能力達到10萬噸以上,建成果穗烘幹線5條、籽粒烘幹線7條、小包裝生産線3條、果穗剝皮線6條,年加工包裝種子2.2萬噸。注重做好玉米制種産業鍊延鍊、補鍊、強鍊工作,鼓勵支援玉米種子企業與國内知名科研、教學機關聯合建立研發機構,高台先行種業種子研究院和小包裝生産線已動工建設,高台中農大康種子科技中心正在規劃籌建,種子企業累計選育審定玉米新品種29個,其中省審品種28個、國審品種1個。

  金戈鐵馬,馳騁阡陌興農桑

  随着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已逐漸融入農業機械中,它們悄然改變着農業生産的面貌,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鮮明注腳。從傳統的“鎬鋤鐮犁”到如今的“金戈鐵馬”,從昔日的“人畜勞作”進化到現今的“機器換人”,農機裝備正催生出澎湃動能。

高台:培育新質生産力 提升農業發展新優勢

  在該縣南華鎮的田野裡,安裝北鬥導航的新型施肥播種一體機在田地裡來回穿梭,一次性完成鋪設滴灌帶、播種、施肥、覆土、平整等工序,一粒粒小麥種子播撒進土地裡,勾勒出一幅人勤春光美的農忙畫卷。“通過引進北鬥導航和‘小麥寬幅勻播+水肥一體化技術’,不但節約了人工,而且可以節水、節肥、節約種子、抗寒、抗旱、抗倒伏,進而達到增産的效果。”高台縣農技中心幹部鄭磊介紹。

  如果說傳統農業主要靠人,那麼現代農業關鍵在機。高效農機不僅提高農業生産效率,還可降低農業生産成本,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産收益。高台縣把推進農業機械化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産中的主力軍作用,通過支援農機裝備更新、強化農機裝置保養維護及農機技能人才培養等手段,推動農機“下田”增收增效。今年,該縣春耕春播中使用的各類農機達15000台,農業機械化綜合水準達到85%以上,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數字賦能,農業管理“向雲端”

  高台縣充分發揮現代資訊技術友善快捷的優勢,圍繞智慧農田、智慧畜牧、智慧農機、農村供銷需求、氣象資訊服務,加快數字農業裝備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推廣應用,開展農業生産過程數字化技術、智能設施農業技術和智能農機裝備等應用與示範,持續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農業結構轉型更新。

高台:培育新質生産力 提升農業發展新優勢

  這幾天,該縣中度鹽堿耕地綜合治理示範項目正在宣化鎮樂二村實施,這也是該縣首次利用“暗管排堿”技術實施的鹽堿地改良項目,旨在通過新技術的應用,進一步使鹽堿地由積鹽狀态逐漸轉為脫鹽、非鹽狀态,讓土地煥發新活力。“按照設計的坡度、深度,利用GPS定位,紅外線感應開挖,然後由自動一體化鋪管機一次性完成開溝、鋪管、覆砂、回填,暗管鋪設後,土壤鹽分随水分滲出,經一級管與二級管結合,最後流入管中排走,進而達到土壤脫鹽的目的。”高台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趙海波介紹道。

  一大早,高台縣駱駝城鎮堿泉子村村民呂志鴻在家裡打開手機,人參果大棚中的溫度、濕度等各種資料一目了然。“自從使用智能控制系統,不但可以24小時不間斷自動采集棚内的環境資訊,為人參果提供合适的生長環境。還實作了對大棚卷簾機、排風等裝置的自動化控制,大大減輕了工作負擔。”呂志鴻欣喜地說。

  高台縣主導農業産業鍊結合應用大資料、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現代資訊技術,打造涵蓋農業生産經營管理、産業發展分析、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農旅一體化發展等資訊服務網絡。建成農作物病蟲疫情智能重點監測點1個、普通監測點4個,監測覆寫面積達20萬畝,實作環境監控、農情監測預警、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等數字化管理。示範引進推廣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自動卷簾、雄蜂授粉、物聯網等新技術,建成水肥一體化示範基地2.1萬畝,标準化蔬菜示範基地2.1萬畝,沼液供田示範基地1.1萬畝。從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到推動産業數字化,讓資料變為“新農資”,技術裝備變成“新農具”,數字賦能讓高台縣傳統農業插上數字化“翅膀”,農業發展跑出“加速度”。(雷景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