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作者:上海奉賢

2014年3月29日,奉中醫人裝起行囊、大包小裹,将江海路338号院區遷至南奉公路9588号。起初,親曆者們都以為十年前的搬遷,僅僅是一種舊貌換新顔的尋常事項,直到他們遇到無力照護的孤老,目睹泣難成聲的家屬,聽聞千裡求醫的工友,握過帶着餘溫的孱弱……時代賦予新奉中醫人的,雖微緻遠。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搬遷當日

牽念萬家 真情暖心

随着搬遷“煥新”面貌的,首先是門口那棟八層的門診大樓。拾級而上來到七樓,心電圖、B超、胃腸鏡……一整層醫療檢查區域一目了然。一站式完成各類預約與檢查,這在功能受限極為嚴重的老院區,委實無力。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搬遷後的新門診樓

從江海路老院步至南奉公路的新院,幾百米的距離隻需要10分鐘的腳程,而從小看着奉中醫長起來的家鄉人們,已經盼了31年。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老江海路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老院的落葉步道

“你有點像我女兒。”說完這一句,高阿姨托起護工小劉的手,輕輕吻了一下。高阿姨近八十歲了,是急診科重症監護室的老面孔了,幾進幾出的經曆,令她對這6個床位的病房和與此相系的醫護都非常熟悉。這間特殊的病房,是危重患者的一隅安甯之地。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老院走廊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老院步梯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檢驗科“獨處”一方

回溯十年前,老舊、局促的急診科,僅僅擁有28張打點滴椅和14張留觀床位,就連急診外科和骨科的醫生,工作還摻雜“半兼顧”的味道。實難想象,十年之後,急診量翻了4.15倍,從2013年的69146人次到如今的286737人次,醫護數從23人擴至專業梯隊的56人之多,“軟硬體”的大幅更新,令奉中醫人對守護全區一百多萬百姓“急難危重”治療的生命紅線,第一次有了底氣。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120車隊助力搬遷

始于專注 久于突破

身為奉賢獨一份的中醫綜合醫院,奉中醫傳承中醫技術,也銘記中醫服務的使命,刻在奉中醫人骨子裡的熱情,一如老院花壇的青松,傾傾如蓋,永葆本色。新院不僅迅速建立中醫綜合治療室,成立中醫夜門診,擴大中醫特色診療區域,開展艾灸、臍療、拔罐、刮痧等53項中醫适宜技術,更是将傳統的針灸、推拿、康複區域提能更新,排長隊等治療的光景,不負重制。前幾天,在奉中醫複診已達30個年頭的陳先生,站在其“禦用”醫師陳友根的診室前,感歎道:診室用上熱水了,陳醫生推拿病人的手也暖了。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老院門診樓内外

患者家屬KELLY曾在手寫感謝信中說:媽媽能每天去早市買菜了,非常感謝許雷醫生。因母親身患惡性良性腫瘤,她辭去了美國優渥的工作,來到奉中醫尋醫問藥,在搬遷後新成立的治未病科,老太太對着許醫生連翹大拇指,如今人在異國的她,依舊每周吃着快遞送達的中藥,身體康健。相信每個華夏子孫對中醫有期待、有信賴,這是奉中醫人不竭的自驅力所在。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患者家屬來信

醫療服務既要貼心,更要接地。随着精細化診療需求日益凸顯,遷院後,奉中醫将原有的大内科進一步拆分、細化成六大專科,開設中醫專病專科門診43個。現今醫院有中醫婦科、中醫肛腸科、中醫針灸科等20個臨床科室、7個醫技輔助科室,特需專家門診85個,2023年門急診量達103萬人次,中藥飲片處方量256967張,膏方900餘張。奉中醫人們用不斷夯實的基礎和業精于勤的技術,接診五湖四海的患者。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老院院景

厚植沃土 聚力而行

勇氣是壓力下的優雅,奉中醫既要向下紮根,更要向上生長。2015年奉中醫與龍華醫院奉賢分院簽約挂牌儀式舉行。龍華總院特派十位專家擔任奉中醫十個臨床科室托管主任,通過指導查房、開設專家(特需)門診、開展講座、遠端診療等形式,實作與龍華醫院同質化管理。陳紅風、鐘逸斐、鄧海濱等一衆龍華醫院的主任級專家,在奉中醫的患者中口口相傳,就診隻需提前關注手機端預約平台,實作了“家門口看名醫”的夢想。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名中醫工作室”挂牌儀式

心之所向,一葦以航,奉中醫人持續破圈,不斷豐富兩院合作形式,通過架設“師帶徒”橋梁,簽訂區域中醫聯合體合作協定等形式,推動優質中醫藥服務資源下沉,打通服務患者就醫“最後一公裡”。2022—2023年,奉中醫再添新舉,先後成立龍華醫院“上海市名中醫”陳以平、陸金根、李祥雲、陳紅風、陳躍來奉賢工作室,進一步滿足郊區患者對優質醫療資源的渴望,同時為打造奉賢特色的學科品牌寫下濃重一筆。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奉賢區柔性引才項目啟動會

信念如磐 寄望未來

醫院搬遷後的第三年,奉中醫正式成立血液透析室,擁有20名專業醫護和41台血透裝置的科室,每年可滿足我區2萬餘人次的透析,那些隔日舟車勞頓跨區透析的老患者,正式結束了“透無定所”的日子。即使疫情三年艱辛困苦的日子裡,血透室也保持了一周三透的标準,醫護人員們用24小時待命的專業守護着患者的生命通路。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血透室日常工作

醫改十年,網際網路和數字化為醫療健康領域助推了強大動力。脫卡支付、電子結算、電子病曆、診間付費,這一件件過去的夢想清單,被一一打卡。人生有夢不覺遠,如今,奉中醫正聚焦網際網路醫院建設平台,力争突破時空局限,讓便捷問診隻存指尖距離。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搬遷後的住院樓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門診大廳自助機

十年青春十年夢,這些時光的零散碎片,像灑落在萬花筒裡的玻璃夢境,承載着一代代奉中醫人磨砻淬勵的故事,書寫着這個時代奉賢醫療健康行業小小縮影的一撇一捺。

看!奉賢區中醫醫院搬遷十年變遷

未來已來,将至已至

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2024年,奉中醫人依然有許多未完待續

站在急診樓規劃的藍圖前

已窺見下一個十年的模樣

暖風遲日杏園香

請君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