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出強化審判管理的“組合拳”——《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解讀系列全媒體直播訪談綜述之三

作者:中國審判
打出強化審判管理的“組合拳”——《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解讀系列全媒體直播訪談綜述之三

文 | 本刊記者 朱雅萌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多次強調,向審判管理要“公正與效率”。

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辦2024年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解讀系列全媒體直播第三場訪談,介紹人民法院2023年加強審判管理、提升案件質效的新舉措新進展。

打出強化審判管理的“組合拳”——《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解讀系列全媒體直播訪談綜述之三

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辦2024年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解讀系列全媒體直播第三場訪談,介紹加強審判管理,提升案件質效的成效,圖為審管辦主任趙晉山在接受訪談 攝影 胥立鑫

《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各級法院收案4557.4萬件,結案4526.8萬件,同比分别增長15.6%、13.4%。

“從《報告》資料看,今年的收結案數量遠遠高于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審管辦主任趙晉山表示,“海量案件湧入法院,給審判執行工作帶來了極大壓力。要解決這一突出問題,必須堅持以理念上的‘能動司法’和工作上的‘提質增效’雙管齊下、一體抓實。”

“審判管理是破解目前法院工作中突出問題的一把‘金鑰匙’。”趙晉山表示,一方面,要不斷加強訴源治理;另一方面,要持續加強審判管理。從審判管理破題,練好“内功”,以現代化的審判管理理念、制度、機制和體系,推動審判工作現代化,有效破解制約審判工作高品質發展的瓶頸性問題。

壓實院庭長審判監督管理責任

2023年9月8日,張軍院長在國家法官學院秋季開學典禮暨“人民法院大講堂”授課時提出,要以“閱核制”為抓手,落實院庭長監督管理責任。

針對一些地方院庭長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以及由此導緻的案件質效不高、審判權力監督制約不到位等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深入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全面準确落實司法責任制”的要求,出台相關指導意見,把院庭長“閱核”融入審判管理。全國各地法院結合具體實際創造性落實,切實把審判管理責任落到了實處。

2023年9月14日,江西省吉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台《關于院庭長履行案件“閱核”職責的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所稱院庭長,包括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等院上司和庭長、副庭長等審判執行部門主要負責人。”這是《辦法》第一條對“閱核”主體作出的規定。據悉,這也是江西省首份關于“閱核制”的正式法律檔案。

對于距離張軍院長授課結束後僅6天就出台了相關法律檔案是否操之過急的疑問,江西省進階人民法院審管辦主任徐英榮指出,早在2023年7月的全國大法官研讨班上,江西高院院長傅信平便以“壓實院庭長審判監督管理責任”為主題,作了重點發言,就江西的經驗成效進行了介紹。近年來,江西法院一直在探索落實院庭長審判監督管理責任的可行性路徑,從如何深化理念,到進行體系創新,再到機制改革,進行了衆多有益嘗試,目前已經形成切實有效的經驗模式。

内蒙古自治區進階人民法院對三級法院院長帶頭辦案細化具體要求;山東省三級法院推行要素式審判;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行政審判領域對“閱核制”作出積極探索……“閱核制”有關工作在司法實踐中不斷向前推進。

重構審判品質管理名額體系

審判品質管理名額體系是人民法院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做實能動司法理念的生動實踐。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對審判品質管理名額體系進行了重構,分類設定了品質、效率、效果三大類26項名額,實施後充分發揮了科學考評“指揮棒”的作用。

《報告》中指出,将年度結案率調整為審限内結案率,2023年審限内結案率為97.7%,同比增長2個百分點。多年難以解決的一些地方“年底立案難”問題從根子上得到治理。

“結案率是用來評價法院和法官審判工作效率的名額。”趙晉山說,“年度結案率就是一個年度内法院收了多少案件,結了多少案件。這個名額看似正常,但無論審結多簡單的案件,都需要一定時間。起訴時間越接近12月,案件就越不可能在這個年度辦結,這樣就會拉低‘年度結案率’,可能引發年底拖延立案、不願立案的問題,當事人對此意見很大。這也反映出,年度結案率這一名額不符合司法審判的客觀規律。”

“而‘審限内結案率’就是看有多少案件是在法定審限内審結的。”趙晉山指出,按照這一名額,即便是年底新收的案件,因為還沒有到法定審限,完全不影響“審限内結案率”的計算,相關法院就會做到應收盡收、應立盡立。是以,這看似是一個很小的調整,顯然更符合司法審判的客觀規律,也有利于從機制上有效解決“年底立案難”問題,更契合“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

