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播撒司法“陽光雨露”——《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解讀系列全媒體直播訪談綜述之四

作者:中國審判
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播撒司法“陽光雨露”——《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解讀系列全媒體直播訪談綜述之四

文 | 本刊記者 沈洋

“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方面,希望人民法院繼續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強化法律統一适用,兼顧法理事理情理,加大保障力度。同時,強化責任追究機制,對侵害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的行為給予依法懲治。”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監事長呂紅兵表示。

民營經濟不僅是大陸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力量。新時代新征程,要充分發揮好民營經濟這個生力軍和重要力量的作用,離不開法治的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強調,最高人民法院緻力于完善平等保護制度體系,確定民營企業在法律面前與國有企業享有同等地位,同時依法保護企業家的人格權和财産權益,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公平、穩定、可預期的法治環境。

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辦2024年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解讀系列全媒體直播第四場訪談,介紹人民法院依法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新舉措新成效。

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播撒司法“陽光雨露”——《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解讀系列全媒體直播訪談綜述之四

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辦2024年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解讀系列全媒體直播第四場訪談,介紹人民法院依法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新舉措新成效,圖為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長周倫軍在接受訪談 攝影 胥立鑫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2023年12月27日,全國工商聯釋出2023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論顯示,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改善的滿意度持續增強,在要素、政務、市場、法治、創新“五大環境”中,法治環境評分連續4年穩居榜首。

“部分網絡自媒體基于博取流量、吸引眼球等動機,在網際網路空間散布不實資訊、發表不實言論,對民營企業和企業家聲譽造成嚴重負面影響。”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高曉力指出,近年來,人民法院針對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反映強烈的侵害人格權違法行為,切實加大司法保護力度,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有利輿論環境。

完善平等保護制度體系

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的一員,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對人民法院在司法服務和保障民營經濟的制度供給方面十分關注。

“最高人民法院做實依法全面平等保護,保護守信踐諾、弘揚契約精神,以法治的确定性穩定市場預期、增強發展信心。”對于最高人民法院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法治環境方面的工作,高子程如是評價。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釋放出增強民營企業家信心、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積極信号。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同時回應社會關切,202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釋出《關于優化法治環境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維護統一公平誠信市場競争環境、運用法治方式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和治理、提升司法審判保障質效等方面作出詳細規定。

高子程表示,《意見》全面梳理法治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結合點和着力點。最高人民法院堅持問題導向,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維護統一公平誠信的市場競争環境,在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環境中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

“最高人民法院一直高度重視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先後出台一系列司法政策和檔案,不斷完善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的制度體系。過去的一年,針對民營企業反映突出的問題,人民法院采取了一系列工作舉措,以法治的‘确定性’維護發展的‘穩定性’。”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長周倫軍說。

周倫軍指出,人民法院堅持将社會危害性作為判斷罪與非罪的根本标準,堅決糾正把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堅決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幹預經濟糾紛。一審、二審對16家企業、34名企業主和管理人員依法宣告無罪,依法再審糾正涉産權刑事冤錯案件42件86人。

近年來,随着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通過網絡謠言等方式侵害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名譽權等人格權益的糾紛時有發生,對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擾。

202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釋出人民法院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典型案例。其中,小米公司訴網絡侵權案中,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依申請及時裁定被申請人立即删除侵權文章及視訊,防止進一步擴大對民營企業名譽權的損害,彰顯了人民法院依法打擊惡意損害企業名譽權的司法态度,極大地增強了民營企業及民營企業家維權的信心。

“這個案例也警示自媒體營運者,在進行輿論監督時應誠信客觀發聲,為民營企業的發展營造誠信、文明、有序的輿論環境。”周倫軍說。

全國人大代表、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連增表示,人民法院對诋毀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名譽,企業之間惡意競争、互相诋毀等問題作出回應,亮明司法态度,讓民營企業及民營企業家能夠安心辦企業謀發展。

保護公平競争創新環境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審理的案件中,當事人大部分是民營企業。”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副庭長郃中林介紹。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堅持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加強對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成果的司法保護,持續優化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法治環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産權學院教授馬一德關注到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2023年辦理的兩家“專精特新”民營企業間的知識産權糾紛案。

該案中,原被告雙方都是國内智能物流機器人領域的“獨角獸”企業,雙方有多起案件陸續訴至法庭。辦案團隊了解到他們之間的糾紛後,秉持實質解紛和促進合作共赢的司法理念,通過調解促成雙方達成全面和解,“一攬子”解決雙方在各級法院、國家知識産權局提起的14件知識産權糾紛,不僅使企業聚焦經營,還維護了市場秩序、促進“新賽道”産業創新高品質發展。

“廣大民營企業特别是中小民營企業經營過程中,對知識産權保護的精确性、有效性需求十分迫切。”馬一德建議,進一步完善知識産權保護,人民法院可以引入調解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統籌謀劃建構跨行政區劃的知識産權案件專門管轄制度,系統、合理地規劃地方知識産權法院布局,進一步加快地方法院知識産權審判專門化建設。

浙江一家紡織印染企業多次受罰,導緻資金鍊斷裂、陷入半歇業狀态。對此,當地法院會同環保部門一同督促該企業合規整改,促使其得以償清債務且全面複工複産,2023年第四季度産值同比增長85.7%,實作了生态環境、經濟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雙赢多赢共赢”。

“通過此案,可以看到人民法院積極督促涉案企業進行合規整改,讓企業脫胎換骨,為民營企業在法治軌道上健康發展貢獻司法力量。”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汝州市家家靓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于莉稱贊道。

