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作者:漫隅子

本源 正史引證

本相 實地考證

本論 客觀論證

力證西域 本來本真

西 域 本 紀

漫隅子 作品

第一部

西 漢 紀

祁連三水

一城兩關的威力毋庸置疑,隻是問題也來了:敦煌已處于庫木塔格沙漠邊緣,玉門關和陽關已完全處在了沙漠中,駐軍和百姓的生活用水哪裡來呢?

這個問題犯了想當然的毛病,想當然地認為沙漠中除了漠漠黃沙之外,就再也沒有任何水源了,實際上這裡不僅有水,而且水量還不小。

是不是大出意外?

大出意外不奇怪,因為這裡的水文氣象已跟東部截然不同。

我們常見的氣象學上的降水,根據肇因大體可分為四種,一是鋒面雨,二是地形雨,三是對流雨,四是台風雨。鋒面雨就是海洋上的暖濕空氣和陸地上的幹冷空氣對峙,冷暖鋒交會後形成的大範圍降水,中東部的梅雨便屬這種情況;地形雨是濕熱水汽順着山勢爬升,随着氣溫降低而凝結成雨,這在西南山區比較常見;對流雨是暖濕氣流蒸騰到高空後,自然冷凝而形成的降水,赤道地帶下的雨和江南夏天的暴雨,全屬于對流雨;台風雨就是海上台風帶來的降水。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實地考察拍攝,颦姐和姐夫在祁連山雪峰前見證愛情:總是人間情多,叩首蒼山也白頭

但以上四種降水方式之外,還有一些特殊形态的降水,就譬如祁連山這樣的高山地區,雖已遠離海洋,低空水汽已無法抵達,但高空水汽多少還能滲透過來,撞上大山後發生冷凝,于是以凍雨或降雪等方式降于大山之巅。高空降水量的多少跟山體的高矮和大小有關,山頭越高,山體越大,截留的水量也就越多,一些高海拔的山頭盛夏也都白雪皚皚,冰雪終年不化,這被稱為永久性雪線。

不要小看了這些冰雪,由于積累了千萬年,是以體量相當可觀,簡直就是一座座固體水庫。每年春夏之交,随着氣溫上升,冰雪融化下洩,在山腳下沖出一片片濕地來,就像是一把把扇子,因而被稱為沖積扇。沖積扇上水道衆多,呈辮狀分布,順着地形向低窪處流淌,最後彙成為一條條大河。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遙感地圖,疏勒河上遊的沖積扇

但凡雪水流經之處,都會滋養出豐茂的水草來,是以對幹旱地區的人們來說,這些水道往往意味着生命延續,種族繁衍,是至為寶貴的财富。上升到國家和民族的高度,這些水道更是被賦予了地緣價值——誰控制住了一條河流,誰就控制住了一大片廣袤的土地,是以不少國家為此不惜開啟戰端。這多少有點像如今的海島,誰控制住了一個海島,誰就擁有了周邊200海裡的海洋專屬經濟區,誘惑力實在太大,是以隻要是海島,不管大小都成了香饽饽。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遙感地圖,疏勒河流域河流分布圖

祁連山和阿爾金山交會的當金山一帶,就流淌着兩條這樣的河流,分别是西面的黨河和東面的疏勒河。

黨河也稱氐置水(dī zhì shuǐ)或龍勒水、甘泉河,發源于敦煌南側的祁連山,先是流向西北,來到敦煌後折向東北,最終彙入東面過來的疏勒河。黨河澆灌出了富饒的肅北草原,每年春夏之交茵茵草舒,星星花開,當初大月氏和烏孫便發祥于此,後來成了匈奴的領地,如今漢朝又在這裡建造了敦煌城,衆人看中的都是黨河沿線的豐茂水草。