司法實踐的實際效果也證明了這一點。資料顯示,2023年年底,全國法院立案形勢總體平穩,人民群衆對立案工作的滿意度為90.2%,同比增長了10.3個百分點。

此外,《報告》中提到的“案—件比”名額,也引起多方關注。趙晉山對此作出了解釋:“‘案—件比’是名額體系中的一個核心名額。其中的‘案’,就是老百姓的揪心事、煩心案。‘件’就是法院辦案經曆的一審、二審、再審等司法程式。‘件’數越多,說明一個‘官司’經曆的審判執行程式越多、衍生的案件越多。”

張軍院長強調,老百姓到法院是為了解決問題,絕不是來“走程式”的。“一次性解決糾紛”是老百姓對公平正義最樸素的需求與期待。

“創設‘案—件比’名額,就是要引導各級法院注重沖突的實質性化解,引導法官将目光從‘案件結沒結’轉向‘沖突解沒解’,力争把每一個程式、環節做到極緻,避免‘一案結多案生’,防止程式空轉,減少司法資源消耗,更快更好維護老百姓的合法權益。”趙晉山表示。

在地方法院層面,審判品質管理名額體系的運作情況如何?還取得了哪些成效?直播訪談現場視訊連線了重慶市進階人民法院副院長孫海龍。

“實踐證明,有沒有名額體系,抓不抓名額,是完全不一樣的。”孫海龍對此深有體會。

作為全國首批審判品質管理名額體系試點之一,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重慶市三級法院(以下簡稱“重慶法院”)的26項名額均處于合理區間或優于全國均值,15項名額同比提升。據悉,重慶法院在實踐中堅持實質性化解沖突糾紛的能動司法理念,創新具有“渝法特色”的司法資源下沉路徑,讓沖突糾紛化解在基層,将和諧穩定建立在基層。

“名額體系表面上看是26項名額,實質上是人民群衆對公平正義的感受。”孫海龍介紹,比如,2023年,重慶法院的“刑事二審開庭率”名額同比提升了19.6個百分點,當事人有更多機會在法庭上陳述理由和事實,讓審理更加公開透明。又比如,在反映積案清理成效的“超12個月未結案件占比”名額上,重慶法院大力開展案件清積工作,讓正義不遲到。截至目前,重慶法院三年以上未結案件已全部清零,一年以上未結案件占比也下降到了1%以下。再比如,2023年重慶法院的“執行到位率”為52.7%,同比提升9個百分點,重慶法院以實際行動用“真金白銀”兌現了司法為民的莊嚴承諾。

此外,在審判品質管理名額體系引領下,重慶法院還建構了“黨建+審執”兩張表融合評價機制,做實“評案”與“考人”協調貫通的法院人員考核體系。

“作為上司幹部不僅要懂業務,還要會看資料,到基層去調研,不再隻是簡單聽取彙報,而是用‘兩張表’上下對表,真正找準制約發展的症結問題,做到有針對性綜合施策。”重慶法院有關負責人表示。

探索完善審判管理機制

司法審判資料展現人民法院審判工作質效,反映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際成效。張軍院長強調,要堅持資料思維,提升資料素養,增強資料意識和資料敏感性,以資料化資訊化賦能審判管理,助力審判工作現代化。

2023年4月以來,最高人民法院每季度舉行審判資料會商,班子成員和各審判庭主要負責同志圍繞突出、異常的資料,逐條線、地域、類罪和類案加以研究,分析原因、研提對策,形成進一步抓實的工作安排。據了解,目前該項機制已經推行覆寫到全國四級法院,進階法院一般是每兩個月、中基層法院一般是每一個月召開一次資料會商會。

“分析研判會商實際上包括分析研判和會商兩個階段。”趙晉山介紹,各一線審判執行業務部門、審判管理部門等先對司法審判資料分析研判,發現、梳理出問題及其原因,再通過開展全院集中會商研提對策、明确要求、部署工作。會商中特别強調要直擊要害、直面問題、動真碰硬。審判管理部門持續加強對會商決議事項的督辦,對問題緊盯不放,確定逐一解決。

最高人民法院在2023年上半年會商時,發現一些地方上訴案件移送時間過長。會商結束後,有關部門立即對這些法院集中進行約談問責,相關法院立即開展了專項治理。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法院上訴案件移送時間同比下降5.5%,下半年與上半年相比下降21.5%,效果良好。

