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毒文相與析,圖窮匕首見:《杜鵑花落》進考場,追問幾個為什麼

作者:莽原耕牧
毒文相與析,圖窮匕首見:《杜鵑花落》進考場,追問幾個為什麼

近日,成都市新都區通報了《杜鵑花落》進國中考場一事的處理結果,給幾個當事人停了職。但是,此舉并不能平息廣大群衆的憤怒,因為事出蹊跷,偶然性中有必然性,如此簡單行事,有敷衍塞責之嫌。

文本自身有問題,必須深挖;文本使用有問題,必須深挖;背後更有嚴重的問題,必須嚴肅地追問。

毒文相與析,圖窮匕首見:《杜鵑花落》進考場,追問幾個為什麼

《杜鵑花落》有問題,卻能作為現代文閱讀文本,堂而皇之地進入國中國文考場,真是咄咄怪事!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需要壓抑怒火,耐着性子,以平穩的心态去探究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深入閱讀文本,探明文本作者的意圖,然後拷問命題人選題的用心。看看他們各自在創作與命題過程中,是怎樣輸入各自的情感态度和價值觀的。

毒文相與析,圖窮匕首見:《杜鵑花落》進考場,追問幾個為什麼

《杜鵑花落》是一篇微型小說,有着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富有象征意義的環境描寫和性格鮮明的主人公形象,因而主題是非常明确的。它采用第三人稱方式和有限視角,展示了日軍大佐崗田對八路軍複仇的故事,崗田的目的就是搶回兒子并消滅八路軍,為此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

毒文相與析,圖窮匕首見:《杜鵑花落》進考場,追問幾個為什麼

小說開門見山,上來就是故事的開端,沖突沖突的雙方直接出場了!我們看到,小說作者采用的是日軍大佐崗田的視角,是以在行文過程中,總是直接流露崗田的心理,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恨其所恨。此刻,崗田集國仇家仇于一身,誓欲剿滅對手。請注意文中用語,稱那支小股八路軍為“仇人”“共非”,所用動詞是“逃竄”,真是咬牙切齒,極盡蔑視仇恨之能事。我們已經有點分不清了,這種情感是屬于崗田的,還是作者的了,他倆二人似乎超越了時空,渾然一體了。

第三段中的環境描寫中有連片的杜鵑花,結着嫣紅的花朵,最終在蕭條的深秋變成落英,溶入爛泥塘。這樣寫,暗示了戰事的慘烈程度,可謂玉石俱焚的。我們還要想到,作為意象,杜鵑在中國文學裡有着獨特的象征意義,常常被寄予了忠誠、友愛、勇敢、堅韌和思鄉等優秀人格或健康情感,比如,李白的“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表達思念故園,熱愛自然之情;宋人王镃的“染紅不到枝頭上,想是啼鵑血盡時”,就化用了蜀王杜宇為國盡忠而死的典故。那麼,要問一下,這裡的杜鵑花象征了日軍和八路軍中哪一方的美好呢?看起來,還是要耐着性子去讀,去找尋答案。

毒文相與析,圖窮匕首見:《杜鵑花落》進考場,追問幾個為什麼

故事情節進一步發展,雙方沖突沖突更加激烈。對方陣地上舉起來白布,接着又被按下去。此時,崗田做出了誤判,以為對手為戰與降的問題而發生内讧,進而決定一鼓作氣,幹脆利落地殺盡敵人,不管對手是否投降。越離越近,對面又高舉起一件與戰場環境不相符的白襯衣,意味着有非軍人身份的人出現在對方陣地上。挑着白襯衣的那根樹枝又被對方的子彈打斷了,也許是對方的内讧加劇了,崗田也失去了耐心,下令炮轟舉樹枝的地方。我們來看看作者的戰場美學:崗田想畢其功于一役,日軍的炮彈像大鵬一樣,畫出一道漂亮的弧線,完美地落在對面那個坑裡……崗田追求毀滅對方的戰果,目的達到了,這就是小說的高潮。

毒文相與析,圖窮匕首見:《杜鵑花落》進考場,追問幾個為什麼

然而,結局卻出乎崗田所料,被炸死的竟然是自己要救出的兒子!他用強力解決國仇家仇,不想,結局卻是一場悲劇,而他自己兼具悲劇的制造者和承受者雙重角色。直到此時,崗田依然歇斯底裡,高喊着“殺死他們”,可是,衆人都注意到,彈坑裡就有為保護他兒子而死的“灰軍裝”,“他們”已是血肉模糊了。

小說結尾呼應了第三段,回答了嫣紅的杜鵑花象征了什麼的問題。崗田的鮮血像杜鵑花,堅強忠誠有愛心,然而遭受了悲劇。寫到這裡,作者的敬意與惋惜之情呼之欲出了。

毒文相與析,圖窮匕首見:《杜鵑花落》進考場,追問幾個為什麼

作者似乎是要表達這樣主題:日本軍人用瘋狂的方式報複八路軍,結果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為此而制造并遭受了家庭悲劇。看起來,沒有什麼大毛病,細品起來,問題多多,是圖窮匕見。通篇看不出作者是站在被侵略的正義一方,看不出作者對八路軍有什麼同情心同理心。相反,他借着崗田的口吻咒罵八路軍,格外用力。作者對崗田這個人是采取了欣賞甚至有點贊許的态度,視之為悲劇美的化身。

總而言之,作者所傳達的思想情感并不健康,更不具有正能量。《杜鵑花落》是一篇在思想性方面有嚴重缺陷的作品,它若成為國中生閱讀文本,有誤導未成年人、混淆大是大非、搞亂學生思想的危險。

毒文相與析,圖窮匕首見:《杜鵑花落》進考場,追問幾個為什麼

可是,這樣的小說畢竟真的進入學校甚至是考場,你說怪不怪!是以,我們有必要連發幾問?

作者李佳前為什麼要寫這種小說?

他是嶽飛故裡的一個中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長,标榜自己要“辦有擔當的教育”。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在《杜鵑花落》裡,他似乎不在意國破家亡的沉痛往事,卻有意無意地醜化八路軍,熱衷于發掘侵略者的人性,實在不知道他在替誰來擔當,擔當的又是什麼。

毒文相與析,圖窮匕首見:《杜鵑花落》進考場,追問幾個為什麼

新都區的教研員們,你們為什麼放着那麼多正向積極的文本而不用,偏偏選了有嚴重問題的《杜鵑花落》?

因為你們有病,有心理陰暗之病。你們厭倦了革命叙事,看不得陽光燦爛,非玩什麼遠離崇高不可,非要從糞坑之中發掘凄美與變态之美。李佳前的病作契合了你們的心靈,是以,你們一拍即合。

毒文相與析,圖窮匕首見:《杜鵑花落》進考場,追問幾個為什麼

新都區教科院的有關上司,你們履行了監督檢查把關的職責了嗎?為什麼在你們治下出了這麼大的問題?

你們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不學習政治,不研究教育,不抓思想教育工作,對教研人員的思想狀況不聞不問,聽之任之。久而久之,必然失察,必然出這種大事。

與毒教材泛濫一樣,毒文《杜鵑花落》出籠與進入國中考場,絕非偶然。細思極恐,還望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