疏勒河發源于如今玉門市西部的祁連山,上遊稱為籍端水,中遊稱為冥水,然後彙成一大片湖泊,稱為冥澤,繼續往西才稱為疏勒河。疏勒河算得上是河西走廊上的第二大河,其在敦煌北部接納上北下的黨河後,在交彙處又形成了一片水澤,面積比冥澤略小,但隻要是水都是寶貝,是以漢朝又在這裡設定了玉門關。

流過玉門關後,疏勒河繼續西行,但由于沙漠的蒸發量和滲透量越來越大,河水是以也越來越小,最終徹底消失于羅布泊東側的白龍堆沙丘一帶。依據後來漢軍開挖卑鞮侯井一事推測,疏勒河即便流到了白龍堆附近,其終端水泊的體量也不小,否則不可能開渠行船,運送糧食。

因為疏勒河一路指向羅布泊,是以當時漢朝使節出使西域,都是沿着該河順流西下,這樣既不會迷路,又能獲得水源補給。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遙感地圖,黨河和渥窪水分布圖

這兩條主要河流之外,附近還有一條很不起眼的小溪,名叫渥窪水,發源于南面的當金山垭口,大體位于黨河西部不遠處。渥窪水從詞面看,就是沙漠裡一處潴留水窪,2012年筆者實地考察時發現,這條水道非常小,狹窄處不過兩三米,因而渥窪水的“渥”很可能通握手的“握”,暗喻水寬不過一握,積水不過一窪。

渥窪水最早被提及,跟這裡出産的一種神馬有關。

世上真有神馬嗎?

有,史書裡。就在霍去病閃擊河西走廊後的第二年,《史記》如此記錄道:“得神馬于渥窪水中”。

神馬到底是什麼馬,《史記》作者司馬遷也說不清楚,估計就是一種異常神駿的野馬。抓獲神馬後,衆人都明白此事不得了了,因為當時的聖上好馬,好奇心和占有欲無比強烈。果然,這次衆人皆醒聖上獨醉,神馬啟發了聖上對馬的想象力,認為越是山高水遠的西部,越是出産寶馬良駒,此後獲得了烏孫馬,當即命名為天馬,再後來又發現了大宛馬,那對不起,天馬的名号隻能讓給大宛馬了,烏孫馬被更名為了西極馬。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網絡圖檔,汗血寶馬

湊巧的是,當時聖上還剛剛創辦了樂府不久。

什麼是樂府?

那就是宮裡的樂舞創作和演唱機構,現代叫法是皇家歌舞團。

樂府的職責是采集和挖掘民間歌謠,采風這個詞最早就源自他們,此外樂府還經常邀請當時的文人來寫詩配樂,這些詩後來被稱為樂府詩,簡稱漢樂府。漢樂府文辭優雅,曲調舒緩,表演者大都輕裘緩帶,輕歌曼舞,綜合了詩歌、音樂、舞蹈和服飾等多元藝術,堪稱是那個時代的藝術巅峰,是以在後世流傳十分廣泛。

聽聞渥窪水發現神馬後,聖上當即給樂府安排下了任務——由司馬相如等文學大神來為神馬寫詩作賦,讓協律都尉李延年來為神馬譜曲編樂。一時間,沙漠中這個不盈一握的小水澤泛着文辭的波光,激着音律的水聲,神馬鐵蹄踏過,無不是铿锵節奏。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網絡圖檔,渥窪水的尾水,泛着文辭的波光,激着音律的水聲

聽過樂府的動情表演後,聖上的浪漫主義精神一下被激發了,才聽罷“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北方有佳人》,又泛舟黃河唱起了《秋風辭》,誰說他略輸文采的,我看他武功風烈之外,文采風流也毫不遜色。

不僅如此,後來設定敦煌郡時,聖上也沒忘記這條靈魂小溪,就地建起了陽關。又有誰能想到,陽關背後的霞光竟也如此绮麗壯美?是以不要說西出陽關無故人,那都是王維瞎編的,在聖上眼中,那完全就是一條精神康莊道,而非什麼靈魂獨木橋,一定要用什麼詩歌來形容,那也隻有後世謝眺那首《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了:“餘霞散成绮,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對比一下,是否一般曲調,相似旋律?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網絡圖檔,霞光中的疏勒河流域物候生态

