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文|娛事娛绯
編輯|娛事娛绯
前言
俗話說:語言是門藝術。
對于央視主持人來說,能說會道、臨場反應定是重中之重。
後者無需多言,不過這前者确實是比比皆是。
例如精通許多方言的“前央視名嘴”阿丘,就是其中之一。
但正所謂成也于此敗也于此。
誰能想到,憑借一己之力成功走進央視的阿丘,後來卻盡顯無知。
不僅重提“東亞病夫”這樣極具争議的詞彙,甚至還叫嚣着讓所有中國人向全世界道歉。
毫無疑問,這種思想有誤的人定然會受到相關制裁。
然而誰能想到,就是這樣抹黑國家的阿丘,如今竟準備悄聲造勢複出。
難道說,阿丘還能當上“翻身農奴”?
禍從口出
2003年,阿丘受邀加入了央視名下的新聞評論部,擔任《社會記錄》節目的主持人。
而借用這個舞台,他的名氣可謂是水漲船高。
尤其是與新聞慣用風格相反的,阿丘在工作的過程中是诙諧風。
不過,總歸是人各有智。
是以對于他的風格,有人喜歡亦有人嫌棄。
那時,誇贊聲和謾罵的詞條從四面八方迎面襲來。
可阿丘這人卻全裝作看不見,泰然處之且一笑而過。
顯然,這樣沉穩的處事風格讓他又收獲了不少真愛粉。
但不得不說,有時候人是真能“裝蒜”。
要知道彼時的阿丘有受歡迎,那麼後來的他就有多麼的令人厭惡。
2019年末,在即将到來的春節前,全國發生了一場“大運動”。
而此後,整個國家更是實施了長達三年的“對抗”。
好在如今,已經撥開雲霧見天明。
不過都知道,在這種團結一緻的時候,向來最能見人心。
可惜,阿丘這人恰好“現出原形”。
當得知全國将要面臨一個極其危險的病毒時,國人毫不猶豫地謹遵醫囑,紛紛戴起口罩與之抗衡。
結果在這個節骨眼上,阿丘非但沒有樹立身為公衆人物的良好形象。
反而還在社交賬号裡說了那個極具侮辱性的詞彙——“東亞病夫”。
甚至以阿丘的視角來看,所有中國人應該向全世界鞠躬道歉。
不得不說,這可真是無中生有。
是以霎時,網上基本上都對阿丘輸出了一番“美麗的話”。
與此同時,更有人直接喊話央視,希望它能早日制裁這位口出狂言的阿丘。
一想便知,這定然是逃不掉的。
歪曲事實的阿丘,很快便嘗到了自食惡果的滋味。
有迹可循
在圈内,有的是一夜成名,有的則是潛伏多年終結花。
阿丘就是後者,隻因他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爬上來的。
但遺憾的是,從一開始他就沒想清白做人。
在央視輝煌的那幾年,阿丘的愛情樹也如願開了花。
隻是可惜,他并沒有一心一意隻為一人的态度。
随着愛情火花擦得越來越猛烈,阿丘和徐懷宇也不出所料地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可結果呢,眼界寬泛了的阿丘,心也跟着變了。
2009年,有媒體曝光阿丘與一名女大學生之間有過“深入交流”。
都說“死鴨子嘴硬”。
在沒有所謂的證據之前,阿丘對此确實是一副否認的态度,并且還聲稱自己和妻子之間沒有問題。
但直到照片的曝出以及不久之後傳出的離婚消息,讓人們心中自然有了判斷。
或許,阿丘這人自始至終都經不起推敲。
當時,他的事業就是以遭到了些許波折。
沒想到十年之餘,阿丘又犯了老毛病,隻不過這一次面對的是國家。
毫無疑問,央視定然容忍不了這種“思想叛徒”。
時隔不久,據央視知情人透露,阿丘被官方徹底封殺。
至于那些已經錄好的節目,最終也不過是該删的删、該剪的剪。
可說實話,嘗過名利滋味的人,或許很難會放棄這些。
阿丘亦是如此。
就在最近,他似乎是在悄然“試水”以便複出。
不過從網友的反應來看,這一切也隻是“拍大腿吓老虎”——無用罷了。
徒勞一場
當初或許是随着輿論發酵,阿丘才明白禍從口中的道理。
于是,他這才快速地将那些炸裂言論紛紛删除,假裝沒有任何事情發生。
無用功至極。
先不說有多少“目擊證人”,就連現今還依然有阿丘那番話的截圖。
可想而知,這删除與否早已無濟于事。
就這樣,極具特色的阿丘主持人,從此憑空消失。
直到上個月,有網友突然發現某視訊平台中,出現了一個名為“阿丘觀山”的賬号。
不過看着簡介一欄的内容,似乎就是阿丘本人。
但至此,也依舊不知究竟是不是他自己建立的賬号。
唯有一點,評論區網友的反應也屬實一緻:厭惡。
尤其是細數下來,此賬号幾乎整個三月都有釋出視訊。
可結果呢,評論最多的也不到200條,還單單隻是個别。
顯然,觀衆根本不買賬。
當年阿丘和徐懷宇的愛情,起初就遭到了女方家長的反對。
但正值“上頭期”,是以她便力排衆議嫁給了他。
然而如今回過頭來看,或許還真印證了那句:不聽老人言。
畢竟從表面來說,阿丘那番“道歉”言論似乎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可事實上,他這是在公然抹黑自家臉面。
這樣的思想,怎敢讓阿丘再次“出來作亂”?
結語
不可否認,當年的阿丘确有實力。
否則,他又怎能從地方台走進央視的大門。
可惜的是,後來的阿丘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但反過來看,這樣的思想有誤者,早日被發現也是好事。
你們是如何看待阿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