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延年:為救國赴法留學,強烈抵制父親錯誤主張,29歲慷慨就義

作者:聰明的風鈴008

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的紀念書簽上,印着這麼一句話:“我們的黨是從長期困苦艱難的革命鬥争中生長出來的,強大起來的。”

這句如今聽來依然振聾發聩的話是陳延年于1926年說的,現在常被用來告誡激勵人們。

陳延年:為救國赴法留學,強烈抵制父親錯誤主張,29歲慷慨就義

出現在國中曆史課本上的陳獨秀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然而即使在父親的光環下,其長子陳延年的光輝也依然毫不遜色。

少年自強

1898年在安徽省懷甯的南水關舊居裡降生了一個嬰孩,他就是陳延年。說來奇怪,生長于一個書香世家,受着筆墨的熏陶,陳延年卻自小皮膚黝黑、身材魁梧,不似個讀書人反倒更像是個武生,是以家中人都調侃他為“黑面武生”。

雖長相不似書生,但陳延年是熱愛讀書的。許是因為基因的優秀,陳延年從小便頭腦聰明、記憶力強。不僅如此,他還特别勤奮好學,每日裡都手捧一本書讀着。

當時家中清貧,并沒有多少藏書,好在鄉裡有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此人家中藏書極豐,陳延年便經常前去拜訪借書。

陳延年幼時,其父陳獨秀正忙于革命四處奔波,是以在家的時間甚少,疏于陪伴孩子。然而這并不妨礙陳延年的成長,托書籍之福,陳延年并不愚昧,他渴望走到外面,見識更廣大的世界。

陳延年:為救國赴法留學,強烈抵制父親錯誤主張,29歲慷慨就義

1915年,這一年對于陳延年而言是人生的轉折點,陳獨秀在了解到陳延年的追求後,将陳延年接到了上海。此後陳延年接觸到了更多更為全面的新思想,為他将來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加入中國共産黨奠定基礎。

初到上海時陳延年與陳獨秀同住,但很快他就決定自力更生,不依靠父親的力量。當時陳延年借住于《新青年》雜志的發行所,白天他在外工作,晚上前往學校學習,半工半讀自食其力。

初時陳延年于同濟大學學習法語,後來他又進複旦大學學習。但很快陳延年就發現,當時的中國已處于國力衰微民族危難之際,内有軍閥欺壓百姓,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可謂是腹背受敵,要想報效國家,救中國于水火,必須到國外學習新思想、新技術。

于是1919年12月,陳延年辭别祖國赴法學習,期望能在國外尋求到一條救國救民之路。

陳延年:為救國赴法留學,強烈抵制父親錯誤主張,29歲慷慨就義

當時廣為傳播的新興思潮門類衆多,好比百家争鳴,因為“無政府主義”思想傳播較早,且陳延年年紀尚輕無法正确區分真理與謬論之别,是以在法國學習期間,陳延年為一展抱負便參加了 “工餘社”,并且為了向人們宣揚“無政府主義”思想,陳延年還主編了《工餘》雜志。

當時的留法學生中有衆多有志之士,他們成立了各種社團用以探讨學術,以趙世炎、周恩來等人為首的學子就在各個社團中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陳延年在和他們讨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對馬克思主義思想形成了初步的了解。

說來奇怪,陳延年平日裡是一個沉默内斂的人,話少安靜,但每當大家在讨論問題出現歧義時,他就立即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但妙語連珠激情澎湃,甚至還會為了和别人争論出一個結果而不依不撓争到面紅耳赤。

陳延年:為救國赴法留學,強烈抵制父親錯誤主張,29歲慷慨就義

對此陳延年的解釋是:“原則問題容不得我們有半點馬虎,我們應該向列甯看齊,在争論原則問題時如猛獅一般,直抒胸臆絕不敷衍。”由此可見陳延年是一個細緻較真之人。

尋道救國

與志同道合之人暢談理想和未來的日子是美好的,但好景不長,平靜的日子就迎來了風暴。

陳延年在留法期間經曆了三次重大的鬥争:“二二八”求學運動、回裡昂中法大學鬥争、李鶴齡刺殺中國駐法公使陳箓。其中,回裡昂中法大學鬥争對陳延年的影響最為深遠。

1921年9月24日,裡昂中法大學突然釋出公告:隻有具有文憑的學生才能在大學裡繼續深造,校方還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帶夠生活費并且通過入學考試。