通過敦煌和陽關、玉門關這一城兩關的建設,漢軍牢牢控制住了黨河、疏勒河和渥窪水這三條水源,這樣便牢牢控制住了整個河西走廊的西端。從地緣經營角度看,長安未央宮内這位年輕的聖上腦子也實在太過精明了,雖然遠隔三千裡,依然能斤斤計較到不放棄一滴水的地步,粗放經營的匈奴哪是對手啊!

以上是河西走廊西部的水文開發,那整個河西走廊呢,我們放大一下格局,會發現四大城市竟然全是傍依大河而設。

河西走廊由東向西分布着三條主要河流,分别是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漢朝時候分别稱為谷水、弱水和冥水,三大河流又都彙積出了一大片水澤,分别名為休屠澤、居延澤和冥澤。關于疏勒河和冥澤已經介紹清楚,下面再來解讀一下石羊河和黑河,看看這兩條河流的水文利用情況又如何。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遙感地圖,武威附近的石羊河流域圖,尾水休屠澤已經幹涸

石羊河發源于祁連山東部的冷龍嶺北側,是河西走廊上的第三大河流,常年徑流量為15億立方米,相當于一百多個西湖的體量,這在幹旱的河西地區絕對算得上是一處非常可觀的水源了。石羊河最終彙入騰格裡沙漠,終點為休屠澤,該水澤跟金日磾父親休屠王同名,不知是前者成名了後者,還是後者命名了前者。

石羊河這道大水對沿線環境的塑造力可想而知,漢朝時河畔碧野連到天,芳草無盡頭,但遺憾的是,如今的休屠澤早已幹涸成了一片沙漠,甚至南面百來公裡的民勤縣也已被沙漠逼至城下。是以休屠澤是曆史的一面鏡湖,一眼可以照徹人性,隻怨後世萬般索取,到頭來不過一眼黃沙!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網絡圖檔,武威一帶的石羊河景貌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遙感地圖,黑河(弱水)的兩大支流:羌谷水和呼蠶水,分别滋養了張掖和酒泉兩大城市

黑河發源于祁連山中段,常年徑流量超過了一百億立方米,這比石羊河還要大出一個數量級,毫無疑問就是河西走廊上的第一大河了。黑河上遊有兩大源頭,分别是東面的羌谷水和西面的呼蠶水,羌谷水這個名字很好了解,那就是源于羌人山谷的水流,呼蠶水就很難從詞面上解釋了,很可能是當地少數民族的口語音譯。羌谷水和呼蠶水分别滋養出了一個大城市,那便是張掖和酒泉,至于沿線的其他城鎮,那更是番薯藤上的地瓜,扯出來一大串。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網絡圖檔,落日時分,黑河流域的物候景貌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遙感地圖,山丹軍馬場地形布局圖

我們這裡要關注的不是這些城市組群,而是黑河上下遊的兩個窪地,這兩個窪地對後世中華文明的影響至為深遠。

第一個窪地位于黑河上遊,名叫山丹,當時也稱删丹,這可是影響中華後世兩千年的風水寶地,因為當地不僅有水,還有着廣闊的山地草原,牧草如同地毯一樣無垠鋪展,養個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頭牲畜,那都不算事兒,而且緊鄰扁都口關隘,控制和管理也很友善,還有比這更為得天獨厚的馬匹繁育地嗎?

