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賈探春喜歡林黛玉還是薛寶钗?她不經意的兩次說話,吐露真情實感

作者:君箋雅侃紅樓

❂作者:君箋雅侃紅樓

✪插圖: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簽約全網維權,抄襲剽竊搬運後果自負

賈探春是賈府第四代第一人,甚至從三代以降到第五代所有人,哪怕是賈蘭都要比這姑姑略遜一籌。

賈探春的能力,對标賈母,遠勝王熙鳳。

賈探春喜歡林黛玉還是薛寶钗?她不經意的兩次說話,吐露真情實感

當初作元宵燈謎,在探春的《風筝》謎語後,脂硯齋【庚辰雙行夾批此探春遠适之谶也。使此人不遠去,将來事敗,諸子孫不緻流散也,悲哉傷哉!】就是将探春與賈母比較。

賈母凝聚賈府衆人,源于她老祖宗的身份和主心骨的地位。

賈探春能凝聚賈府衆人,則源于她的才能和個人魅力,遠比賈母要更難。

而同樣有“才”,王熙鳳不知道珍惜羽毛,注定由鳳化作凡鳥,一事無成。

反觀賈探春的“才”與“志氣、聰慧”結合,讓她的心胸和氣魄遠勝鳳姐。

大觀園改革“小試牛刀”,盡管以失敗告終,但就像王安石與張居正,人力有時窮,錯不在他們推行的改革氣魄和才能。

比較王熙鳳計較蠅頭小利,賈探春才是大刀闊斧、胸懷寬廣之人。這也是她們作為金陵十二钗中唯二以“才”論說,結局卻迥然不同的原因。

也是以上,賈探春在很多人和事上的“通透”和“通達”便極為重要,她的立場很多時候代表了“正确”。

比如在林黛玉和薛寶钗的認識上,盡管探春多是一碗水端平,但原文的一些細節還是暗示了她自有的傾向性,這就需要讀書人仔細閱讀了。

賈探春喜歡林黛玉還是薛寶钗?她不經意的兩次說話,吐露真情實感

❈我是君箋雅侃紅樓,為您講述《紅樓夢》裡的那些事兒

林黛玉和薛寶钗确實存在競争。

薛寶钗來賈府五年,林黛玉都不真正接納她,還是妙玉借“五年梅花雪水”提醒她才有了後面二人關系的“破冰”。

林黛玉也終于說出對薛寶钗的看法:“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隻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象你前日的話教導我。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過,才知道了。”

林黛玉對薛寶钗的認可過程,一方面是兩人性格不投,另一方面也源于薛家一來就圖謀金玉良姻,先被黛玉看不起,就像妙玉看不上來打抽豐的劉外婆一般。等到與賈寶玉生情後,黛玉自然就更将寶钗當做了“對手”。

然而,當兩人冰釋前嫌後,林黛玉真正認識和接納了寶钗,才發現她的好處。

薛寶钗好不好,林黛玉“心似比幹多一竅”,更是由敵到友,最有發言權。

賈探春喜歡林黛玉還是薛寶钗?她不經意的兩次說話,吐露真情實感

史湘雲自幼失怙,更需要一個像寶姐姐一樣呵護她的溫情,對林黛玉“搶了”她曾經在賈府的關愛,難免像钗黛最初有點隔閡。

可對賈探春來說,林黛玉是姑姑的女兒,薛寶钗是姨媽(盡管不是親的)女兒,遠近無分軒轾,互相沒有利害沖突,又都是她家裡的客人,感情便區分很小。

钗黛豔冠群芳,探春也就自動退出“一射之地”,并無妒忌和歆羨之意,展現的是她的心胸。

不過,是人總會有感情的偏頗,史湘雲更喜歡薛寶钗,王熙鳳更支援林黛玉,都是明面表達。

王熙鳳是不在乎,史湘雲是率真坦白,她倆個都是光棍,立場鮮明。

可賈探春就要隐晦多了,關于她對钗黛的立場和傾向,很難預判。

如果細讀原文,可能有兩件事讓人津津樂道,隐約表現出探春的某些立場。

賈探春喜歡林黛玉還是薛寶钗?她不經意的兩次說話,吐露真情實感

(第六十二回)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個月,月月有幾個生日……二月沒人。”襲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麼沒人?就隻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這個記性是怎麼了!”寶玉笑指襲人道:“他和林妹妹是一日,是以他記的。”

