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除了“伊斯蘭國”,莫斯科恐襲幕後兇手還可能是誰?| 智庫視點

作者:南方周末

當地時間2024年3月22日晚,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市一家音樂廳發生槍擊事件,俄方認定其為恐怖襲擊。據新華社報道,俄羅斯偵查委員會主席巴斯特雷金25日向總統普京彙報說,事件已造成139人死亡,182人受傷。截至3月23日,已有11名嫌疑人被拘捕。俄羅斯有關方面表示将“血債血償”,但尚未指認襲擊者身份。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3月24日報道,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公布了據稱是襲擊莫斯科州音樂廳的第一視角視訊,并承認對此次事件負責。國際社會紛紛譴責恐怖行為。

除了“伊斯蘭國”,莫斯科恐襲幕後兇手還可能是誰?| 智庫視點

當地時間2024年3月24日,莫斯科巴斯曼區法院押送涉嫌在“番紅花市政廳”音樂廳實施恐怖襲擊的米爾佐耶夫。 (視覺中國/圖)

向普京施壓

早在2015年,正值“伊斯蘭國”鼎盛時期,俄羅斯便派遣部隊參與叙利亞打擊恐怖組織的行動。在俄羅斯與伊朗的一系列打擊下,“伊斯蘭國”武裝逐漸潰敗,至2017年,“伊斯蘭國”武裝基本上被消滅,但其殘餘勢力仍在。此次參與恐襲的便是“伊斯蘭國”分支“呼羅珊”,該組織原先與阿富汗塔利班保持聯系,但因其“過于溫和”而轉身投靠了“伊斯蘭國”。

此次“伊斯蘭國”選擇在俄羅斯制造恐怖襲擊,可能有如下原因:

一是制造恐怖主義影響和效應。恐怖組織通過制造恐怖襲擊提高其影響力與知名度,進而吸引更多的人參加其組織。

二是對俄羅斯打擊極端組織展開報複。俄羅斯在打擊“伊斯蘭國”的同時,也在打擊國内的車臣等恐怖組織與民族分裂勢力,并出兵阿富汗。

三是俄羅斯安全漏洞帶來可乘之機。首先,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未能事先獲得有關資訊情報。其次,大選已經順利結束,莫斯科的安保力量整體處于松懈期。再次,俄羅斯安全重心和安全資源多投向對烏克蘭的特别軍事行動。在此情況下,反恐安保工作可能處于一個臨界狀态。

四是向普京施加壓力。此次恐襲選擇在普京宣布連任後的第二天,并選擇在莫斯科郊區安保不強的大型周末音樂會現場,很難不讓人懷疑這是“伊斯蘭國”送給普京的連任“賀禮”。

除了“伊斯蘭國”,莫斯科恐襲幕後兇手還可能是誰?| 智庫視點

當地時間2024年3月25日,普京召開視訊會議,讨論在音樂廳襲擊事件後采取的措施。 (視覺中國/圖)

誰是幕後兇手?

這次恐怖襲擊是突然的,也是蓄謀已久的,根據現場的視訊以及相關專家的分析,恐怖襲擊者訓練有素,裝備齊全,事前做了較為周密的計劃安排,事後規劃好了逃生路線。這一切讓人們不禁發問:這背後是否有人指使與幫助?

早在3月7日,美國駐俄大使館就釋出警告說,監測到“極端分子”正密謀未來幾天内,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發動襲擊,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寫道,“(美國)大使館正在監測有關極端分子計劃針對莫斯科大型集會(包括音樂會)發動襲擊的消息,建議美國公民在未來48小時内避免參加大型集會。”并提醒美國公民“避開人群、注意當地媒體消息、關注周邊環境”。

兩周後,恐怖襲擊事件發生,雖然時間晚了很多,但聯想起美國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淵源,許多人不禁發問,華盛頓是否與此次恐怖襲擊事件存在着某種聯系?