沒有,在漢朝看來,這簡直就是一處天造地設的軍馬飼養場,獨此一家,不二唯一。

是以霍去病打下河西走廊後,漢朝很快便意識到了山丹的價值所在,将之開辟為皇家軍馬場,大規模飼養軍馬,甚至還委派專職的弼馬溫進行管理。此後漢朝能夠發動漠北之戰以及兩次大宛之戰,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山丹軍馬場出産的戰馬。

後世中原王朝有兩塊主要的軍馬出産地,分别就是山丹軍馬場和河套平原,從古至今都沒有改變。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實地考察拍攝,山丹軍馬場之路,颦姐和姐夫秀恩愛

第二個窪地在黑河下遊,黑河的尾水在這裡彙成了一片很大的水泊,名叫居延澤。知道該地名的人不少,但知名的原因并不光鮮,竟是因為這裡曾是中國沙塵暴的發源地之一。

二十一世紀初,每到北風大起,居延澤便風沙蔽日,一揚萬裡,甚至數千公裡外的杏花江南和荔枝嶺南也一度受到其照顧。然而在漢代,居延澤可是蒹葭漾清波,芳草搖碧樹,妥妥的一個塞外清淺水國,色調和黃沙壓根不是一個色系。

相比于石羊河,黑河在曆史上要知名得多,因為她還有一個赫赫有名的别名,那就是弱水,佛經有雲: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暗喻人性要有所收斂。對照一度幹涸的居延澤和徹底幹涸的休屠澤,這話是不是叫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遙感地圖,黑河流域布局圖,居延澤深度北上,成為漢匈必争的軍事要地

黑河和居延澤探入到巴丹吉林沙漠深處很遠,個别支流甚至延伸到了當時的漢匈邊境,因而戰略意義非凡,漢朝若妥加經營,便可打造成進攻匈奴的橋頭堡,反之若放任自流,則會反向被匈奴利用,匈奴騎兵可以溯流南下,攔腰切斷河西走廊。

很顯然,這是漢朝無法承受之重,是以霍去病第二次閃擊河西走廊時,選擇的第一攻擊點便是居延澤,逆向問題那就逆向來解決。

打下居延澤後,漢朝就地設定了居延都尉進行管轄,然後貼着黑河将長城也修了過來,此外還打造了著名的遮虜障——此名直抒胸臆,一眼便可讀懂:遮擋胡虜的屏障。

可能是沙漠裡太缺水了,難得傍上這一道大水,漢朝要能用盡用,吃盡榨幹,居然還越過居延澤北上,在東北兩百來公裡處又修築了一城。該城的具體建造資訊已無從考證,後來傳說一位範姓将軍戰死後,其妻率領餘衆拼死抵抗方得以保全,漢朝為了紀念這位範夫人的英勇事迹,幹脆将之命名為範夫人城。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實地考察拍攝,山丹附近的長城遺址,周圍全是沃野平疇

這樣黑河自張掖開始一路北上近千裡,全被漢朝用長城圍了起來,匈奴被徹底擋在了水源之外,再也無法利用這一通道南下威脅河西走廊了,相反漢軍卻能順流北上,通過遮虜障和範夫人城到匈奴境内去打家劫舍,這樣雙方攻守之勢易形了。

漢匈漠北大戰後,匈奴被徹底驅逐出了沙漠以南,漢朝于是幹脆将朔方的長城也接了過來,并且一路屯田開墾,“漢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萬人,稍蠶食,地接匈奴以北。”(《漢書•匈奴傳》)也就是說,這時候的朔方北部和河西走廊已被長城和屯田點貫穿成一體,而且漢軍還步步向北蠶食,疆域擴充至了匈奴區域。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實地考察拍攝,山丹南部的祁連山地貌

至此,河西走廊已被打造成了一條精鋼百煉的鐵臂——敦煌是鐵拳,張掖是鐵肘,武威是鐵肩。鐵拳一擊可以重創敵人,鐵肘一擊可以緻敵于死地,但無論鐵拳還是鐵肘,發力點都在肩部,是以武威才是河西走廊上的力量核心。

那麼,河西走廊就沒有破綻和氣門嗎?