裡昂中法大學本無需文憑考試,校方突然釋出的消息無疑将學生們逼入絕境。面對學生們的抗議,校方不知悔改,甚至勾結法國政府鎮壓學生,此次鬥争以104名示威學生被強行遣送回國為結局。

陳延年:為救國赴法留學,強烈抵制父親錯誤主張,29歲慷慨就義

經過此次鬥争,陳延年徹底看清了無政府主義思想隐藏在美好說辭下的虛僞,他狠下決心,幹脆利索地與吳稚晖那些道貌岸然的無政府主義者決裂。

在當時同為留法的學生中,趙世炎雖忙于建設共産主義卻也感受到了陳延年的煎熬與改變,他在寫予陳公培的信中直言陳延年可愛聰明,是難得的人才,再三請求陳公培與陳延年聯絡,積極引導陳延年。

在趙世炎與陳公培的幫助下,陳延年深入了解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此後他的的政治信仰發生根本變化,最終他決定加入青年團。在加入青年團後,為了更直覺地明白共産黨的本質,陳延年參加了1922年6月的“中國少年共産黨”成立大會。

在成為執委後,為了回報組織的信任,陳延年更加努力地工作。憑借着早期的編輯經驗,陳延年協助趙世炎編印了《少年》雜志。1922年冬天,陳延年如願成為中共黨員。

1924年9月,回到上海的陳延年與周恩來等人居住在一起。如同當年初來上海求學一般,陳延年依然過着樸素的生活。

一陋室、一床闆、一竹席,一皮包、一毛毯、一被子,這就是陳延年的卧室,甚至那個破舊的黃色皮包便是陳延年的枕頭。

為了恪守“艱苦奮鬥”的準則,陳延年還為自己定下了“六不”原則:“不閑遊、不拍照、不看戲、不講穿着、不下館子、不談私交”。

清簡的生活習慣使得陳延年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1924年10月,前往廣州參加團粵區代表會議的陳延年以團中央特派員的身份組織安排團粵區執委改組的工作内容。

1925年1月,陳延年在廣東執委會主席團内擔任書記一職。

工作期間,陳延年發掘了随處可見的人力車夫的潛在力量,為了把車夫們組織起來,讓散落在各處的沙子彙內建為沙漠掀起風暴,陳延年虛心向車夫們學習拉黃包車,與車夫交流談心,體驗車夫們的生活。

陳延年:為救國赴法留學,強烈抵制父親錯誤主張,29歲慷慨就義

“勞工與農民是最受資本帝國主義與軍閥壓迫的階級,他們是最能革命的階級。”這是陳延年早期在《民族革命與工農階級》一文中發表的觀點,由此可見,他從始至終都信任着工農群衆。

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陳延年身體力行。他同勞工們一起參加活動,了解勞工們的難處,指導勞工們的工作。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調查,陳延年很快就掌握了車夫們的基本情況,在對車夫剖析了階級壓迫的危害之後,車夫們很快就團結起來,共同抵抗帝國主義與軍閥壓迫,形成了一股在将來的廣州起義中起到重大作用的力量。

陳延年的行為加強了工農聯盟、推動了工農運動的發展。到1927年3月,廣東黨組織共有9000多名黨員,民族凝聚力、戰鬥力以及團結意識在這個組織展現得淋漓盡緻,陳延年也是以獲得了“兩廣王”的稱号。

陳延年不僅重視工農群衆的力量,他還建立了農民、婦女、青年運動委員會來保障各個群體的利益,對于革命武裝這件事,陳延年也十分看重。

為了培養軍事幹部以堪大任,陳延年和周恩來在商議之後做下選派一批黨團到黃埔軍校學習的決定。

1924年到1925年期間,陳延年先是協助周恩來組建了鐵甲車隊,任命徐成章為隊長,後來他又建立了以葉挺為團長的獨立團,如願掌握了革命武裝。

1925年6月19日,在震驚世界的省港大罷工中陳延年也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此次罷工曆時1年零4個月,在這漫長的一年多時間裡,通過人民群衆的不懈奮鬥,有效地打擊了英帝國主義對于香港經濟的統治,保障了廣州的金融安全。