據《紐約時報》報道,當地時間3月22日,一名美國反恐官員表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成員一直活躍在俄羅斯,而美國于3月早些時候收集到情報稱,該組織的分支“伊斯蘭國呼羅珊省”正計劃襲擊莫斯科。

恐襲發生後,俄羅斯方面的回應更加耐人尋味。普京在3月23日的講話中指出“嫌疑人逃往烏克蘭方向,有人為他們準備了逃離國境的‘視窗’”。

烏克蘭方面随後予以否認,烏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亞克回應稱,烏克蘭與該次恐襲事件絕對沒有任何關系,“俄羅斯需要停止利用恐怖主義作為對其本國人民和烏克蘭發動戰争的手段。”

烏克蘭未來研究所執行主任、曆史科學博士瓦迪姆·丹尼森科則指出,克裡姆林宮可能會故意将莫斯科郊區3月22日晚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歸咎于烏克蘭,并加強動員。

但據俄媒報道,有消息人士透露,多項間接證據表明,烏克蘭及西方特工可能牽涉該恐襲事件。報道指出,烏克蘭特工疑與激進傳教士緊密合作,其中涉及的烏克蘭記者安瓦爾·德爾卡奇,與“伊斯蘭解放黨”有深厚聯系,并在烏克蘭境内有該黨追随者。德爾卡奇被指在最近塔吉克斯坦的抗議活動中發揮推動作用,并與烏克蘭特工有直接聯系。

其次,4人犯罪後的逃亡路線疑似是重要線索。

普京曾提及,據初步資訊,恐怖分子準備了跨越國境到烏克蘭一側的路線。消息來源證明了這一細節,并同時指出,逃亡者可能原計劃逃往烏克蘭或者白俄羅斯。有反恐活動專家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不選擇隐匿藏入當地龐大移民群體,反而前往受到嚴格控制的邊境地區,顯示他們可能是被消耗掉的棋子,“他們被承諾了一個逃跑路線,但實際上被利用并陷害。”

從發動恐襲的可能性與動機來看,懷疑美國與烏克蘭等西方國家似乎存在其合理性,華盛頓事先掌握相關資訊,且有可能會為此次恐怖襲擊提供便利,利用“伊斯蘭國”來實作其借刀殺人的戰略目的,進而使戰争狀态下的俄羅斯發生動蕩。這将會是一種符合當下西方利益的做法,但是由于缺乏相關證據,目前無法就此下出結論,但這種可能性依然存在。

無獨有偶,當地時間3月25日,俄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在發表的專欄文章中表示,極端組織近年調整了計劃,現在該組織主要針對美國的敵人和對手,包括伊朗、叙利亞的合法政府以及俄羅斯等,這可真是一種奇怪的巧合。

紮哈羅娃說,是美國有意無意地插手組建極端組織,而極端組織肆無忌憚地在世界各地發動駭人聽聞的恐怖襲擊。這從另一方面證明了美國參與這次恐襲的可能性。

深陷安全困境

此次恐怖襲擊反映出一個本質問題:俄羅斯國内日趨尖銳的社會沖突與恐怖主義的死灰複燃。對内層面,俄羅斯民族衆多,民族問題時有發生,對外層面,俄羅斯通過介入叙利亞、烏克蘭等國家與地區,讓自身陷入國内安全困境。

事實上,這次莫斯科恐襲前,烏克蘭已多次成功地利用無人機襲擊了莫斯科,但未造成太大的人員傷亡,恐襲也再次暴露當今俄羅斯内部的安保窘境。目前來看,一方面俄羅斯在俄烏戰線軍事膠着讓恐怖主義有了可乘之機,俄羅斯會實行更嚴格的安保制度,同時加強移民管理,這也勢必造成俄國内氣氛更趨緊張。

此外,美國與恐怖主義有着曆史淵源,早在上世紀70年代,蘇聯發動的阿富汗戰争中,美國便暗中支援阿富汗反蘇武裝,這其中便有後來大名鼎鼎的基地組織。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今中東地區的恐怖組織與美國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美國則利用恐怖組織挑起中東國家的内部沖突,以此分化中東國家,進而來強化自身在中東的政治與軍事影響力,達到其控制中東國家,實作其世界霸權的目的。

恐怖主義的根源,源于意識形态的沖突、國家以及地區利益的沖突;從經濟上看,恐怖主義泛濫的地區,社會極不穩定,人民生活水準低下。此外,在當今世界處于變局的情況下,恐怖主義有可能被某些國家所利用,成為其實作國家利益的工具。

• (作者系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斯拉夫研究中心主任)

南方防務智庫特約研究員 張祿彭

責編 姚憶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