有,而且是唯一的破綻和氣門,那還是武威,因為畢竟是肩部,一旦被攻破,整條臂膀都被卸掉了。

武威北部可是巴丹吉林和騰格裡兩大沙漠啊,匈奴人難不成會踏沙而來?

不,武威的威脅并非來自于北部的沙漠,而是南部的青藏高原。

有沒有注意到,武威西南部便是山丹軍馬場和扁都口,現在由漢朝控制着,要是被南部的對手控制了,人家是不是也一樣可以進入河西,武威和張掖是不是直接受到了威脅?

漢朝時候,青藏高原上的羌人一盤散沙,形不成什麼氣候,但唐朝時候情況就發生了轉變,吐蕃前所未有地崛起了,統一高原後一再北上挑戰扁都口。而為了抵禦吐蕃的進攻,唐朝也被迫在時稱涼州的武威囤以重兵,人數多達七萬三千人之衆。安史之亂後,該部被迫回援長安,這樣力量被抽空的河西走廊不可避免地被吐蕃斬斷了。

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實地考察拍攝,流淌在祁連山中的黑河主要支流——羌谷水,後來青藏高原的吐蕃大軍大緻就是由此進攻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不僅水土豐饒,而且日照也充分,農墾條件那是相當優越,随着漢人的大量遷入和先進耕作技術的廣泛傳播,河西走廊的面貌很快就變了樣,草場漫卷的遊牧經濟逐漸讓位給了稼穑遍野的農耕經濟,糧食生産完全實作了自給自足,《漢書•地理志》就這麼描述道:“涼州之畜當為天下饒”,可以想象是何等富饒勃發的場景。

但《漢書》作者班固怎麼都沒想到的是,他這句話竟對後世政局産生了巨大影響。曆史來到南北朝後,遠在平城(今大同)的北魏拓跋氏對是否讨伐河西走廊上的北涼國存有疑慮,當時他們并不掌握河西走廊的物候情況,很多貴族認為那裡應是沙漠遍布的蠻荒之地,唯有北魏第一謀士崔浩堅持認為那是一片富饒的沃土,最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聽從了崔浩之言,派兵攻取了北涼,事實一如崔浩所言。而崔浩能得出以上結論,依據完全是《漢書•地理志》上記有這句話,其他北魏貴族不讀書,自然就不知道這個情況了。

長江黃河之外,中國還有三條鮮為人知的母親河,你都去過嗎?

遙感地圖,張掖附近的羌谷水流域圖

這樣,在劉徹的大筆擘畫和漢朝軍民的辛勞開墾下,河西走廊兩千裡戈壁沙漠硬是被開發成了塞外江南,此後兩千多年時間裡,曆朝曆代棒棒接力,社會經濟日趨成熟,尤其是張掖和武威兩地,在黑河和石羊河的澆灌下,最終發展成為河西的兩大糧倉,被賦予了“金張掖銀武威”一說。張掖後來改名甘州,酒泉改名肅州,甘肅之名便是由此而來。

可以這麼說,正是通過對以上三條大河的引流,河西走廊才得以開發,西域才得以經略,絲綢之路才得以貫通,中華文明吹拂到全新氣息後,才獲得了授粉點化。文化上,我們習慣于稱孕育文明的大河為母親河,因而這三條大河也稱得上是中華文明的母親河,長江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濫觞開篇,她們是中華文明的化被未央。

經濟完成自我造血後,河西走廊這條鐵臂一下子變得精血豐滿,體魄粗壯,漢朝全面經略西域的時機終于成熟了。漢風大唱的漢武帝為了感受胡音貫耳,接連派遣使者西出大漠,于是中原絲竹之外,後世的我們也有幸聆聽到了胡琴、琵琶與箜篌……

請繼續關注《西域本紀●西漢紀》之十一:經略西域——酒池肉林,金府銀庫,漢武帝才是史實,商纣王隻是傳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