(第七十五回)寶钗便說要出去一事,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媽好了還來的,就便好了不來也使得。”尤氏笑道:“這話奇怪,怎麼攆起親戚來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攆的,不如我先攆。親戚們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們倒是一家子親骨肉呢,一個個不象烏眼雞,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賈探春關于钗黛的直接表态,似乎也就這兩件事:她忘了林黛玉的生日。她攆了薛寶钗别再回大觀園。

探春的表達,似乎是對钗黛都一般,畢竟忘了黛玉生日和攆寶钗離去都不應該。

尤其是“攆”薛寶钗盡管是氣話,實際也表明了探春對薛家常住得一些個看法。好在當時李纨做了緩沖叮囑薛寶钗過後再回來,不然寶钗真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可太尴尬了。

至于賈探春“忘了”林黛玉生日,反而是個非常重要的伏筆,作者故意借此引出花襲人的“就隻不是咱家人”的說法。

我們看賈探春數的那些人,全都是賈家人,林黛玉最終确實沒有成為“賈家人”。

賈探春喜歡林黛玉還是薛寶钗?她不經意的兩次說話,吐露真情實感

這還不算,襲為钗副,襲人講出林黛玉不是“咱家人”,算是代薛寶钗說。寶钗是探春日後的二嫂,也是咱家人。

可襲人又不隻影射寶钗。她與林黛玉同一天生日,二月十二為花朝節,是花神的生日。花襲人與林黛玉又都是草木人,互為影射。

此時襲人固然被王夫人内定給了賈寶玉,就像賈母内定林黛玉一樣。可未來襲人竟是被嫁給蔣玉菡。結合芙蓉花簽影射黛玉姻緣的昭君出塞故事,又有潇湘妃子之說,可知林黛玉之是以不是“咱家人”,是被遠嫁異國做了王妃。

賈探春的結局,也是遠嫁異國為王妃,與林黛玉相同。這就不得不提起潇湘妃子的隐喻。

潇湘妃子是賈探春給林黛玉取的号,講的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舜帝的典故。

賈探春“忘了”林黛玉的生日,引出襲人說她不是“咱家人”,隻因黛玉最終與她效仿潇湘妃子二女同嫁,如昭君出塞一樣遠嫁異國為王妃去了。

探春的“忘”,是作者故意安排,算是“張口忘言,提筆忘字”,并不是探春真對林黛玉有看法。

既然說到潇湘妃子,就不得不提當初取号這件事。那是賈探春與林黛玉最好的一次互動,也是二人未來遠嫁的伏筆。

原本賈探春給自己取号“蕉下客”,林黛玉就打趣她是一頭鹿,典出“蕉葉覆鹿”。預示探春未來是真正的富貴得“鹿”之人。

賈探春喜歡林黛玉還是薛寶钗?她不經意的兩次說話,吐露真情實感

賈探春當然不服,反手就給林黛玉一個“潇湘妃子”的名号,打趣她要為“林姐夫”流幹眼淚。說明二人關系親密,不生分。

其實,真正讓林黛玉流幹眼淚的“林姐夫”就是探春的哥哥賈寶玉。而随着她們一同遠嫁,黛玉再流淚也是為與寶玉的分别,并不是為了她二人的“夫君”。詳情可見《題帕三絕·三》和《桃花行》,不多贅述了。

此處有一個小細節特别容易被忽略,卻恰恰凸顯出賈探春對林黛玉的真實感情。

(第三十七回)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罷。”寶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贅。這裡梧桐芭蕉盡有,或指梧桐芭蕉起個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稱‘蕉下客’罷。”衆人都道别緻有趣。”