大力推進企業合規改革,幫助民營企業增強“免疫力”,也是2023年人民法院部署的一項重要舉措。一年來,各級人民法院切實轉變辦案理念,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針對涉案企業存在的合規經營問題及潛在風險,在依法辦案的同時督促涉案企業作出合規承諾并積極整改,真正做到對民營企業既“真嚴管”又“真厚愛”。

2023年3月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加入企業合規改革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管理委員會,并指導地方各級法院積極開展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實踐,對于依法可判處緩刑、免予刑事處罰的民營企業,與檢察機關共同做好涉案企業刑事合規改革,對658家涉案民營企業在适用刑事合規程式、依法從寬處罰的同時,促使其合規經營。

“應當看到,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部分法院和法官對企業合規改革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影響涉案企業合規改革的推進;配套機制不夠健全,有的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保障、監管機制不到位等,需要進一步加強力度破解改革中的疑難和瓶頸問題。”高曉力表示。

有不少代表委員表示,涉案企業合規改革需要各種配套機制的完善,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涉案企業合規改革作為“訴源治理”這個更根本、更重要的作用發揮出來。

“加強溝通協調,凝聚多方合力。”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有關負責人表示,要緊緊依靠黨委政法委的上司;要争取檢察、公安等部門的支援,加強對接、深化協同,形成合力;要建立起多部門的協作配合工作機制,在司法各個環節為合規留出接口,實作全流程貫通銜接,強化可操作性。

破産重整助企重生

中小微企業經濟實力、抗風險能力都比較弱,往往飽受不平等合同條款、拖欠賬款之苦,在現有法律架構下,隻有給予傾斜保護,才能實作實質上的平等保護。

“民營企業多數為中小微企業,普遍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容易陷入财務危機。但有了法治助力,企業就能走出困境,民營企業心中就有了底氣、信心和動力。”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安保集團忠信保安服務有限公司機場分公司項目副經理黃大勇了解到,人民法院通過完善企業重整識别機制,依托“府院關聯”,依法拯救陷入财務困境但仍具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助推民營企業東山再起。

“重慶市三級法院通過不斷加強破産審判工作,挽救了當地多個陷入困境的企業,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黃大勇說。

2023年,各級人民法院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人民法院充分利用多元解紛機制、小額速裁、快立快審快執“綠色通道”,低成本地解決涉中小微企業糾紛,幫助中小微企業及時回籠賬款。對陷入财務困境但仍具有發展前景和挽救價值的企業,法院引導其通過破産重整、和解程式獲得“早救”“真救”,通過公平清理債務獲得重生。

2023年,全國法院共審結破産案件2.85萬餘件,化解不良債權2.32萬億元,成功挽救762家企業,盤活資産8790億元,穩住了118397名員工的就業崗位。

那麼,“無産可破”的僵局如何破解?

梁某于2018年開始創業,債務滾動累計達75萬餘元,最終無力償還。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債務人财産、債務、家庭情況進行了全面核查,裁定适用個人破産重整程式,與債權人協商免除利息和滞納金,除了每月用于全家四口人基本生活的7700元之外,其他收入均用于償還債務,三年内償還本金。梁某努力打拼、積極償債,提前15個月完成履約。2023年6月,這起全國首例個人破産案執行完畢。

周倫軍認為,本案的審理,為個人破産重整案件提供了“實踐樣本”。法院通過個案辦理積累經驗,也向社會傳播了個人破産制度挽救“誠實而不幸”債務人的導向,展現了個人破産重整制度的價值,展示了個人破産制度的拯救與保護理念,為個人破産制度的深入推進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

“個人破産案件的審理,對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我堅信,司法能讓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好。”全國人大代表、合肥榮事達電子電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潘保春說。

強化善意文明執行

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堅持嚴格依法公正文明執行,基本實作了對被執行人主要财産形式的全覆寫,同時不斷加大執行力度,保障勝訴民營企業及時實作權益。最高人民法院通過釋出一系列典型案例,引導各級法院在執行中確定實作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

這是一起依法挽救陷入财務困境的民營企業、彰顯人民法院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的典型案例。

在山東省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助力東營鵬豪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等健康發展系列執行案中,人民法院在執行程式中對案涉爛尾樓依法引資恢複項目建設,妥善化解近900個債權人的8億餘元債權,農民工工資全額支付,職工就業得以穩定。

周倫軍介紹,人民法院通過網絡司法拍賣,不斷降低執行成本,讓更多“真金白銀”裝進勝訴民營企業的口袋。同時,各級法院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在執行中多做“放水養魚”之事,少行“竭澤而漁”之舉,最大限度減少對被執行企業生産經營的影響。

“人民法院持續加大對拖欠民營企業特别是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案件的執行力度,保障民營企業及時回籠資金,為中小微企業纾困解難。”劉貴祥表示,在财産處置中,人民法院靈活運用臨時解封等法律手段,允許被查封人在法院監督下處置财産,盡可能增強資産的流動性,使企業逐漸恢複“造血功能”。在執行程序上,對當事人之間達成和解或者被執行人、案外人提供合适擔保的,人民法院依法暫緩執行或中止執行。

“民營經濟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榮程祥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張榮華深有感觸地說,過去的一年,人民法院能動落實、積極作為,通過出台有關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指導意見等多項創舉,以審判工作現代化助力民營企業提信心、穩預期、促發展。

本期封面及目錄

《中國審判》雜志2024年第5期

中國審判新聞半月刊·總第339期

編輯/徐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