意見分歧

陳延年取得的成就應當是讓陳獨秀欣慰的,但是萬萬沒想到,這對父子最後卻産生了分歧。

1926年1月,左派和右派的鬥争進入了白熱化階段,為了對抗右派,陳延年、周恩來等人商定了具體的行動方針:“擴大左派,孤立中派,打擊右派”,計劃在國民黨“二大”會議上重創右派。意外的是,這項方針遭到了陳獨秀的反對。

同年3月,新右派蔣介石自導自演了“中山艦事件”,突然向共産黨發動襲擊,打得共産黨措手不及。面對蔣介石的挑釁,陳延年極力支援毛澤東提出的正面對抗蔣介石的主張,但沒想到又遭到陳獨秀和張國焘的強烈反對。

在兩個月後的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蔣介石又提出“整理黨務案”,旨在分裂國共合作,驅逐共産黨員。

面對國民黨的步步緊逼,當時參加會議的共産黨人義憤填膺,包括陳延年在内的絕大部分人都極力反對,但張國焘卻采取強硬手段迫使共産黨人接受。

事已至此,國民黨右派的反共意圖已昭然若揭,但以陳獨秀為首的黨中央卻仍固執己見,一味地回避沖突。面對陳獨秀的錯誤主張,陳延年強烈抵制。

在原則問題上堅決不讓步的陳延年,在會議上面對自己的父親,他仍尖銳指出陳獨秀“不信任工農群衆的力量,不敢與國民黨作鬥争,遲早将會把革命斷送。”

一語成谶,由于陳獨秀等人接二連三地對國民黨右派妥協退讓,作出三次大讓步,最終導緻大革命失敗。

天妒英才

以陳延年的才能,他本該做出更多更為偉大的成績,奈何天妒英才,1927年6月26日,陳延年被國民黨逮捕。

為了營救陳延年,組織找到吳凱聲,請求他以律師身份出面周旋。而另一方,陳獨秀的好友汪孟鄒找到了胡适幫忙,胡适又去找吳稚晖援助。

彼時多方勢力斡旋其中,為營救陳延年而奔走,奈何最終所托非人,陳延年的身份不幸暴露。

陳延年:為救國赴法留學,強烈抵制父親錯誤主張,29歲慷慨就義

吳稚晖得知陳延年的身份後立即将消息上報給蔣介石,甚至還給上海的警備司令楊虎寫信,戳穿陳延年的身份。做完這些,吳稚晖還在報紙上颠倒黑白,直言應将陳延年殺之以絕後患。吳稚晖的所作所為徹底斷送了陳延年的生路。

得知陳延年的身份後,楊虎為了從陳延年口中撬出中共黨組織的秘密,對陳延年無所不用其極,各種酷刑施加其身,可陳延年甯死不屈,憑借着鋼鐵般頑強的意志,咬牙抵抗,堅決不吐露一絲一毫有關共産黨的情報。

1927年7月4日晚,陳延年被押赴刑場執行死刑。臨死前劊子手喝令陳延年跪下,陳延年卻傲然挺胸,一根脊梁頂天立地,決意站着赴死。

行刑的士兵奈何不了陳延年,隻好使用暴力強行将他按下,不想陳延年在士兵松手後又立即頑強地站起來。最後,陳延年被惱羞成怒的劊子手們按在地上以亂刀殘忍殺害并分屍,屍體投入黃浦江中。

年僅29歲的陳延年,便如此在上海慷慨就義。

陳延年:為救國赴法留學,強烈抵制父親錯誤主張,29歲慷慨就義

陳延年少年時期曾說過:“危險乃意中事亦分内事,仁人志士求此機會作光榮犧牲而不可得,有何恐怖可言。”過去的話語預兆了而今的結局,或許這句話就是陳延年為自己譜寫的頌歌。

泰山之重,鴻毛之輕,陳延年顯然屬于前者。他的事迹被衆多人銘記于心,照亮了他們前行的道路。

毛澤東曾感慨陳延年道:“在人才稀缺的中國,尤其是共産黨内,陳延年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這句話無疑肯定了陳延年一生所做的貢獻。

2009年9月, 國家評選“為新中國成立作出傑出貢獻的100位英雄人物”,陳延年位列其中。這榮譽實至名歸,望不論過去多久,大家都能記得他的付出與铮铮傲骨。

陳延年的墓位就位于上海市龍華革命公墓内,盼春風有,為其告知一聲如今中國殷盛繁華,以慰英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