賈探春最喜歡“芭蕉”,是以秋爽齋才有“曉翠堂”,就是為了觀賞芭蕉而設。

“秋爽居士”得自梧桐樹。

“蕉下客”得自芭蕉。

最終确定“蕉下客”之名,就源于探春喜歡芭蕉。

那麼,芭蕉是什麼?當日大觀園試才題對額,賈寶玉說了出來。

賈探春喜歡林黛玉還是薛寶钗?她不經意的兩次說話,吐露真情實感
(第十七回)寶玉道:“此處短兩植,其意暗蓄‘紅’‘綠’二字在内。若隻說蕉,則棠無着落;若隻說棠,蕉亦無着落。固有蕉無棠不可,有棠無蕉更不可。”賈政道:“依你如何?”寶玉道:“依我,題‘紅香綠玉’四字,方兩全其妙。”

紅香,指海棠。

綠玉,指芭蕉。

海棠與綠玉結合便是“紅香綠玉”,實際上影射的是寶黛姻緣,才有“依我……兩全其妙”的說法。

“綠玉”就是黛玉,芭蕉隐喻黛玉。潇湘館後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預示“芭蕉”黛玉離去之意。

賈政當時嘴裡說着“不好,不好”,結果卻預設了。結合他評價潇湘館“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讀書,不枉虛此一生”,可知賈政與賈母一樣支援寶黛姻緣。

隻可惜“紅香綠玉”被賈元春不喜歡,硬改成了“怡紅快綠”。去掉的“香玉、綠玉”表明賈元春不喜歡林黛玉。

黛玉,就是綠玉。“西方有石,其名為黛”。黛者,山青為黛。綠到極緻近乎黑為黛色。是以又有綠鬓紅顔,黛眉綠鬓形容女兒之美。

香玉更是黛玉,“小耗子偷香芋”典故,指出“鹽課林老爺的千金才是真香玉”。也算諷刺了賈元春“有眼不識真香玉。”

賈探春喜歡林黛玉還是薛寶钗?她不經意的兩次說話,吐露真情實感

元春不喜歡黛玉,寶钗才勸寶玉将“綠玉春猶卷”改為“綠蠟春猶卷”。“他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他争馳了?況且蕉葉之說也頗多,再想一個改了罷。”

綠玉形容芭蕉,如黛玉。

綠蠟形容芭蕉,如寶钗。

二者“品質”看似相同,實際卻天差地别。

賈探春“最喜歡”芭蕉,這句話無疑表明立場:她喜歡林黛玉!

探春喜歡林黛玉,“認識真香玉”與賈母、賈政同一立場。

元春不喜歡林黛玉,“不識真香玉”與王夫人同一立場。

元春判詞說“三春怎及初春景”,其實是一句反諷。意思是姐妹二人同為帝王妃,元春嫡出遠勝探春庶出,結果二人的眼界、能力和胸懷,恰好南轅北轍。

賈元春任性妄為,是非不明,在賈府與皇帝關系破裂的事上不作為,還推波助瀾,最終“虎兕相逢大夢歸”,害了賈家與自己。如果換成明是非,懂進退,有眼光的探春,賈府結局肯定不同。

賈探春喜歡林黛玉還是薛寶钗?她不經意的兩次說話,吐露真情實感

隻看賈探春與賈元春的對比,結合她喜歡的芭蕉影射“黛玉”,就知道探春在钗黛之間更喜歡林黛玉無疑。

未來二人的命運更是牽挂最深。探春判詞圖畫中放風筝的兩個人,當預示二女同嫁。林黛玉很快去世,隻剩下探春一人孤懸海外,便是圖畫所示在海上大船上掩面而泣的女兒。

至于薛寶钗,賈探春也并不反對,畢竟那是她的表姐和未來二嫂。隻是沒有林黛玉那麼喜歡到人生“相伴”的地步。這又與史湘雲與薛寶钗的關系近似。

或許,這就是宿命吧!

✍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