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毒文相与析,图穷匕首见:《杜鹃花落》进考场,追问几个为什么

作者:莽原耕牧
毒文相与析,图穷匕首见:《杜鹃花落》进考场,追问几个为什么

近日,成都市新都区通报了《杜鹃花落》进初中考场一事的处理结果,给几个当事人停了职。但是,此举并不能平息广大群众的愤怒,因为事出蹊跷,偶然性中有必然性,如此简单行事,有敷衍塞责之嫌。

文本自身有问题,必须深挖;文本使用有问题,必须深挖;背后更有严重的问题,必须严肃地追问。

毒文相与析,图穷匕首见:《杜鹃花落》进考场,追问几个为什么

《杜鹃花落》有问题,却能作为现代文阅读文本,堂而皇之地进入初中语文考场,真是咄咄怪事!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需要压抑怒火,耐着性子,以平稳的心态去探究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深入阅读文本,探明文本作者的意图,然后拷问命题人选题的用心。看看他们各自在创作与命题过程中,是怎样输入各自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

毒文相与析,图穷匕首见:《杜鹃花落》进考场,追问几个为什么

《杜鹃花落》是一篇微型小说,有着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富有象征意义的环境描写和性格鲜明的主人公形象,因而主题是非常明确的。它采用第三人称方式和有限视角,展示了日军大佐岗田对八路军复仇的故事,岗田的目的就是抢回儿子并消灭八路军,为此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毒文相与析,图穷匕首见:《杜鹃花落》进考场,追问几个为什么

小说开门见山,上来就是故事的开端,矛盾冲突的双方直接出场了!我们看到,小说作者采用的是日军大佐岗田的视角,因此在行文过程中,总是直接流露岗田的心理,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恨其所恨。此刻,岗田集国仇家仇于一身,誓欲剿灭对手。请注意文中用语,称那支小股八路军为“仇人”“共非”,所用动词是“逃窜”,真是咬牙切齿,极尽蔑视仇恨之能事。我们已经有点分不清了,这种情感是属于岗田的,还是作者的了,他俩二人似乎超越了时空,浑然一体了。

第三段中的环境描写中有连片的杜鹃花,结着嫣红的花朵,最终在萧条的深秋变成落英,溶入烂泥塘。这样写,暗示了战事的惨烈程度,可谓玉石俱焚的。我们还要想到,作为意象,杜鹃在中国文学里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常常被寄予了忠诚、友爱、勇敢、坚韧和思乡等优秀人格或健康情感,比如,李白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表达思念故园,热爱自然之情;宋人王镃的“染红不到枝头上,想是啼鹃血尽时”,就化用了蜀王杜宇为国尽忠而死的典故。那么,要问一下,这里的杜鹃花象征了日军和八路军中哪一方的美好呢?看起来,还是要耐着性子去读,去找寻答案。

毒文相与析,图穷匕首见:《杜鹃花落》进考场,追问几个为什么

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双方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对方阵地上举起来白布,接着又被按下去。此时,岗田做出了误判,以为对手为战与降的问题而发生内讧,进而决定一鼓作气,干脆利落地杀尽敌人,不管对手是否投降。越离越近,对面又高举起一件与战场环境不相符的白衬衣,意味着有非军人身份的人出现在对方阵地上。挑着白衬衣的那根树枝又被对方的子弹打断了,也许是对方的内讧加剧了,岗田也失去了耐心,下令炮轰举树枝的地方。我们来看看作者的战场美学:岗田想毕其功于一役,日军的炮弹像大鹏一样,画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完美地落在对面那个坑里……岗田追求毁灭对方的战果,目的达到了,这就是小说的高潮。

毒文相与析,图穷匕首见:《杜鹃花落》进考场,追问几个为什么

然而,结局却出乎岗田所料,被炸死的竟然是自己要救出的儿子!他用强力解决国仇家仇,不想,结局却是一场悲剧,而他自己兼具悲剧的制造者和承受者双重角色。直到此时,岗田依然歇斯底里,高喊着“杀死他们”,可是,众人都注意到,弹坑里就有为保护他儿子而死的“灰军装”,“他们”已是血肉模糊了。

小说结尾呼应了第三段,回答了嫣红的杜鹃花象征了什么的问题。岗田的鲜血像杜鹃花,坚强忠诚有爱心,然而遭受了悲剧。写到这里,作者的敬意与惋惜之情呼之欲出了。

毒文相与析,图穷匕首见:《杜鹃花落》进考场,追问几个为什么

作者似乎是要表达这样主题:日本军人用疯狂的方式报复八路军,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此而制造并遭受了家庭悲剧。看起来,没有什么大毛病,细品起来,问题多多,是图穷匕见。通篇看不出作者是站在被侵略的正义一方,看不出作者对八路军有什么同情心同理心。相反,他借着岗田的口吻咒骂八路军,格外用力。作者对岗田这个人是采取了欣赏甚至有点赞许的态度,视之为悲剧美的化身。

总而言之,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并不健康,更不具有正能量。《杜鹃花落》是一篇在思想性方面有严重缺陷的作品,它若成为初中生阅读文本,有误导未成年人、混淆大是大非、搞乱学生思想的危险。

毒文相与析,图穷匕首见:《杜鹃花落》进考场,追问几个为什么

可是,这样的小说毕竟真的进入学校甚至是考场,你说怪不怪!因此,我们有必要连发几问?

作者李佳前为什么要写这种小说?

他是岳飞故里的一个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标榜自己要“办有担当的教育”。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在《杜鹃花落》里,他似乎不在意国破家亡的沉痛往事,却有意无意地丑化八路军,热衷于发掘侵略者的人性,实在不知道他在替谁来担当,担当的又是什么。

毒文相与析,图穷匕首见:《杜鹃花落》进考场,追问几个为什么

新都区的教研员们,你们为什么放着那么多正向积极的文本而不用,偏偏选了有严重问题的《杜鹃花落》?

因为你们有病,有心理阴暗之病。你们厌倦了革命叙事,看不得阳光灿烂,非玩什么远离崇高不可,非要从粪坑之中发掘凄美与变态之美。李佳前的病作契合了你们的心灵,所以,你们一拍即合。

毒文相与析,图穷匕首见:《杜鹃花落》进考场,追问几个为什么

新都区教科院的有关领导,你们履行了监督检查把关的职责了吗?为什么在你们治下出了这么大的问题?

你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学习政治,不研究教育,不抓思想教育工作,对教研人员的思想状况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必然失察,必然出这种大事。

与毒教材泛滥一样,毒文《杜鹃花落》出笼与进入初中考场,绝非偶然。细思极恐,还望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继续阅读