2023年,江蘇省三級法院(以下簡稱“江蘇法院”)一審裁判被改判率、訴前調解成功分流率等名額居全國前列。其着力打造的“審管部門+業務部門”協同配合、“全面分析+專項分析”有機融合的工作模式,初步形成的以“定期分析+備案+評選+考核”為主要内容的制度體系,在促進執法辦案提質增效方面頗有成效。

江蘇省進階人民法院審委會專職委員李玉柱在直播訪談現場的視訊連線中介紹,為使資料分析會商品質進一步提升,江蘇法院一方面改變以往分析工作由審管部門“單打獨鬥”的狀況,促進審管部門與業務部門的協同配合,共同“把脈問診”,形成審判管理工作合力。另一方面,促進全面分析與專項分析的有機融合。在全面分析審判工作的基礎上,加強對突出問題、異常資料、重點工作、類案情況的專項分析,全方位推動審判工作高品質發展。

在2024年1月召開的資料會商會議中,最高人民法院首次邀請各進階法院上司班子成員及部門負責同志視訊參加,共同把脈問診,結合當地實際,把問題挖得更深、原因找得更準。這樣的互聯共商實際上是歲末年初的一次“體檢”,通過對各項名額的分析“會診”,促進全國法院以更加健康的“體魄”紮實做好今年的審判工作。

人民法院案例庫的建成和法答網的上線也是《報告》中備受關注的亮點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利明指出,人民法院案例庫上線并面向社會公衆開放,是法律界的一件大事。建設人民法院案例庫是完善中國特色案例制度的必然要求,是規範類案裁判規則的重要舉措,具有重大的時代價值和實踐意義。

“人民法院案例庫于2024年2月底上線并運作以來,目前入庫案例已達3800多件。案例庫既供法官辦案參考,也向社會開放,供律師辦案、學者科研、群衆學法使用,社會各界反映良好。”趙晉山表示。

法答網作為最高人民法院為全國四級法院幹警提供法律政策運用、審判業務咨詢答疑和學習交流服務的資訊共享平台,2023年7月1日上線以來累計提問已逾30萬個、答疑數量超過24萬個。“有問題,找法答”的理念已深入基層一線,深入幹警内心,對于推動裁判标準統一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一體推進審判管理與隊伍建設

推進審判管理現代化,關鍵在隊伍。張軍院長強調,隊伍管理,關鍵在導向明、管理嚴、責任實。

《報告》指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從嚴管黨治院,把審判管理融入隊伍建設,堅決做到忠誠、幹淨、擔當。

“基于樹立‘大管理觀’,把‘評案’與‘考人’相結合、相貫通,明确将管住‘案’作為管住‘人’、治好‘院’的落點,把政治建設、隊伍管理融入、落實到審判管理中,以管住‘案’促推管住‘人’、治好‘院’的思路,張軍院長在《報告》中把審判管理和隊伍建設放在一起,也是《報告》的一個特色。”趙晉山指出。

進一步提高隊伍素質、激發隊伍活力、提升審判質效,全國法院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上海市進階人民法院針對新形勢下法院隊伍的新發展需求,推出新時代上海法院隊伍建設現代化“1+6+X”工作體系,即1個意見:《關于奮力推進新時代上海法院隊伍建設現代化服務保障法院工作高品質發展的意見》,6大體系:思想政治引領、幹部選育管用、人才高地高峰、文化品牌建設、基層基礎夯實、從嚴管理監督,以及X項隊伍建設工作制度和創新成果,確定隊伍現代化建設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功能互補。

廣西壯族自治區進階人民法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總體要求,一體推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和檢視整改,聚焦突出問題,進行深入整改整治,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發展的成效。

天津市進階人民法院大力加強紀律作風能力建設,2023年累計教育訓練幹警2.28萬人次,對天津市6家法院開展政治督察、司法巡察。

……

加強審判管理,是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全面準确落實司法責任制”要求的實措重舉。過去一年,人民法院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齊心協力向前行,在加強審判管理方面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新征程上,面對黨和人民對司法公正的更高要求,人民法院将繼續聚焦“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堅持能動司法,狠抓提質增效,努力以審判工作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本期封面及目錄

《中國審判》雜志2024年第5期

中國審判新聞半月刊·總第339期

編輯/徐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